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66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包括底座与上盖,底座一侧设置固定槽,另一侧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上盖与底座相配合且位于底座一侧,以遮挡底座,上盖的一侧设置固定扣且固定扣可与固定槽配合,上盖另一侧设置转动块且转动块上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滑动槽内部,并且可在滑动槽内滑动,使得固定扣与固定槽对应扣合或脱离固定槽;通过上述装置,转轴在滑动槽内部转动并且滑动,即可实现底座与上盖配合,并且通过固定扣与固定槽配合进行锁定,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的降低了该翻盖结构的故障率。故障率。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市场上出现的智能门锁一般都包括智能密码开门、指纹开门以及机械钥匙开门,在钥匙开门的位置一般会设置翻盖挡住钥匙孔,防止灰尘或水进入钥匙孔内,或者杂物堵塞钥匙孔;但是现有的翻盖门锁的翻盖一般通过按钮控制达到打开或关闭翻盖的效果。
[0003]当前门锁翻盖结构存在的问题:智能门锁翻盖结构通过按动按钮,驱动传动装置,使翻盖打开,传动装置一般为齿轮传动结构,但是齿轮长时间使用容易脱落以及卡死,同时在按动按钮后,一般通过在按钮底部设置弹簧使其回弹,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按压,弹簧的弹力会逐渐减弱以及存在断裂的可能,增加按钮翻盖结构的故障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降低故障率的智能门锁翻盖结构,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鉴于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门锁翻盖结构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固定槽,另一侧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
[0009]上盖,与所述底座相配合且位于所述底座一侧,以遮挡所述底座;所述上盖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另一侧设置有转动块;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并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以使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槽对应扣合或脱离所述固定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还包括:
[0011]弹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用于限制所述转轴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0012]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底座的轴向,所述滑动槽的宽度自靠近上盖一侧向远离上盖一侧逐渐增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包括:
[0014]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动槽一侧;
[0015]多个挤压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底部,所述挤压部中间位置设置凸起,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部且所述挤压部底壁与所述转轴接触,用于限制所述转轴滑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内部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在所述底座侧壁。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设置有封板,用于防止所述转轴与所述弹片脱离所述滑动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滑动槽底壁平行设置,所述挤压部可发生形变,使得所述转轴在所述滑动槽底壁滑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内靠近上盖一侧壁呈斜面状。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底壁设置有托起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一孔。
[0022]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中,底座一侧设置固定槽,另一侧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上盖与底座相配合且位于底座一侧,以遮挡底座,上盖的一侧设置固定扣且固定扣可与固定槽配合,上盖另一侧设置转动块且转动块上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滑动槽内部,并且可在滑动槽内滑动,使得固定扣与固定槽对应扣合或脱离固定槽,通过转轴在滑动槽内部转动并且滑动,即可实现底座与上盖配合,并且通过固定扣与固定槽配合进行锁定,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的降低了该翻盖结构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滑动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封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弹片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托起部抬起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所述数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11、滑动槽;12、固定槽;13、转动槽;2、上盖;21、转轴;22、固定扣;23、转动块;3、弹片;31、固定部;32、挤压部;321、凸起;33、安装孔;4、封板;5、托起部;6、第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
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现有的智能门锁翻盖结构通过按动按钮,驱动传动装置,使翻盖打开,传动装置一般为齿轮传动结构,但是齿轮长时间使用容易脱落以及卡死,同时在按动按钮后,一般通过在按钮底部设置弹簧使其回弹,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按压,弹簧的弹力会逐渐减弱以及存在断裂的可能,增加按钮翻盖结构的故障率。
[0038]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及智能门锁,具体可参照如下所述:
[0039]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包括底座1和上盖2,底座1安装在智能门锁开门的一侧,底座1内部开设有第一孔6,第一孔6内可设置机械锁孔装置,用于人工插入钥匙,同时底座1一侧设置有上盖2且底座1与上盖2相配合,用于保护钥匙孔以及第一孔6,防止钥匙孔以及第一孔6内部进入灰尘以及水,或者杂物阻塞钥匙孔;底座1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2,另一侧设置有转动槽13,转动槽13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固定槽,另一侧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上盖,与所述底座相配合且位于所述底座一侧,以遮挡所述底座;所述上盖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另一侧设置有转动块;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并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以使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槽对应扣合或脱离所述固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还包括:弹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用于限制所述转轴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底座的轴向,所述滑动槽的宽度自靠近上盖一侧向远离上盖一侧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翻盖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动槽一侧;多个挤压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底部,所述挤压部中间位置设置凸起,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祺云石又雄彭文清李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迪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