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7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包括固定基座(10)、支撑导杆(20)、饲养箱(30)、隔断罩(40)、托盘(50)及升降机构(60);支撑导杆(20)内设置第一螺杆(21);饲养箱(30)底面开设通孔(310);隔断罩(40)横截面为类方形圈结构且其底端外壁设置滑动块(41),滑动块(41)贯穿对应支撑导杆(20),滑动块(41)与支撑导杆(20)滑动连接、与第一螺杆(21)螺纹连接;托盘(50)纵向截面为“凸”形结构,托盘(50)底部设置升降机构(60)。该饲养装置更换水稻苗便捷,能够有效实现稻飞虱的连续饲养、获得不同生长周期的稻飞虱试验试虫;同时,该装置能有效避免稻飞虱逃逸。虱逃逸。虱逃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稻飞虱时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为研究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迁飞规律、种群动态、生长发育和抗药性机理等,进而有效控制稻飞虱的暴发、避免水稻遭受大面积损害,通常需要大量试验试虫。
[0003]试验试虫可从田间直接进行采集,然而直接采集试验试虫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田间虫源数量、气候及季节等限制,难以时刻获得稳定、有效的虫源;因此,目前还采用养虫笼的人工培育方法获得试验试虫。中国专利文献CN206760490U公开了一种可模拟自然条件的稻飞虱饲养箱;包括:稻飞虱饲养箱箱体、太阳灯、风扇、网状隔层、导水管;所述的太阳灯固定安装在稻飞虱饲养箱箱体的顶部,风扇固定安装在稻飞虱饲养箱箱体的右侧壁上,稻飞虱饲养箱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水管,导水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网状隔层;其提供了一种可模拟自然条件的稻飞虱饲养箱,除了具有现有技术中原来可自动保湿、箱体可以倒置的优点外,还具有箱体中的环境和自然环境极为接近的优点。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知晓:稻飞虱饲养过程需要水稻苗为稻飞虱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当饲养箱中的水稻苗出现失绿或枯萎时,需更换新的稻苗,从而实现稻飞虱的连续饲养;而该稻飞虱饲养箱仅描述单次采用水稻苗进行饲养、未进行换苗操作,即未实现稻飞虱的连续饲养,无法获得稻飞虱不同生长周期的各项试验数据;同时,该稻飞虱饲养箱在进行水稻苗更换时,易出现稻飞虱逃逸(即飞出饲养箱)的问题,为试验带来不便,甚至破坏试验环境。综上,现有的稻飞虱饲养箱存在水稻苗更换困难、稻飞虱易逃逸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该饲养装置更换水稻苗便捷,能够有效实现稻飞虱的连续饲养、获得不同生长周期的稻飞虱试验试虫;同时,该饲养装置在更换水稻苗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稻飞虱逃逸,进而确保饲养、试验过程的流畅性,避免逃逸的稻飞虱破坏试验环境、拉长试虫饲养时间。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支撑导杆、饲养箱、隔断罩、托盘及升降机构;固定基座顶面与饲养箱底面之间通过多根支撑导杆连接且支撑导杆内部中空,中空的支撑导杆内分别设置第一螺杆;饲养箱底面中部开设通孔;通孔内且位于支撑导杆内设置隔断罩,隔断罩外壁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且隔断罩横截面为类方形圈结构,隔断罩底端外壁且对应支撑导杆设置多个滑动块,滑动块贯穿对应支撑导杆,支撑导杆对应设置竖直滑槽(确保滑动块能够在支撑导杆上进行上、下滑动)且滑动块被对应支撑导杆内的第一螺杆贯穿,滑动块与支撑导杆滑动连接、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托盘纵向截面为“凸”形结构且其底部(即托盘最大直径段)外壁与隔断罩内壁滑动连接,托盘底部且位于隔断罩内
侧设置升降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导杆与对应的第一螺杆之间同轴设置,且第一螺杆最大外径小于支撑导杆内径(即第一螺杆外壁与支撑导杆中空内壁不接触);第一螺杆上端与饲养箱底面转动连接、下端与固定基座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导杆为2~5根,对应第一螺杆为2~5根、滑动块为2~5个。
[0009]优选的,所述饲养箱包括底座、侧板与顶盖,侧板为环形透明玻璃结构且侧板底面与底座端面、侧板顶面与顶盖底面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顶盖上均匀开设透气孔且透气孔上侧设置防护滤网。
