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包括热电装置、管体、承载体;其中:该热电装置,由盒体、太阳能电池板、导热层、隔热层、填充室所形成,在盒体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在盒体内部设置有导热层,在导热层下方设置有隔热层,可避免热能流失,其在导热层上方设置有填充室,可供二氧化碳的充填;该管体,设置在导热层上方可输送欲加热的水流;该承载体,设置在热电装置的盒体外缘并与盒体相固设,且可将热电装置设在建筑物外壳上,据此,形成建筑物防漏水及隔热且具有同时产生电能与热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尤其是热电共生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092216233号「具发电及集热功用之太阳能应用 装置」,其由一个(含)以上发电模组所构成,该发电模组主要包含有导热板、发电元件、反 射聚光罩及循环水盒。其上述的构件,在使用上虽反射聚光罩可有效的太阳光反射集中,但太阳会随时 间变换移动,则外观像漏斗状的反射聚光罩会影响太阳能发电元件的运作功效,且制作的 成本高昂,零组件又繁组装上亦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共生改良结构,供热电装置设置在承载体上,可当 作屋顶的防漏水及隔热的装置,并可通过太阳能照射而同时产生电能与热能。为达到前揭目的,本专利技术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包括热电装置、管体、承载体;其特 征在于热电装置,由盒体、太阳能电池板、导热层、隔热层、填充层所组成,其盒体断面呈 槽形,在盒体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太阳光进而将太阳光能转换成产生电能 与热能,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有数导电线路,并于导电线路一端连接有输出线路,将所产 生的电能传输至蓄电系统内,在盒体内部设置有导热层,加快管体内热能的传导,在导热层 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防止盒体内的热能流失,其填充层,为太阳能电池板与导热层之间的 中空容室,供太阳能电池板的废热充填,进而使管体内的水吸热形成热水;该管体,设置在热电装置的导热层上,将欲加热的水流经加热装置的填充室,并吸 附填充室内的热能,进而产生热水;该承载体,设置在热电装置外缘或底端,其承载体设置在建筑物外壳上,以替代建 筑物原本所需的建材,在承载体上设置有支撑件,与热电装置相组设并固定在建筑物上。其中,热电装置的盒体侧边设置有加压装置,其加压装置由金属壳体、集中室、进 气端、导入管、泄压管、阀体所组成,于热电装置的盒体一侧设置有一金属壳体,且金属壳体 的中空处为集中室,该金属壳体下侧设置进气端,进气端通至集中室,于进气端的旁侧亦设 置一导入管,导入管并枢接至金属壳体下侧,该导入管亦与集中室相通,其导入管另一端则 枢接至加热装置的盒体内,并与盒体内的填充室相通,另于导入管相对的盒体另一侧又枢 接一泄压管,该泄压管另一端则通至大气,而又于金属壳体下侧枢接导入管处以及泄压管 与盒体相互枢接处分别设有阀体,该阀体为一温控气阀,阀体控制该导入管与泄压管处的 温度,又于进气端处增设有一过滤器可过滤从进气端进入的空气,并将空气内的二氧化碳 导入集中室,而其余空气则通过排出端排回大气。其中,热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成透明状,让太阳光光线直接穿透照射至填充室内而使填充室内的升温时间缩短以使加热效果更为显著。其中,热电装置的导热层为热传导效果较为稳定的金属铜材质。其中,热电装置的导热层设置有反应袋,在反应袋内装设有石灰石,吸收太阳能电 池板发电产生的废热产生二氧化碳并可加快管体内热能的传导。其中,该管体为热传导稳定的铜制材质。其中,承载体的支撑件为板状或是由数支架组成,支撑热电装置的重量并与承载 体相组设。本专利技术让热电装置设置在承载体上,且可将热电装置设在建筑物外壳上,当成是 建筑物防漏水、隔热且具有产生电能与热能的建材,抑或是设在建筑物外围形成装饰品。本专利技术于承载体上端组设有热电装置,则承载体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壳上,并可 利用热电装置来替代建筑物原本所需的建材,且热电装置具有发电与加热水流的作用,可 有效减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并将发电与加热的功效与建筑物一体化。