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3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属于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台座、缩径釜体、釜盖、换位器、主搅拌件、辅助搅拌件和刮刀,所述台座上设置釜体卡槽;所述缩径釜体活动嵌于釜体卡槽上,所述缩径釜体内侧上部安装有轴承体;所述换位器包括换位电机,所述换位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釜盖活动安装;所述主搅拌件包括主搅拌电机,所述主搅拌电机输出轴与缩径釜体内侧的主搅拌器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能够提高对乳液组份搅拌效率,并能够保证乳液搅拌的全面性;搅拌过程中,能够实现间歇性刮壁,刮下的乳液组份重新参与到合成反应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属于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现有技术中,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时,需要对乳液组份进行充分搅拌,从而保证合成反应质量;为了保证对乳液组份搅拌效率,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332652U,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包括竖向搅拌桨,为了提高合成效率和搅拌全面性,在竖向搅拌桨上设置两组斜齿轮,通过斜齿轮驱动横向搅拌桨,该结构横向搅拌和竖向搅拌是分区的,且两区之间无交叉,合成反应过程中,搅拌效率提高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能够提高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的搅拌分散效率和搅拌全面性。
[0004]本技术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包括:
[0005]台座,所述台座上设置釜体卡槽;
[0006]缩径釜体,所述缩径釜体活动嵌于釜体卡槽上,所述缩径釜体外部套接有蒸汽加热夹套;所述缩径釜体包括圆筒段,所述圆筒段底部一体制成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底部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圆筒段内壁固定有轴承体;
[0007]釜盖,所述釜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底部一体制成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活动嵌合于轴承体内侧;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投料口;
[0008]换位器,所述换位器包括固定于台座上的换位电机,所述换位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盖体活动安装;
[0009]主搅拌件,所述主搅拌件包括固定于盖体顶面中心处的主搅拌电机,所述主搅拌电机输出轴与缩径釜体内侧的主搅拌器固定;
[0010]辅助搅拌件,所述辅助搅拌件包括三组辅助搅拌电机,三组所述辅助搅拌电机间隔120
°
固定于盖体顶面;所述辅助搅拌电机输出轴与缩径釜体内侧的辅助搅拌器固定;
[0011]刮刀,所述刮刀设置有多个,所述刮刀固定于导向段底部,且与缩径釜体内壁贴合。
[0012]工作时,通过投料口将水性聚氨酯乳液各合成组份投入到缩径釜体内,并开启主搅拌电机和辅助搅拌电机,主搅拌电机和辅助搅拌电机分别驱动主搅拌器和辅助搅拌器进行高速搅拌,使水性聚氨酯乳液各合成组份充分分散,接着,换位电机开启工作,换位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盖体低速旋转或间歇性步进旋转,当盖体旋转120
°
后,换位电机反转,从而使盖体低速旋转或间歇性步进旋转到原始位置(0
°
),使盖体在0
°
~120
°
之间往复旋转,通过盖体驱动主搅拌器和辅助搅拌器换位,从而实现对缩径釜体内部进行换区搅拌,换区时,能
够通过刮刀对缩径釜体内壁进行刮壁;刮下的乳液组份重新参与到合成反应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搅拌器为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底部固定有底部搅拌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搅拌体包括固定于螺旋搅拌器底部的轴座,所述轴座上间隔固定有多个角板桨叶,高速旋转的螺旋搅拌器同步驱动轴座高速旋转,从而驱动角板桨叶进行高速旋转,对缩径釜体底部进行旋转搅拌;角板桨叶与缩径釜体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所述角板桨叶与辅助搅拌器底部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
[001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搅拌器为螺旋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和辅助搅拌器的螺旋带上下错位交叉安装,辅助搅拌器和主搅拌器配合安装,形成多组螺旋带相互配合搅拌,辅助搅拌器的螺旋线和主搅拌器的螺旋线同向或逆向配合,对乳液组份进行高效分散搅拌,提高合成反应效率。
