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55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包括接尿结构,通过连接软管与接尿结构相连接的尿袋,连接在尿袋上的插接结构,以及通过连接软管与插接结构相连接的量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在采血时能够有效的完成对儿童手臂的固定,使得儿童在进行采血时手臂不会因其身体的大幅度摆动而发生较大的位置偏离,有效的降低了采血针刺入过深或者脱落的情况的发生,更好的保护了被采血的儿童。更好的保护了被采血的儿童。更好的保护了被采血的儿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些检查需要对人体24小时内的尿液进行检测,比如看24小时尿量,或一天内总的尿蛋白量或尿糖总量等。现有的尿液收集方式主要有两种:(1)患者在24小时内自行将尿液排放于同一容器内;(2)通过导尿管将尿液由膀胱直接导入尿袋中,并在尿袋存尿较多时将尿袋中的尿液倒入相应容器中。
[0003]方式(1)很容易在患者排便时将部分的尿液排出,进而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方式(2)则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适用性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能够有效的对患者24小时内的尿液进行收集,即能够避免插尿管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有能够避免患者在排便时漏排尿液,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尿液的收集。
[0005]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包括接尿结构,通过连接软管与接尿结构相连接的尿袋,连接在尿袋上的插接结构,以及通过连接软管与插接结构相连接的量壶。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接尿结构由接尿囊,设置在接尿囊正侧的固定圈,设置在固定圈上且向外侧突出的压圈,设置在接尿囊下端的导尿口,以及设置在接尿囊背侧的挂袋结构组成;所述固定圈与压圈的边缘紧密连接,且固定圈与压圈的内部为与接尿囊内相通的通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挂袋结构由横向设置且左右两端固定在接尿囊上的挂环,以及竖向设置在挂环下方且底端固定在接尿囊上的扣带组成;所述扣带上设置有扣体,该扣体由分别设置在扣带中部和顶端且相互配合的子扣和母扣组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圈上还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腰部固定带和一组相互对称的腿部固定带。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尿袋由尿袋主体,设置在尿袋主体内的空腔,设置在尿袋主体上端且向下延伸与空腔相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端设置有防漏阀,设置在尿袋主体上端且向下延伸与空腔相连通的通尿管,设置在尿袋主体上端中间位置处的提环,以及设置在尿袋主体下端且向上延伸与空腔相连通的排尿管组成。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量壶由中空的量壶主体,设置在量壶主体侧面的刻度窗,设置在量壶主体后侧的把手,设置在量壶主体上侧面后部的进尿管,设置在量壶主体上侧面中部的气口,设置在量壶主体上侧面前部的壶嘴,以及设置在壶嘴处的封口盖组成。
[0011]又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结构由上接头,以及与上接头相匹配的下接头组成。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上接头由贯穿上接头的上通孔,设置在通孔中的橡胶塞片,设置在上接头下方的插槽,设置在上通孔下段侧壁的限位槽,设置在上通孔下段的锥形管,设置在锥形管外侧面且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环,设置在锥形管底端的至少两个卡爪,以及设置
在卡爪内侧面的卡口组成;所述橡胶塞片上设置有“米”字型开口。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下接头由贯穿下接头的下通孔,设置在下接头上端且与插槽相匹配的插台,以及设置在插台中部顶端的插头组成;所述插头上设置有与卡口相配合的环形凸台组成。
[0014]另外,所述导尿口通过一段连接软管与通尿管相连接,所述排尿管与上通孔相连接,所述下通孔与进尿管通过连接软管相连接;所述气口上还设置有抽气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在固定时将固定圈固定在尿道外侧的皮肤上,压圈为弹性材料制作,进而使得压圈在受到压迫时能够有效的贴合在尿道外侧的皮肤上,进而避免尿液外溢,尿液能够在排出尿道时被接尿囊盛接,并最终通过导尿口被导出。
[0017](2)本技术设置挂袋结构能够使得使用者在排便时将尿袋吊起,进而降低产品的使用难度,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使用者手持尿袋导致的尿袋高度过高而引起的尿液倒灌。
