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86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控制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防护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柱、主体外壳、连接柱和挡雨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端,所述主体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的上端,所述挡雨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上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进料口、第一凹槽、第一弹簧、按压板、缓冲板、通孔、出料口、第二凹槽和限位板,所述进料口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左侧壁,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控制机构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操作的便捷性。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操作的便捷性。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回收
,具体为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电池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电池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果随意地进行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止这些废旧的电池进入生态系统中,常常对电池回收并进行统一处理。
[0003]现有的电池回收装置由于没有保护措施,长期暴露在外界容易使装置损坏,当有雨水渗漏时,容易使电池内的化学物质流入到外界,并且大多的回收装置减震系数不足,电池进入箱体容易产生较大碰撞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易损坏,减震系数不足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控制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防护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柱、主体外壳、连接柱和挡雨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端,所述主体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的上端,所述挡雨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上端,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挡雨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护。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进料口、第一凹槽、第一弹簧、按压板、缓冲板、通孔、出料口、第二凹槽和限位板,所述进料口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一凹槽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的中部,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进料口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电池回收的便捷性。
[0009]优选的,所述按压板的下表面和第一弹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的内壁左端,所述通孔固定开设在缓冲板的中部,所述出料口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右侧壁,所述第二凹槽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右侧壁,所述限位板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的下端,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缓冲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电池的保护。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滑动槽、滑动板、第二弹簧、上固定板、减震板、减震弹簧、橡胶垫和下固定板,所述滑动槽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的右侧壁中部,所述滑动板活动连接在滑动槽的中部,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滑动槽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滑动板移动的顺滑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上表面和滑动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左端,所述减震板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板的上端,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减震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电池的缓冲。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板的下端,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板的下端,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减震弹簧的下端,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下固定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挡雨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主体外壳的保护,通过进料口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电池回收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保护性;
[0015]2、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缓冲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电池的保护,通过滑动槽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滑动板移动的顺滑性,大大提高了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顺滑性;
[0016]3、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通过减震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于电池的缓冲,通过下固定板的结构,便于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该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保护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右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体机构;101、支撑底板;102、支撑柱;103、主体外壳;104、连接柱;105、挡雨板;2、控制机构;201、进料口;202、第一凹槽;203、第一弹簧;204、按压板;205、缓冲板;206、通孔;207、出料口;208、第二凹槽;209、限位板;3、防护机构;301、滑动槽;302、滑动板;303、第二弹簧;304、上固定板;305、减震板;306、减震弹簧;307、橡胶垫;308、下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控制机构2和防护机构3,控制机构2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防护机构3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主体机构1包括支撑底板101、支撑柱102、主体外壳103、连接柱104和挡雨板105,支撑柱102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01的上端,主体外壳103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2的上端,连接柱104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103的上端,挡雨板105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04的上端。
[0024]控制机构2包括进料口201、第一凹槽202、第一弹簧203、按压板204、缓冲板205、通孔206、出料口207、第二凹槽208和限位板209,进料口201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左侧
壁,第一凹槽202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左侧壁,第一弹簧203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202的中部,按压板204的下表面和第一弹簧203的上表面接触,缓冲板205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103的内壁左端,通孔206固定开设在缓冲板205的中部,出料口207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右侧壁,第二凹槽208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右侧壁,限位板209活动连接在第二凹槽208的下端。
[0025]防护机构3包括滑动槽301、滑动板302、第二弹簧303、上固定板304、减震板305、减震弹簧306、橡胶垫307和下固定板308,滑动槽301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右侧壁中部,滑动板302活动连接在滑动槽301的中部,第二弹簧303的上表面和滑动板302的下表面接触,上固定板304固定连接在滑动板302的左端,减震板305固定连接在上固定板304的上端,减震弹簧306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控制机构(2)和防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所述防护机构(3)位于主体机构(1)的内部,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支撑底板(101)、支撑柱(102)、主体外壳(103)、连接柱(104)和挡雨板(105),所述支撑柱(102)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01)的上端,所述主体外壳(103)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02)的上端,所述连接柱(104)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壳(103)的上端,所述挡雨板(105)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04)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进料口(201)、第一凹槽(202)、第一弹簧(203)、按压板(204)、缓冲板(205)、通孔(206)、出料口(207)、第二凹槽(208)和限位板(209),所述进料口(201)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左侧壁,所述第一凹槽(202)固定开设在主体外壳(103)的左侧壁,所述第一弹簧(203)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202)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回收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04)的下表面和第一弹簧(203)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缓冲板(205)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付乐黄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美深圳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