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537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包括反应堆容器、设于所述反应堆容器内的第一换热器、独立设置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入端之间通过余热排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出端之间通过回路管连通,所述回路管和所述余热排出管上均设有自查监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余热排出管和回路管内分别设置检测器,通过检测器分别的监测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余热排出管、回路管内的压力、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终端,监控终端能够通过数据计算余热排出管与回路管的压力差、温度差,从而判断余热排出系统是否有故障,监测更方便。监测更方便。监测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的
,特别是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的


技术介绍

[0002]池式反应堆利用水作为防护层,把反应堆同操作人员和仪器隔离开来,这种反应堆多种用途的装置使用的。余热排出系统是反应堆安全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发生事故时,由于停堆后反应堆持续产生衰变热,需要将衰变热排出,以免反应堆热量积累,堆芯和压力边界由于温度和压力过高而发生损伤。因此余热排出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关乎重大,现有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监护多依靠人工进行,人工排查难度高,工作强度大,无法发现一些细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能够自动实时监测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及时发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包括反应堆容器、设于所述反应堆容器内的第一换热器、独立设置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入端之间通过余热排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出端之间通过回路管连通,所述回路管和所述余热排出管上均设有自查监测机构,所述自查监测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回路管和所述余热排出管内壁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微控制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检测器上设有外露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自查监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回路管和所述余热排出管外的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连接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检测器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所述回路管、所述余热排出管内的支架机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机构包括与所述检测器外壁固定连接的螺杆、套设于所述螺杆外壁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套,所述螺套上远离所述检测器的一端设有支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检测器上远离所述支脚的一端设有弧形防滑垫。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防滑垫上设有与所述微控制器数据通讯连接的压力开关。
[0009]本技术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余热排出管和回路管内分别设置检测器,通过检测器分别的监测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余热排出管、回路管内的压力、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终端,监控终端能够通过数据计算余热排出管与回路管的压力差、温度差,从而判断余热排出系统是否有故障,检测器内置在管路内,并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控终端通讯,无需线路,无需将管路破口,避免破坏管路。
[0010]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的检测器放大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5]实施例一:
[0016]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包括反应堆容器1、设于所述反应堆容器1内的第一换热器2、独立设置的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一换热器2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入端之间通过余热排出管4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出端之间通过回路管5连通,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上均设有自查监测机构,所述自查监测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内壁的检测器6,所述检测器6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微控制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检测器6上设有外露设置的压力传感器63和温度传感器64,所述自查监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外的监控终端7,所述监控终端7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连接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余热排出管4和回路管5内分别设置检测器6,通过检测器6的监测压力传感器63和温度传感器64分别监测余热排出管4、回路管5内的压力、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终端7,监控终端7能够通过数据计算余热排出管4与回路管5的压力差、温度差,从而判断余热排出系统是否有故障,检测器6内置在管路内,并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控终端7通讯,无需线路,无需将管路破口,避免破坏管路。
[0017]实施例二:
[0018]参阅图1、图2,所述检测器6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所述回路管5、所述余热排出管4内的支架机构8。
[0019]参阅图1、图2,所述支架机构8包括与所述检测器6外壁固定连接的螺杆81、套设于所述螺杆81外壁并与所述螺杆81螺纹连接的螺套82,所述螺套82上远离所述检测器6的一端设有支脚83。通过旋转螺套82即可与螺杆81配合控制螺套82的伸出长度,可以与管道内壁抵触,从而可以将检测器6横向支撑在管道内部固定,避免检测器6移动,可适应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
[0020]参阅图1、图2,检测器6上远离所述支脚83的一端设有弧形防滑垫84。
[0021]参阅图1、图2,弧形防滑垫84上设有与所述微控制器数据通讯连接的压力开关66。当检测器6在管道内松动时,压力开关66便会失去压力,微控制器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将信息传输至监控终端7,便于人员及时发现处置。
[0022]本技术工作过程:
[0023]本技术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检测器6分别设置在余热排出管4和回路管5内,通过检测器6的监测压力传感器63和温度传感器64分别监测余热排出管4、回路管5内的压力、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式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监测机构,包括反应堆容器(1)、设于所述反应堆容器(1)内的第一换热器(2)、独立设置的第二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入端之间通过余热排出管(4)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出端之间通过回路管(5)连通,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上均设有自查监测机构,所述自查监测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内壁的检测器(6),所述检测器(6)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微控制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与所述微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检测器(6)上设有外露设置的压力传感器(63)和温度传感器(64),所述自查监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回路管(5)和所述余热排出管(4)外的监控终端(7),所述监控终端(7)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无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栋栋姜姣姣丁涛雍怡吴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秦核新能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