[001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搅拌器包括与辅助搅拌电机输出轴固定的辅助轴体,所述辅助轴体上固定有多个直板桨叶,所述直板桨叶与缩径釜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所述直板桨叶和主搅拌器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主搅拌器通过螺旋带对乳液中心进行搅拌,主搅拌器外部通过直板桨叶进行辅助搅拌。
[001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固定于换位电机输出轴上的小带盘、小链盘或小齿盘;及套设固定于盖体上的大带盘、大链盘或大齿环;所述小带盘和大带盘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小链盘和大链盘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小齿盘和大齿环啮合安装。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能够提高对乳液组份搅拌效率,并能够保证乳液搅拌的全面性;搅拌过程中,能够实现间歇性刮壁,刮下的乳液组份重新参与到合成反应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缩径釜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釜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主搅拌件和辅助搅拌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底部搅拌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釜盖和刮刀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台座,2、釜体卡槽,3、缩径釜体,31、圆筒段,32、缩径段,33、出料阀,34、轴承体,4、蒸汽加热夹套,5、釜盖,51、盖体,52、导向段,53、投料口,6、换位电机,61、传动件,7、主搅拌电机,8、主搅拌器,81、轴座,82、角板桨叶,9、辅助搅拌电机,10、辅助搅拌器,101、辅助轴体,102、直板桨叶,11、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包括:
[0029]台座1,所述台座1上设置釜体卡槽2;
[0030]缩径釜体3,所述缩径釜体3活动嵌于釜体卡槽2上,所述缩径釜体3外部套接有蒸
汽加热夹套4;所述缩径釜体3包括圆筒段31,所述圆筒段31底部一体制成有缩径段32;所述缩径段32底部设置有出料阀33;所述圆筒段31内壁固定有轴承体34;
[0031]釜盖5,所述釜盖5包括盖体51,所述盖体51底部一体制成有导向段52,所述导向段52活动嵌合于轴承体34内侧;所述盖体51上设置有投料口53;
[0032]换位器,所述换位器包括固定于台座1上的换位电机6,所述换位电机6输出轴通过传动件61与盖体51活动安装;
[0033]主搅拌件,所述主搅拌件包括固定于盖体51顶面中心处的主搅拌电机7,所述主搅拌电机7输出轴与缩径釜体3内侧的主搅拌器8固定;
[0034]辅助搅拌件,所述辅助搅拌件包括三组辅助搅拌电机9,三组所述辅助搅拌电机9间隔120
°
固定于盖体51顶面;所述辅助搅拌电机9输出轴与缩径釜体3内侧的辅助搅拌器10固定;
[0035]刮刀11,所述刮刀11设置有多个,所述刮刀11固定于导向段52底部,且与缩径釜体3内壁贴合。
[0036]工作时,通过投料口53将水性聚氨酯乳液各合成组份投入到缩径釜体3内,并开启主搅拌电机7和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座,所述台座上设置釜体卡槽;缩径釜体,所述缩径釜体活动嵌于釜体卡槽上,所述缩径釜体外部套接有蒸汽加热夹套;所述缩径釜体包括圆筒段,所述圆筒段底部一体制成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底部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圆筒段内壁固定有轴承体;釜盖,所述釜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底部一体制成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活动嵌合于轴承体内侧;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投料口;换位器,所述换位器包括固定于台座上的换位电机,所述换位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盖体活动安装;主搅拌件,所述主搅拌件包括固定于盖体顶面中心处的主搅拌电机,所述主搅拌电机输出轴与缩径釜体内侧的主搅拌器固定;辅助搅拌件,所述辅助搅拌件包括三组辅助搅拌电机,三组所述辅助搅拌电机间隔120
°
固定于盖体顶面;所述辅助搅拌电机输出轴与缩径釜体内侧的辅助搅拌器固定;刮刀,所述刮刀设置有多个,所述刮刀固定于导向段底部,且与缩径釜体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反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新杨振荣伟瑶陈强王志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强睿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