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512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该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一端为制冷面且另一端为制热面的电子制冷片、装设在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上的散热器、用于存储低温流体的箱体、用于连接箱体与散热器并将箱体中的低温流体输送至散热器内的输流体总管、装设在散热器远离电子制冷片一侧的冷却组件、用于连接散热器与冷却组件并将散热器中的流体输送至冷却组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出流体总管以及用于连接冷却组件与箱体且将冷却组件冷却降温后的流体输送至箱体内的第一管道;所述输流体总管上装设有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使流体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流体的浪费,同时降低成本,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制冷片(即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原理是: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端与热端。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实现制冷的效果。然而,冷热两端之间的热量会通过半导体材料发生逆向穿透传递,并随着温差加大,逆向热传递效率逐渐升高。当冷热端达到一定温差,正向和逆向热传递的量相等时,正逆向热传递相互抵消,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此时冷热端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即:随着冷热端温差的加大,电功率输入效率逐渐趋于零。一般采取在热端快速散热的方式,持续降低热端的温度来使冷端达到更低的温度。
[0003]目前使电子制冷片的热端降温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热端处设置风机,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使热端降温;第二种是利用低温的流体介质对安装在制冷片热端的散热器进行热量转移,从而使热端降温。然而,第二种方法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低温流体到散热器处,成本高,实用性不强。
[0004]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可循环利用且成本低的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一端为制冷面且另一端为制热面的电子制冷片、装设在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上的散热器、用于存储低温流体的箱体、用于连接箱体与散热器并将箱体中的低温流体输送至散热器内的输流体总管、装设在散热器远离电子制冷片一侧的冷却组件、用于连接散热器与冷却组件并将散热器中的流体输送至冷却组件进行冷却降温的出流体总管以及用于连接冷却组件与箱体且将冷却组件冷却降温后的流体输送至箱体内的第一管道;所述输流体总管上装设有泵。
[0008]通过设置冷却组件,设置出流体总管的一端与散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出流体总管将散热器中的流体输送至冷却组件中,从而使散热器中的流体冷却降温;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的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箱体连接,第一管道将经冷却组件冷却降温的流体输送至箱体中,低温的流体重新回到箱体中,能够通过输流体总管继续将低温的流体输送至散热器中,使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降温;实现所述系统中的流体可循环利用,所述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成本低且实用性强。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输流体总管上并联连接有至少一个输流体支管;输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的进流体口连接;所述出流体总管上并联连接有至少一个出流体支管;出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的出流体口连接;所述电子制冷片、散热器、输流体支管以及出流体支管的数量相等。使得所述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能够实现多个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同时进行降温散热,工作效率高。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流体总管装设在所述箱体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管道装设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与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之间涂设有导热硅脂层。使得散热器与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紧密贴合,提高了散热器与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的热量传导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散热器的流体并对流体进行冷却降温的降温装置以及装设在降温装置一侧且用于使降温装置降温的风机。通过风冷散热使得降温装置降温。
[0013]较佳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装设在所述降温装置上方且用于使降温装置降温的喷淋装置;所述降温装置下方装设有接流体容器。在风冷散热的基础上,再加上喷洒冷却流体,能够进一步使得降温装置降温。
[0014]较佳的,所述喷淋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输流体总管连接。
[0015]较佳的,所述接流体容器的底部装设有连通接流体容器与箱体且用于将接流体容器中的流体输送至箱体中的第三管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的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通过在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上设置散热器,设置输流体总管的一端与存储有低温流体的箱体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连接,输流体总管将箱体中的低温流体输送至散热器中,从而使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降温;通过设置冷却组件,设置出流体总管的一端与散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出流体总管将散热器中的流体输送至冷却组件中,从而使散热器中的流体冷却降温;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的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箱体连接,第一管道将经冷却组件冷却降温的流体输送至箱体中,低温的流体重新回到箱体中,能够通过输流体总管继续将低温的流体输送至散热器中,使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降温;实现所述系统中的流体可循环利用,无需从外部源源不断地向散热器提供低温的流体,减少流体的浪费,同时降低了成本,实用性强;
[0018]2.通过在输流体总管上并联连接至少一个输流体支管,输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的进流体口连接,相应的,在出流体总管上并联连接至少一个出流体支管,出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的出流体口连接,使得所述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能够实现多个电子制冷片的制热面同时进行降温散热,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电子制冷片;11、制冷面;12、制热面;2、散热器;21、进流体口;22、出流体口;3、箱体;4、输流体总管;41、第一输流体支管;42、第二输流体支管;43、第三输
流体支管;44、第四输流体支管;5、冷却组件;51、降温装置;52、风机;53、喷淋装置;54、接流体容器;55、第三管道;6、出流体总管;61、第一出流体支管;62、第二出流体支管;63、第三出流体支管;64、第四出流体支管;7、第一管道;8、第二管道;9、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该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制冷片1、至少一个散热器2、箱体3、输流体总管4、冷却组件5、出流体总管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以及泵9。所述电子制冷片1的一端为制冷面11,另一端为制热面12;所述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一端为制冷面(11)且另一端为制热面(12)的电子制冷片(1)、装设在电子制冷片(1)的制热面(12)上的散热器(2)、用于存储低温流体的箱体(3)、用于连接箱体(3)与散热器(2)并将箱体(3)中的低温流体输送至散热器(2)内的输流体总管(4)、装设在散热器(2)远离电子制冷片(1)一侧的冷却组件(5)、用于连接散热器(2)与冷却组件(5)并将散热器(2)中的流体输送至冷却组件(5)进行冷却降温的出流体总管(6)以及用于连接冷却组件(5)与箱体(3)且将冷却组件(5)冷却降温后的流体输送至箱体(3)内的第一管道(7);所述输流体总管(4)上装设有泵(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流体总管(4)上并联连接有至少一个输流体支管;输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2)的进流体口(21)连接;所述出流体总管(6)上并联连接有至少一个出流体支管;出流体支管分别与散热器(2)的出流体口(22)连接;所述电子制冷片(1)、散热器(2)、输流体支管以及出流体支管的数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制冷片热端采用流体冷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可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