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31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包括缸体、阀板组件和缸盖,缸盖内分隔成吸气腔和排气腔,排气腔的上侧壁上成型有排气通道;缸盖的下端面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支孔;两个排气支孔分别与排气通道的两端相通;排气通道的中部成型有排气进孔;阀板组件包括阀板,阀板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通槽,缸体上成型有两个排气槽道。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排气通道和排气支孔,可使从阀板组件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通道、排气支孔再次进入到缸体内;通过增加制冷剂气体排出的流动路径,可有效降低制冷剂气体的动能,从而降低对排气铜管的冲击力,降低排气噪音。降低排气噪音。降低排气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在缸盖上,排气口与排气铜管连接,经活塞压缩的制冷剂气体通过阀板组件进入到缸盖内,然后再通过排气口进入到排气铜管内,这种将制冷剂气体通过直排的方式排出到排气铜管,由于制冷剂气体的动能较大,对排气铜管的冲击较大,从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排气通道和排气支孔,可使从阀板组件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通道、排气支孔再次进入到缸体内;通过增加制冷剂气体排出的流动路径,可有效降低制冷剂气体的动能,从而降低对排气铜管的冲击力,降低排气噪音。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包括缸体、阀板组件和缸盖,阀板组件夹持在缸体和缸盖之间;所述缸盖成型有下侧开口的腔体,腔体的中部成型有隔离板,隔离板将腔体分隔成吸气腔和排气腔,排气腔的上侧壁上成型有排气通道;所述缸盖的下端面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支孔;两个排气支孔分别与排气通道的两端相通;所述排气通道的中部成型有排气进孔;
[0006]所述阀板组件包括阀板,阀板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通槽,每个排气通槽与对应的一个排气支孔对齐设置;
[0007]所述缸体上成型有两个排气槽道,每个排气槽道与对应的一个排气通槽对齐设置;所述缸体上设有排气接口,排气接口与排气槽道相通设置,排气接口连接有排气铜管。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塞上移径阀板组件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到排气腔内,然后排气腔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进孔进入到排气通道内,然后进入到排气通道内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两路分别流向两个排气支孔,然后再经排气通槽进入到排气槽道内,而缸体上设有同一个排气接口,两路进入到排气槽道内的制冷剂气体最后汇合成一路从排气接口排出;通过增加制冷剂气体排出的路径,可有效降低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该部分动能被缸体、缸盖吸收,缸体、钢盖会产生轻微振动,从排气接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减小,从而降低对排气铜管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噪音。
[0009]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通道内固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阻尼套管。所述缸盖和阻尼套管通过翻砂制作而成。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尼套管可进一步对进入到排气通道内的制冷剂气体提供排气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从排气接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0011]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尼套管的内部成型有锥形通孔和同径通孔,
每个阻尼套管的锥形通孔的小端靠近对应的排气支孔设置。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套管内设置有锥形通孔,锥形通孔的下端面向排气支孔设置,可对排气通道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多级阻挡,可达到更好的降低制冷剂气体的动能。
[0013]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板的下端面与缸体的上端面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垫,阀板的上端面与缸体的下端面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垫。
[0014]通过在阀板与缸盖之间、阀板与缸体之间设置密封垫,可有效提高压缩机的密封性能。
[0015]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板上成型有多个出气孔和多个进气孔,多个排气孔正对排气腔设置,多个进气孔正对吸气腔设置;
[0016]每个出气孔的上方设有排气阀片组件,每个进气孔的下方设有吸气阀片组件。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保证从出气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到排气腔内,吸气腔内的制冷剂气体可通过进气孔进入到缸体的缸孔内,保证压缩机的有效工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通过在缸盖上设置排气通道和排气支孔,可使从阀板组件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通道、排气支孔再次进入到缸体内;通过增加制冷剂气体排出的流动路径,可有效降低制冷剂气体的动能,从而降低对排气铜管的冲击力,降低排气噪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关于A

A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0、缸体;
[0024]20、阀板组件;201、阀板;2011、排气通槽;2012、出气孔;2013、进气孔;
[0025]30、缸盖;301、隔离板;302、排气通道;303、排气支孔;304、排气进孔;305、腰型橡胶圈;3001、吸气腔;3002、排气腔;
[0026]40、阻尼套管;401、锥形通孔;402、同径通孔;
[0027]51、第一密封垫;52、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以下参考图1至图3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30]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包括缸体10、阀板组件20和缸盖30,阀板组件20夹持在缸体10和缸盖30之间;所述缸盖30成型有下侧开口的腔体,腔体的中部成型有隔离板301,隔离板301将腔体分隔成吸气腔3001和排气腔3002,排气腔3002的上侧壁上成型有排气通道302;所述缸盖30的下端面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支孔303;两个排气支孔303分别与排气通道302的两端相通;所述排气通道302的中部成型有排气进孔304;
[0031]所述阀板组件20包括阀板201,阀板201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通槽2011,每个排气通槽2011与对应的一个排气支孔303对齐设置;
[0032]所述缸体10上成型有两个排气槽道101,每个排气槽道101与对应的一个排气通槽2011对齐设置;所述缸体上设有排气接口,排气接口与排气槽道相通设置,排气接口连接有排气铜管。
[0033]活塞上移径阀板组件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到排气腔3002内,然后排气腔3002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进孔进入到排气通道内,然后进入到排气通道内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两路分别流向两个排气支孔,然后再经排气通槽进入到排气槽道内,而缸体上设有同一个排气接口,两路进入到排气槽道101内的制冷剂气体最后汇合成一路从排气接口排出;通过增加制冷剂气体排出的路径,可有效降低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该部分动能被缸体、缸盖吸收,缸体、钢盖会产生轻微振动,从排气接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减小,从而降低对排气铜管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噪音。
[0034]所述排气通道302内固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阻尼套管40。所述缸盖和阻尼套管通过翻砂制作而成。
[0035]通过阻尼套管可进一步对进入到排气通道302内的制冷剂气体提供排气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从排气接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动能,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包括缸体(10)、阀板组件(20)和缸盖(30),阀板组件(20)夹持在缸体(10)和缸盖(3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30)成型有下侧开口的腔体,腔体的中部成型有隔离板(301),隔离板(301)将腔体分隔成吸气腔(3001)和排气腔(3002),排气腔(3002)的上侧壁上成型有排气通道(302);所述缸盖(30)的下端面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支孔(303);两个排气支孔(303)分别与排气通道(302)的两端相通;所述排气通道(302)的中部成型有排气进孔(304);所述阀板组件(20)包括阀板(201),阀板(201)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排气通槽(2011),每个排气通槽(2011)与对应的一个排气支孔(303)对齐设置;所述缸体(10)上成型有两个排气槽道(101),每个排气槽道(101)与对应的一个排气通槽(2011)对齐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排气降噪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亚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玄运通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