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50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直径大于第一管体直径,所述第一管体下端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侧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可通过位于引流袋上端的第四接口伸入引流袋,所述第三接口直径小于第二管体直径,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内壁的直径一致的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位于第二接口下方。该腹腔引流管可以在更换引流袋时使引流管中的引流液停止流向引流袋,防止在更换引流袋时引流液溅出,造成职业暴露。造成职业暴露。造成职业暴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外科护理中会使用到引流管,引流管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液、血液以及其他液体引导出体外,起到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由于引流管种类众多,而引流袋的接口尺寸普遍一致,所以为了防止引流管从引流袋的接口处脱落,通常会将两者连接处的摩擦阻力设置得较大,这就导致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将引流管拔出,不仅容易损坏引流管,而且引流液容易溅出,造成污染。
[0003]针对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引流管接头,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一端内壁设有夹持弹片,在引流管伸入内壁后可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出,连接管另一端伸入引流袋中,在需要更换引流袋时,先将引流管从连接管中拔出,然后再将连接管从引流袋取出,操作方便且引流管不会受到损坏。为了防止引流管堵塞,引流液逆行感染,需要定期更换引流袋,该引流管接头的不足之处在于:更换引流袋时无法使引流管中的引流液停止流出,容易使引流液溅到医护人员的衣物、皮肤甚至是眼睛内,造成职业暴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可以在更换引流袋时使引流管中的引流液停止流向引流袋,防止在更换引流袋时引流液溅出,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直径大于第一管体直径,所述第一管体下端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侧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可通过位于引流袋上端的第四接口伸入引流袋,所述第三接口直径小于第二管体直径,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内壁的直径一致的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位于第二接口下方。
[000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接口前端的凸起可将位于第二接口下方的第一弹性片撑开,引流液可通过第一弹性片与第二管体之间的空隙流向引流袋;在需要更换引流袋时,将第一接口向上拧松至第一管体不再与第一弹性片接触为止,第一弹性片的长度与第二管体内壁的直径相同,可以保证第一弹性片能与第二管体内壁紧密贴合,防止引流液从第二管体流向引流袋,方便引流袋的更换,并且引流液不会溅到医护人员身上,造成职业暴露。
[0007]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弹性片一端固定在第二管体内壁,另一端可活动。
[000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弹性片一端固定,一端活动,在需要更换引流袋时,撤去施加在第一弹性片上的外力,第一弹性片能够与第二管道内壁贴合,使引流液无法向
下流出。
[0009]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管体下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内壁直径一致的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性片一端固定在第二管体内壁,另一端可活动,第二弹性片的活动端与第一弹性片的活动端的固定位置相反,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第一弹性片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弹性片下方设有与其固定端相反的第二弹性片,且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在第一弹性片被撑开时第二弹性片也一起被撑开,不影响引流液的输送,在需要更换引流袋时,第二弹性片能够和第一弹性片一起与第二管体内壁贴合,不让引流液继续向下流出,增强了密封性,进一步地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0011]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三接口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卡入第四接口内部的弹性支撑片。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手按住第三接口两侧的弹性支撑片上端,将第三接口和弹性支撑片一起伸入引流袋中,松开手后弹性支撑片展开,从引流袋内部将其卡到第四接口的下部,使得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的连接变得更加牢固,能够避免引流液在输送过程中泄露;在更换引流袋时只需要在引流袋外面用手按住弹性支撑片,使其与第三接口贴合,就能够将第三接口从引流袋中取出,操作简单,更换引流袋方便。
[0013]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接口前端设有用于撑开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凸起,所述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口的直径,所述凸起侧面开有出液口。
[00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螺纹连接后,第一接口前端的凸起可将位于第二接口下方的第一弹性片撑开,因为凸起的直径大于第一接口的直径,所以凸起能将第一弹性片撑开得开口更大;出液口开在凸起一侧,可以使引流液从侧面的出液口中流出,避免出现第一弹性片将出液口堵住从而使引流管堵塞的情况。
[0015]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管体下端与第三接口之间的部分设为漏斗状。
[00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为第三接口的直径小于第二管道的直径,所以将第二管道下端设成漏斗状可作为连接第二管道和第三接口的过渡,同时将第二管道下端设为漏斗状可以使视野变大,在连接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时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腹腔引流管更换引流袋时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常输送引流液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下述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会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
[0020]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者先后次序。
[0021]下面通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接口3、第二接口4、第三接口5、第一弹性片6、第二弹性片7、连接杆8、凸起301、弹性支撑片501。
[0023]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为与患者伤口处连接并牵引出来的引流管部分,所述第二管体2直径大于第一管体1直径,所述第一管体1下端设有第一接口3,所述第二管体2上端内侧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口4和第三接口5,所述第三接口5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四接口的弹性支撑片501,所述第三接口5可通过位于引流袋上端的第四接口伸入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和位于引流袋上端的第四接口在图中均未示出。所述第三接口5直径小于第二管体2直径,所述第一接口3与第二接口4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接口3上的外螺纹的导程比第二接口4上的内螺纹的导程长,所述第一接口3前端设有用于撑开所述第一弹性片6的凸起301,所述凸起301侧面开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图中未示出。
[0024]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管体2上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2内壁的直径一致的第一弹性片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片6一端固定在第二管体2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直径大于第一管体直径,所述第一管体下端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侧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可通过位于引流袋上端的第四接口伸入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直径小于第二管体直径,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内壁的直径一致的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位于第二接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片一端固定在第二管体内壁,另一端可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下端内壁设有与第二管体内壁直径一致的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飞华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妇产科医院重庆市遗传与生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