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结构包括:反应池,固定反应池的支撑架,所述反应池通过管道与脱水仓的污水输入口相连接,所述脱水仓固定在排水底槽槽体边缘的顶部,所述脱水仓内部螺杆与控制部的齿轮箱相连接,所述控制部设有背压板,且背压板贴合在脱水仓的出渣口表面;有益效果:改进后的污泥分离系统通过安装在嵌合前板内部的应变小板对不同区域的压力进行控制,配合伸缩环与压轴的二级压力调节适应,相对传统被顶部后整个背压板被顶出的方式能够使脱水效果更佳,且在应变小板之间设立限位块不仅能够避免污泥嵌入应变小板的缝隙,并且能够挤压的时候进行导向切割,使污泥快速掉落。使污泥快速掉落。使污泥快速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
[0001]本技术是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叠片螺旋式污泥脱水系统是一种广泛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工程以及石化、轻工、化纤、造纸、制药、皮革等工业行业的水处理设备污水中的污泥,通过过滤将污泥进行脱水,污泥不断与背压板挤压将水分完全挤出进而完成脱落,但是现有的脱水系统存在问题,在经过背压板的时候由于与背压板接触面的压力不一致,当压力较大一段被挤出的时候,分散在端面其他部分的污泥在尚未完全压缩的情况下被一并挤出,导致脱水的效果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以解决在经过背压板的时候由于与背压板接触面的压力不一致,当压力较大一段被挤出的时候,分散在端面其他部分的污泥在尚未完全压缩的情况下被一并挤出,导致脱水的效果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结构包括:反应池,固定反应池的支撑架,所述反应池通过管道与脱水仓的污水输入口相连接,所述脱水仓固定在排水底槽槽体边缘的顶部,所述脱水仓内部螺杆与控制部的齿轮箱相连接,所述控制部设有背压板,且背压板贴合在脱水仓的出渣口表面。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挡料槽,所述挡料槽与齿轮箱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齿轮箱顶部设有固定电机,固定电机与齿轮箱机械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背压板的伸缩环与压轴相互嵌套,且二者套合在脱水仓的送料螺杆杆体处。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背压板包括:挤压环板,所述挤压环板通过螺栓安装在伸缩环的表壁,并与伸缩换的嵌合前板相互平行。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嵌合前板设有内凹槽,且内凹槽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将内凹槽进行等分,不仅能够限制应变小板的活动,同时能够避免污泥从应变小板之间的间隙渗入。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挤压环板底部设有内槽,且内槽呈环形阵列排布,每个内槽嵌套有一个弹簧,弹簧嵌套在槽内能够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挤压往侧边偏移。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等分形成的槽体与应变小板活动连接,所述应变小板向上延伸有活动杆,活动杆通过槽体贯穿嵌合前板的通槽,扇形的应变小板能够进行多区域的调整,使脱水效果更佳。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应变小板向上延伸的活动杆表面螺纹与限位螺母内螺纹啮合,限位螺母的锁定能够调节应变小板的间隙,使受力更加均匀。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应变小板的活动杆与挤压环板的槽体相对,且活动杆与弹簧配
合,通过弹簧将挤压环板顶出。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底面高于嵌合前板的端面,使嵌合前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应变小板为金属材质,挤压过程中避免出现形变。
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具有以下效果:改进后的污泥分离系统通过安装在嵌合前板内部的应变小板对不同区域的压力进行控制,配合伸缩环与压轴的二级压力调节适应,相对传统被顶部后整个背压板被顶出的方式能够使脱水效果更佳,且在应变小板之间设立限位块不仅能够避免污泥嵌入应变小板的缝隙,并且能够挤压的时候进行导向切割,使污泥快速掉落。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控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背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控制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支撑架
‑
1、反应池
‑
2、脱水仓
‑
3、排水底槽
‑
4、控制部
‑
5、电机
‑
51、齿轮箱
‑
52、背压板
‑
53、压轴
‑
54、挡料槽
‑
55、挤压环板
‑
531、伸缩环
‑
532、嵌合前板
‑
533、应变小板
‑
534、限位块
‑
5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到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反应池2,反应池2固定在支撑架1的表面,然后反应池2通过管道与脱水仓3的污水输入口连接连接进入脱水仓3内部进行脱水,脱水仓3透出的水流入排水底槽4的内部,通过底部的排水管道流出。安装在脱水仓3内部螺杆与控制部5的齿轮箱52相连接,齿轮箱52旋转带动脱水仓3内螺杆对污泥进行挤压使其成泥饼,泥饼的水分由控制部5的背压板53进行控制,背压板53贴合在脱水仓3的出渣口表面,对挤出的污泥进行拦截,拦截压力越大则脱水效果越佳,控制部5的挡料槽555与齿轮箱52通过螺栓固定对挤出的泥饼进行导向使其掉落在底部进行回收,齿轮箱52顶部设有固定电机51,固定电机51与齿轮箱52的齿轮啮合传动,背压板53的伸缩环532与压轴54相互嵌套,且二者套合在脱水仓3的送料螺杆杆体处,进行第一级压力的输送,压轴54内部设有大的弹簧圈将伸缩换532顶出,污泥加压到阈值的时候将弹簧顶出出料。
[0024]参阅图3
‑
图4:背压板53包括:挤压环板531,挤压环板531通过螺栓安装在伸缩环532的表壁,并与伸缩换532的嵌合前板533相互平行,挤压环板531底部设有内槽,且内槽呈
环形阵列排布,每个内槽嵌套有一个弹簧,弹簧嵌套在槽内能够使受力更加均匀,避免挤压往侧边偏移,嵌合前板533设有内凹槽,且内凹槽设有限位块535,限位块535将内凹槽进行等分,不仅能够限制应变小板534的活动,同时能够避免污泥从应变小板534之间的间隙渗入,限位块535等分形成的槽体与应变小板534活动连接,限位块535的底面高于嵌合前板533的端面,使嵌合前板533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应变小板534向上延伸有活动杆,活动杆通过槽体贯穿嵌合前板533的通槽,扇形的应变小板534能够进行多区域的调整,使脱水效果更佳,应变小板534向上延伸的活动杆表面螺纹与限位螺母536内螺纹啮合,限位螺母536的锁定能够调节应变小板534的间隙,使受力更加均匀,应变小板534的活动杆与挤压环板531的槽体相对,且活动杆与弹簧配合,通过弹簧将挤压环板531顶出,应变小板534为金属材质,挤压过程中避免出现形变。
[0025]本实用的结构说明:反应池2安装在支撑架1上,污水输入后在反应池2内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结构包括:反应池(2),固定反应池(2)的支撑架(1),所述反应池(2)通过管道与脱水仓(3)的污水输入口相连接,所述脱水仓(3)固定在排水底槽(4)槽体边缘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仓(3)内部螺杆与控制部(5)的齿轮箱(52)相连接,所述控制部(5)设有背压板(53),且背压板(53)贴合在脱水仓(3)的出渣口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5)还包括:挡料槽(55),所述挡料槽(55)与齿轮箱(52)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齿轮箱(52)顶部设有固定电机(51),固定电机(51)与齿轮箱(52)机械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板(53)的伸缩环(532)与压轴(54)相互嵌套,且二者套合在脱水仓(3)的送料螺杆杆体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板(53)包括:挤压环板(531),所述挤压环板(531)通过螺栓安装在伸缩环(532)的表壁,并与伸缩环(532)的嵌合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光,林云鹞,钟永福,徐伟明,喻赞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