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57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手术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包括工作外套管和工作内套管;所述工作外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部位;工作内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位;所述工作内套管的管体能通过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装入工作外套管内,并通过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相互连接,且连接后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二者的楔面基本齐平。可进而减少术区周围肌肉软组织的损伤,保障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手术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技术微创化的需要也日趋迫切,外科手术技术微创化、内镜化是必然趋势。全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的脊柱外科开放手术比较,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spinal surgery,UBE)技术既可充分完成中央椎管减压、双侧神经根及侧隐窝减压,又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使得其逐渐在多种脊柱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UBE手术是指在脊柱同侧通过双通道进行的脊柱内镜手术,是一项改良的微创脊柱内镜手术技术。与关节镜手术类似,UBE需要建立两个通道,包括:内镜观察通道和器械操作通道,属于三角操作技术,观察通道一般会用到0
°
或30
°
内镜;操作通道即可应用常规的脊柱外科及运动医学器械,如刮匙、磨钻、关节镜射频刀头、椎板咬骨钳、髓核钳、神经拉钩等,亦可使用专用的UBE器械耗材以完成中央椎管减压、双侧神经根及侧隐窝减压以及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等操作。
[0003]该技术常规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首先透视确定2个通道的体表位置,内镜与器械的体内目标点位于棘突与椎板的交界部位,以此做一横行标记线,沿入路侧椎弓根内缘画一纵行标记线,在两线的交点头尾端各1.5cm处分别作2个约1cm长切口。逐级扩张后剥离椎板外软组织以创造一个工作空间,建立通道并在通道内放置UBE半套管或拉钩,插入内镜并保证出水顺畅,在镜下用关节镜射频刀头清理椎板间隙表面的软组织,显露上下椎板。可以用椎板咬骨钳及关节镜磨钻去除部分椎板直至黄韧带起止附着点,去除黄韧带后进入椎管显露神经根及硬膜囊;亦可经棘突基底部显露对侧关节突关节及侧隐窝,将对侧黄韧带去除后可显露对侧神经根,根据需要可完成中央椎管及双侧侧隐窝的减压。同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行单纯突出髓核摘除或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0004]UBE已经广泛应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以及脊椎间融合手术。但该技术中操作通道的建立是将多裂肌自椎板钝性分离,在多裂肌与棘突间创造出一个软组织空腔以提供镜下工作的空间,这样的操作存在以下不足:
[0005]1)软组织构建的操作通道不固定,皮肤及切口周围软组织筋膜对手术器械的进入有阻挡,手术器械反复进出会增加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术后腰背部疼痛。
[0006]2)该技术以水为媒介,手术过程中水流动的通畅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视野的清晰,软组织构建的操作通道易发生形变,可导致手术过程中水流动的不通畅,尤其出血时会造成视野不清晰,从而增加误伤神经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的工作通道组件,可建立硬质工作通道便于手术器械的反复进出以及维持水流动的通畅性及流速,于操作区域形成水囊,进而减少术区周围肌肉软组织的损伤,保障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本技术包括工作内外套管,通过内外套管的配合可使用常规脊柱椎间孔镜器械进行操作。
[0008]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的工作通道组件,包括工作外套管和工作内套管;
[0009]所述工作外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部位;
[0010]工作内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位;
[0011]所述工作内套管的管体能通过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装入工作外套管内,并通过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相互连接,且连接后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二者的楔面基本齐平。
[0012]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上还是套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第一握持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内套管非楔形的一端上还是套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第二握持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握持部包括套设在工作外套管或工作内套管外周的大头段,以及自该大头段延伸到外套管或内套管一侧,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小头段。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为第二握持部上朝向第一连接部位开设的连接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为自其所在的开口部向外延伸出的凸起;
[0017]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外套管的管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螺纹;
[0018]进一步的,各楔面均为向管体内凹陷的曲面;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呈两端光滑的圆柱形,其外周壁与工作外套管或工作内套管的内周壁间隙配合;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由内导杆以及呈中空圆柱体的扩张管或扩张管组组成的扩张组件;
[0021]所述内导杆呈两端光滑的圆柱形;
[0022]所述扩张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内导杆间歇配合,外周壁则与所述工作外套管或工作内套管的内周壁间歇配合;
[0023]所述扩张管组中包含直径依次递增的并能依次嵌套的多个子扩张管,其中直径最小的子扩张管的内周壁与所述内导杆间歇配合,直径最大的子扩张管的外周壁与所述工作外套管或工作内套管的内周壁间歇配合。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节流阀,其为中空的圆柱形,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面为柔性材质,且该端面上开设有十字形通孔,十字形的交叉点留有供手术器械进出的开口;节流阀的开口部能外套并卡接在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上。
[0025]进一步的,所述工作通道组件的各部件均为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的部件。
[0026]本技术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UBE手术常规应用工作外套管,由手术中创建
的工作空间处插入,进而建立硬质的工作通道,利于手术器械的进出,减少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外套管的楔形端借用椎间孔镜工作通道原理,在操作时可将硬膜囊及神经遮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手术过程中,水流从工作外套管的开口处流出,由于硬质的工作通道稳定,可保持手术区域水流的通畅及稳定的流速,易于工作区域形成水囊,以达到保持术野清晰的目的,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外套管的楔形端借用椎间孔镜工作通道原理,其直面一侧在操作时遮挡住硬膜囊及神经,器械则从楔面一侧伸出,在确保操作空间的同时,对硬膜囊及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0027]为了减少器械工作通道的可晃动空间以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在椎间孔镜技术中需要直径较小的工作通道;因此,在需要切换到椎间孔镜技术时,可将本技术中的工作内套管从外套管的开口处插入,并通过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的配合连接内外套管,内套管的内径较小,可使用常规椎间孔内镜器械进行操作。通过大小工作通道可结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将UBE技术与椎间孔镜技术相结合。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外套管和工作内套管;所述工作外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部位;工作内套管的管体呈两端开口的圆管状,其一端呈楔形,另一端上开口处的外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位;所述工作内套管的管体能通过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装入工作外套管内,并通过第一连接部位与第二连接部位相互连接,且连接后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二者的楔面基本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外套管非楔形的一端上还是套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第一握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内套管非楔形的一端上还是套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第二握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握持部包括套设在工作外套管或工作内套管外周的大头段,以及自该大头段延伸到外套管或内套管一侧,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小头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的工作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为第二握持部上朝向第一连接部位开设的连接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任强廖从刚张佳楠李其昌贺良杰何文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