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组设示意图2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组设示意图3本专利技术的承载件设置示意图4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袋设置示意图5本专利技术的作动实施示意图6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线路另一样式设置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袋实施示意图8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装置组设示意图9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装置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包括热电装置1、管体2、 承载体3所构成;其中热电装置1,由盒体11、太阳能电池板12、导热层13、隔热层14、填充室15所组成, 其盒体11断面呈槽(U )形,于盒体11外缘凸设有块体111可与承载体3相固设,可避免 盒体11与承载体3脱落,在盒体11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2,可将吸收的太阳光光 能转换成产生电能与热能,在太阳能电池板12上设置有数导电线路121,并于导电线路121 一端连接有输出线路122,可将所产生的电能传输至蓄电系统123内,当管体2内的热水不 足温度时,可通过蓄电系统123所储备的电力对管体2内的热水进行加热,让热水达到所需 的温度,亦可供应所设置的建筑物部分用电需求,在盒体11内部设置有导热层13,其导热 层13材质可为热传导效果较为稳定的金属铜,并于导热层13上端组设有管体2与反应袋 131,其反应袋131内装设有石灰石,可吸收太阳能电池板12发电产生 的废热产生二氧化碳5,可提供管体2内热能的传导,在导热层13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14, 可防止盒体11内的热能流失,其填充室15,为太阳能电池板12与导热层13间的中空容室, 可供太阳能电池板12的废热充填,并使管体2内的水吸热形成热水;管体2,设置在热电装置1的导热层13上,其管体2可为热传导稳定的铜制材质,将欲加热的水流经热电装置1的填充室15,并吸附填充室15内的热能,进而产生热水;承载体3,可设置在热电装置1外缘或底端,其承载体3可设置在建筑物顶端或外 缘四周,以替代建筑物原本所需的建材,在承载体3上设置有支撑件31 可与热电装置1相组设并固定在建筑物上,其支撑件31可为板状或是由数支架组成,可支 撑热电装置1的重量并与承载体3相组设,将热电装置1设置在建筑物顶端可具有防漏水、 隔热与发电和加热水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并将热电装置1与建筑物 设置成一体化。使用实施热电共生改良结构时,首先将固设在承载体3顶端的热电 装置1供太阳光照射,当太阳光照射热电装置1时,则太阳光能会照射热电装置1的太阳能 电池板12,其太阳能电池板12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换能电力,通过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2 上的导电线路121输出,并由输出线路122将所产生的电能传输至蓄电系统123内,可供应 建筑物的部分用电需求,其太阳能电池板12的导电线路121可设置成 不同的图样或字型,若将热电装置1设在建筑物的外壳,可使热电装置1具有装饰建筑物3 外观的作用,在热电装置1的太阳能电池板12转换成电力的同时会产生废热,使热电装置 1的填充室15内充满废热,通过热电装置1的导热层13的热传导作用,让管体2内欲加热 的水吸收热能产生热水,其导热层13亦可设置反应袋131,反应袋131内装 设有石灰石,当太阳能电池板12发电产生的废热使反应袋131内的石灰石产生二氧化碳5,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5布满在填充室15内以减少热损增加温度,并将太阳能电池板12产生 的废热保留在填充室15内,通过导热层13的热传导作用,让管体2内欲加热的水吸收热能 产生热水,若将太阳能电池板12设置成透明状,可让太阳光光线直接穿透照射至填充室15 内,可使填充室15内的升温时间缩短,并使加热效果更为显著。另,在热电装置1的盒体11侧边可设置加压装置4,其加压装置4 由金属壳体41、集中室42、进气端43、阀体A 44、导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共生改良结构,其包括热电装置、管体、承载体;其特征在于:热电装置,由盒体、太阳能电池板、导热层、隔热层、填充层所组成,其盒体断面呈槽形,在盒体的上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太阳光进而将太阳光能转换成产生电能与热能,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有数导电线路,并于导电线路一端连接有输出线路,将所产生的电能传输至蓄电系统内,在盒体内部设置有导热层,加快管体内热能的传导,在导热层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防止盒体内的热能流失,其填充层,为太阳能电池板与导热层之间的中空容室,供太阳能电池板的废热充填,进而使管体内的水吸热形成热水;该管体,设置在热电装置的导热层上,将欲加热的水流经加热装置的填充室,并吸附填充室内的热能,进而产生热水;该承载体,设置在热电装置外缘或底端,其承载体设置在建筑物外壳上,以替代建筑物原本所需的建材,在承载体上设置有支撑件,与热电装置相组设并固定在建筑物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裕麟,
申请(专利权)人:朱裕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