[0011]优选的,所述侧板外壁通过固定座设置多根灯带。
[0012]优选的,所述隔断罩顶端端部设置密封圈。
[0013]优选的,所述托盘上端面设置培养皿,用于放置水稻苗。
[0014]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第二螺杆、定位板、滑动杆及滑动板,两根第二螺杆平行设置在固定基座上且第二螺杆底端与固定基座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螺杆顶端连接同一定位板且第二螺杆顶端与定位板底面转动连接;滑动杆设置在两根第二螺杆之间,其顶端与托盘底面固定连接、底端贯穿定位板后连接滑动板,滑动杆外壁与定位板滑动连接;滑动板位于滑动杆两侧分别被两根第二螺杆贯穿且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本申请通过支撑导杆、第一螺杆、隔断罩、滑动块与通孔的设置,实现隔断罩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饲养箱内水稻苗的笼罩与打开的切换,完成更换水稻苗过程中、稻苗与稻飞虱之间的分离与隔断,避免更换稻苗过程中稻飞虱逃逸、导致试验环境遭受影响及重新培养稻飞虱试虫而出现的饲养时间的拉长等问题;同时,本申请通过隔断罩、托盘与升降机构的配合,一是实现饲养过程中对于饲养箱的封闭、避免稻飞虱饲养过程中逃逸,二是确保水稻苗更换的便捷性、无需翻转或移动饲养箱,便于完成连续饲养、获得不同生长阶段的稻飞虱试虫,为试验与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稻飞虱饲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的B

B向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稻飞虱饲养装置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固定基座;20、支撑导杆;21、第一螺杆;22、竖直滑槽;30、饲养箱;31、底座;310、通孔;32、侧板;321、固定座;322、灯带;33、顶盖;331、透气孔;332、防护滤网;40、隔断罩;41、滑动块;50、托盘;51、培养皿;60、升降机构;61、第二螺杆;62、定位板;63、滑动杆;64、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3]如图1~3所示: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10、支撑导杆20、饲养箱30、隔断罩40、托盘50及升降机构60;固定基座10顶面与饲养箱30(即底座31)底面之间通过多根支撑导杆20连接且支撑导杆20内部中空,中空的支撑导杆20内分别设置第一螺杆21;支撑导杆20与对应的第一螺杆21之间同轴设置(即支撑导杆20与对应的第一螺杆21的中轴线共线,如图1、图3所示),且第一螺杆21最大外径小于支撑导杆20内径(即第一螺杆21外壁与支撑导杆20中空内壁不接触,如图1、图3所示);第一螺杆21上端与饲养箱30(即底座31)底面转动连接、下端与固定基座10转动连接;支撑导杆20为2~5根,对应第一螺杆21为2~5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导杆20为2根、对应的第一螺杆21为2根)。
[0024]饲养箱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支撑导杆、饲养箱、隔断罩、托盘及升降机构;固定基座顶面与饲养箱底面之间通过多根支撑导杆连接且支撑导杆内部中空,中空的支撑导杆内分别设置第一螺杆;饲养箱底面中部开设通孔;通孔内且位于支撑导杆内设置隔断罩,隔断罩外壁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且隔断罩横截面为类方形圈结构,隔断罩底端外壁且对应支撑导杆设置多个滑动块,滑动块贯穿对应支撑导杆,支撑导杆对应设置竖直滑槽且滑动块被对应支撑导杆内的第一螺杆贯穿,滑动块与支撑导杆滑动连接、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托盘纵向截面为“凸”形结构且其底部外壁与隔断罩内壁滑动连接,托盘底部且位于隔断罩内侧设置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杆与对应的第一螺杆之间同轴设置,且第一螺杆最大外径小于支撑导杆内径;第一螺杆上端与饲养箱底面转动连接、下端与固定基座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飞虱饲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才马连杰张慧余端李燕梁涛陈静唐荣莉王谊杭晓宁张健胡留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