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47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履带结构,所述履带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履带轮,两个所述履带轮的一端均居中固定安装有驱动转轴,两根所述驱动转轴的外缘面上均可旋转套设有轴套筒,两个所述轴套筒的外缘面之间居中构造连接有装载板,且两个轴套筒的两端均构造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装载板的上端面居中设置有监测组件,两个履带轮的外缘面上共同啮合安装有履带本体,装载板的上端面居中开设有驱动槽,驱动槽内居中设置有双轴丝杠,双轴丝杠的两端均与驱动槽的内壁可旋转连接,该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结构合理,便于对隧道内的粉尘进行自动监测,且能够对隧道内不同高度层级的粉尘进行监测,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粉尘监测
,具体涉及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爆破工程是利用炸药爆炸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破坏炸药周围介质或使其变形,从而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技术,在隧道洞室爆破施工中,在岩石上钻凿炮眼称为凿岩,将炸药装入炮眼,把岩石从它们的母体上崩落下来,称为爆破,在爆破过程中,为了对爆破后的粉尘进行有效监测,需要沿隧道断面布置多个检测点。
[0003]激光粉尘仪是以激光为光源袖珍式粉尘检测仪,仪器采用光散射法原理,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的评价、矿山、冶金、电厂、化工制造、卫生监督、环境保护、环境在线监测等。
[0004]目前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炸药进行爆破作业,爆破后的隧道内充斥着大量的粉尘,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需要使用监测装置对隧道内的粉尘含量进行监测,传统的监测工作需要人工手持监测设备进入到隧道内部,由于隧道内部因粉尘的存在能见度较低,且爆破后隧道内壁结构松散,容易引起塌方事故,因此人工进入隧道内部监测无法确保生命安全,故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
[0007]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履带结构;
[0008]所述履带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履带轮,两个所述履带轮的一端均居中固定安装有驱动转轴,两根所述驱动转轴的外缘面上均可旋转套设有轴套筒,两个所述轴套筒的外缘面之间居中构造连接有装载板,且两个轴套筒的两端均构造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装载板的上端面居中设置有监测组件,两个所述履带轮的外缘面上共同啮合安装有履带本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装载板的上端面居中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居中设置有双轴丝杠,所述双轴丝杠的两端均与驱动槽的内壁可旋转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组件包括两侧均居中构造有铰接座一的承载板,所述铰接座一内可旋转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铰接座一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铰接座二。
[0011]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二包括螺纹配合安装于双轴丝杠外缘面上的矩形滑块,所述矩形滑块的上端面居中对称构造安装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间可旋转安装有圆轴一。
[0012]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一包括两块对称设置并构造连接于承载板的U型板,所述U型板间可旋转安装有圆轴二。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两端均开设有适配圆轴一和圆轴二插接安装的轴孔,所述圆轴一和圆轴二均固定安装于轴孔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得益于履带轮、履带本体、轴套筒、装载板、监测组件以及驱动转轴的设置,通过设置履带本体,履带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能够携带监测组件进入到隧道内进行粉尘监测工作,且能应对隧道内复杂的路面环境,无需人工进入隧道内部进行监测,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实用性强;
[0015]得益于装载板、驱动槽、双轴丝杠、矩形滑块、连接耳、推杆、承载板以及U型板的设置,通过双轴丝杠的转动可带动矩形滑块移动,从而通过推杆推动承载板进行升高或下降,能够对隧道内不同高度层级的粉尘进行监测,有助于提升粉尘监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履带轮;2、履带本体;3、安装板;4、轴套筒;5、装载板;6、监测组件;601、矩形滑块;602、连接耳;603、推杆;604、承载板;605、U型板;7、驱动槽;8、双轴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所示,该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履带结构,履带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履带轮1,可通过外部电机驱动履带轮1转动,两个履带轮1的一端均居中固定安装有驱动转轴,两根驱动转轴的外缘面上均可旋转套设有轴套筒4,两个轴套筒4的外缘面之间居中构造连接有装载板5,且两个轴套筒4的两端均构造连接有安装板3,装载板5的上端面居中设置有监测组件6,两个履带轮1的外缘面上共同啮合安装有履带本体2,得益于履带轮1、履带本体2、轴套筒4、装载板5、监测组件6以及驱动转轴的设置,通过设置履带本体2,履带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能够携带监测组件6进入到隧道内进行粉尘监测工作,且能应对隧道内复杂的路面环境,无需人工进入隧道内部进行监测,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实用性强。
[0022]如图1

图3所示,装载板5的上端面居中开设有驱动槽7,驱动槽7内居中设置有双轴丝杠8,可通过外部电机驱动双轴丝杠8转动,双轴丝杠8的两端均与驱动槽7的内壁可旋转连接,监测组件6包括两侧均居中构造有铰接座一的承载板604,铰接座一内可旋转安装有推杆603,推杆603远离铰接座一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铰接座二,铰接座二包括螺纹配合安装于双轴丝杠8外缘面上的矩形滑块601,矩形滑块601的上端面居中对称构造安装有连接耳602,连接耳602间可旋转安装有圆轴一,铰接座一包括两块对称设置并构造连接于承载板604的U型板605,U型板605间可旋转安装有圆轴二,推杆603的两端均开设有适配圆轴一和圆轴二插接安装的轴孔,圆轴一和圆轴二均固定安装于轴孔内,得益于装载板5、驱动槽7、双轴丝杠8、矩形滑块601、连接耳602、推杆603、承载板604以及U型板605的设置,通过双轴丝杠8的转动可带动矩形滑块601移动,从而通过推杆603推动承载板604进行升高或下降,能够对隧道内不同高度层级的粉尘进行监测,有助于提升粉尘监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强。
[0023]工作原理:该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履带本体2,履带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能够携带监测组件6进入到隧道内进行粉尘监测工作,且能应对隧道内复杂的路面环境,通过双轴丝杠8的转动可带动矩形滑块601移动,从而通过推杆603推动承载板604进行升高或下降,能够对隧道内不同高度层级的粉尘进行监测,有助于提升粉尘监测的准确性,该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结构合理,便于对隧道内的粉尘进行自动监测,且能够对隧道内不同高度层级的粉尘进行监测,实用性强。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履带轮(1),两个所述履带轮(1)的一端均居中固定安装有驱动转轴,两根所述驱动转轴的外缘面上均可旋转套设有轴套筒(4),两个所述轴套筒(4)的外缘面之间居中构造连接有装载板(5),且两个轴套筒(4)的两端均构造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装载板(5)的上端面居中设置有监测组件(6),两个所述履带轮(1)的外缘面上共同啮合安装有履带本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板(5)的上端面居中开设有驱动槽(7),所述驱动槽(7)内居中设置有双轴丝杠(8),所述双轴丝杠(8)的两端均与驱动槽(7)的内壁可旋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6)包括两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恒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