[0018](3)本技术量壶的作用是盛装尿液,能够有效的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汇集,在特定时间后能够更好的完成尿量的统计,而量壶与尿袋能够分离使用,故而能够更便于收纳在阴凉的位置,进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尿液在收集过程中变质的几率,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0019](4)本技术上接头和下接头能够相互配合,在上接头和下接头配合时,下接头将会向上推动锥形管,并使得锥形管插入橡胶塞片的“米”字型开口中,进而使得尿液由锥形管流入下接头,并通过下接头的下通孔流入连接软管中;而当上接头和下接头分离时,下接头向下运动,由于环形凸台被夹于卡口中,故而将带动锥形管一同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锥形管与橡胶塞片脱离,橡胶塞片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原并隔绝尿液下漏,当限位环下行至限位槽底端时,环形凸台继续下行则能向外侧推开卡爪,进而使得上接头与下接头脱离。
[0020](5)本技术气口的作用主要是平衡量壶内部与外部的气压,降低尿液收集的难度,而当需要完成尿液的全部抽取时,可以通过连接抽气泵的方式尽可能的将尿袋中和连接软管中的尿液抽取完全。
[0021](6)本技术通过腰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能够有效且简单的完成接尿结构与人体的固定。
[0022](7)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患者24小时内的尿液进行收集,即能够避免插尿管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有能够避免患者在排便时漏排尿液,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尿液的收集。
[0023]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描述和相应附图的检查或者对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申请披露的特性可以通过对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手段和组合的实践或使用得以实现和达到。
附图说明
[0024]在此所述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各图中,相同标号
表示相同部件。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挂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量壶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插接结构结合时的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插接结构分离时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00、接尿结构;101、接尿囊;102、固定圈;103、压圈;104、腰部固定带;105、腿部固定带;106、导尿口;107、挂环;108、扣带;109、扣体;200、尿袋;201、尿袋主体;202、空腔;203、通气管;204、防漏阀;205、提环;206、通尿管;207、排尿管;300、量壶;301、量壶主体;302、刻度窗;303、把手;304、进尿管;305、气口;306、壶嘴;307、封口盖;400、连接软管;500、插接结构;501、上接头;502、下接头;503、橡胶塞片;504、锥形管;505、限位环;506、卡爪;507、卡口;508、限位槽;509、插头;510、插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尿结构(100),通过连接软管(400)与接尿结构(100)相连接的尿袋(200),连接在尿袋(200)上的插接结构(500),以及通过连接软管(400)与插接结构(500)相连接的量壶(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尿结构(100)由接尿囊(101),设置在接尿囊(101)正侧的固定圈(102),设置在固定圈(102)上且向外侧突出的压圈(103),设置在接尿囊(101)下端的导尿口(106),以及设置在接尿囊(101)背侧的挂袋结构组成;所述固定圈(102)与压圈(103)的边缘紧密连接,且固定圈(102)与压圈(103)的内部为与接尿囊(101)内相通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袋结构由横向设置且左右两端固定在接尿囊(101)上的挂环(107),以及竖向设置在挂环(107)下方且底端固定在接尿囊(101)上的扣带(108)组成;所述扣带(108)上设置有扣体(109),该扣体(109)由分别设置在扣带中部和顶端且相互配合的子扣和母扣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02)上还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腰部固定带(104)和一组相互对称的腿部固定带(1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尿液计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尿袋(200)由尿袋主体(201),设置在尿袋主体(201)内的空腔(202),设置在尿袋主体(201)上端且向下延伸与空腔(202)相连通的通气管(203);所述通气管(203)的顶端设置有防漏阀(204),设置在尿袋主体(201)上端且向下延伸与空腔(202)相连通的通尿管(206),设置在尿袋主体(201)上端中间位置处的提环(205),以及设置在尿袋主体(201)下端且向上延伸与空腔(202)相连通的排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