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05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包括底座,还包括蹦床部、引体向上部、防护部,蹦床部转动连接于底座上并形成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引体向上部竖直固定于底座上并位于蹦床部的前部,防护部分别与底座、引体向上部连接并位于蹦床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深度结合的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可以同时锻炼上肢和背部肌肉,以及提高跳跃能力和协调性,组合训练器占地小,而且蹦床部更是具备折叠功能。而且蹦床部更是具备折叠功能。而且蹦床部更是具备折叠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蹦床是一种运动器材,可以用于健身、娱乐或竞技。蹦床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由弹性织物或网状材料制成的跳板,固定在一个金属或木制的框架上,通过弹簧或橡胶带连接。蹦床可以让使用者在跳板上跳跃,利用弹力产生高度和速度。
[0003]引体向上是一种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主要锻炼上肢和背部肌肉。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是使用正握或反握的方式,抓住一根水平的杠杆,然后将自己的身体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杠杆,再缓慢放下。引体向上需要较高的力量和协调性,对于不经常锻炼的人来说,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可能比较困难。
[0004]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多功能运动器材,但是普遍功能多、占地大,更没有针对性结合引体向上和蹦床。故需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占地大、没有针对性结合引体向上和蹦床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包括底座,还包括蹦床部、引体向上部、防护部,所述蹦床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并形成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引体向上部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蹦床部的前部,所述防护部分别与所述底座、所述引体向上部连接并位于所述蹦床部的左右两侧。
[0008]底座起到结构框架作用,提高稳定性。蹦床部主要用于训练跳跃能力和协调性。引体向上部主要用于训练上肢和背部肌肉。防护部提高了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蹦床部转动连接,实现了折叠功能,更节省空间,方便收纳和使用,也利于组合训练器的拆装便捷。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深度结合的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可以同时锻炼上肢和背部肌肉,以及提高跳跃能力和协调性,组合训练器占地小,而且蹦床部更是具备折叠功能。
[000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底座为倒U型框架结构。
[0010]底座为倒U型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冲击,同时U型的开口方向利于用户进入,不会绊脚,也能节约空间。
[00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蹦床部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转动连接于所述蹦床部的底部。
[0012]支撑脚起到支撑蹦床部的作用,提高了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支撑脚转动连接,实
现了折叠功能,更节省空间,方便收纳和使用。
[00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底座的后部设置有辅助固定部,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蹦床部与所述辅助固定部接触,所述支撑脚接触地面,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蹦床部与所述引体向上部接触,所述支撑脚贴合所述蹦床部的底部。
[0014]辅助固定部用于辅助支撑蹦床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
[00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支撑脚与所述蹦床部通过螺丝转动连接,所述蹦床部与所述底座通过螺丝转动连接。
[0016]上述通过螺丝转动连接,实现了旋转折叠功能,节省空间,方便收纳和使用,同时兼顾了结构强度和成本,也利于拆装。
[001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引体向上部上设置有收纳钩,所述收纳钩与所述蹦床部配合。
[0018]收纳钩用于勾住蹦床部,将蹦床部固定在引体向上部上,防止蹦床部在折叠位置时松动或滑落,提高了稳定性。
[001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引体向上部的顶部设置有吊杆部。
[0020]吊杆部用于用户拉握,锻炼上肢和背部肌肉。
[002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吊杆部的顶部向后倾斜。
[0022]吊杆部的顶部向后倾斜,更靠近蹦床部,从而更利于用户一边跳跃一边引体向上,提高了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002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防护部为倒L型结构。
[0024]防护部为倒L型结构,防护面积更大,有效地防止用户跳跃时从侧面跌落,提高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组合训练器的结构稳定性。
[002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所述引体向上部上设置有保护杆。
[0026]保护杆用于提高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能防止用户跳跃时从前方跌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在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2为本技术在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3为本技术在折叠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在折叠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1

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包括底座2,还包括蹦床部1、引体向上部4、防护部3,所述蹦床部1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2上并形成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引体向上部4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2上并位于所述蹦床部1的前部,所述防护部3分别与所述底座2、所述引体向上部4连接并位于所述蹦床部1的左右两侧。
[0035]作为优选,所述底座2为倒U型框架结构。
[0036]作为优选,所述蹦床部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转动连接于所述蹦床部1的底部。
[0037]作为优选,所述底座2的后部设置有辅助固定部21,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蹦床部1与所述辅助固定部21接触,所述支撑脚11接触地面,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蹦床部1与所述引体向上部4接触,所述支撑脚11贴合所述蹦床部1的底部。
[003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11与所述蹦床部1通过螺丝转动连接,所述蹦床部1与所述底座2通过螺丝转动连接。
[0039]作为优选,所述引体向上部4上设置有收纳钩43,所述收纳钩43与所述蹦床部1配合。
[0040]作为优选,所述引体向上部4的顶部设置有吊杆部41。
[0041]作为优选,所述吊杆部41的顶部向后倾斜。
[0042]作为优选,所述防护部3为倒L型结构。
[0043]作为优选,所述引体向上部4上设置有保护杆42。
[004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蹦床部(1)、引体向上部(4)、防护部(3),所述蹦床部(1)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2)上并形成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引体向上部(4)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2)上并位于所述蹦床部(1)的前部,所述防护部(3)分别与所述底座(2)、所述引体向上部(4)连接并位于所述蹦床部(1)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倒U型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蹦床部(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转动连接于所述蹦床部(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体向上和蹦床的组合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后部设置有辅助固定部(21),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蹦床部(1)与所述辅助固定部(21)接触,所述支撑脚(11)接触地面,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蹦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渝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乔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