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以及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容纳端部,容纳端部包括第一容纳壳体,容纳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外密封部,容纳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外密封部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布设有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内塞,容纳壳体的内侧壁还卡接有用于分隔容纳腔和第一连通腔的内密封部,内密封部的中部包括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的输液袋。卡密封接头的输液袋。卡密封接头的输液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及输液袋
[0001]本技术涉及输注接头
,特别地,涉及一种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的输液袋。
技术介绍
[0002]输液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医疗用品,主要用于患者的输注治疗,输液袋上设置了输注接头,以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和穿刺后的密封,输注接头通常由接头座和接头管两部分组成,将接头座焊接在输液袋的开口,再由接头管进行穿刺导向和密封,而输液袋通常倒挂使用,以利用重力实现药液的自然输注,因此,接头管内设置有内塞,以在输注针穿刺内塞后抱紧内塞,实现输注针穿刺输液后的密封,且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往往会在输液袋中仍残留有药液的情况下拔出输注针,此时,内塞上的穿刺孔在弹性作用下合拢,以实现对输注针拔出后的密封,防止药液撒漏,即内塞在接头座中的固定密封十分关键,需要保证穿刺前内塞的密封性能好,穿刺过程中内塞的固定可靠。
[0003]现有的输注接头上的接头管通常由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三部分拼装组成,且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是分别单独制造,以在制造完成后,由内管体和外盖体相互连接以形成固定密封内塞的腔室,但这种结构的输注接头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效率低,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都需要单独制造,且制造完成后还需要相互装配,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长,降低了生产效率。2、注塑加工难度大,内塞的密封主要取决于内管体和外盖体的装配,而基于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内塞的密封性要求高,对于内管体和外盖体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高,而内管体和外盖体通常采用注塑工艺注塑成型,因此,高要求的装配精度增大了注塑加工难度;且由于多数材质的内塞在穿刺前都不能与药液接触,因此,内管体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密封部以防止内塞与药液接触,使得内管体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且内密封部会阻碍输注针的穿刺,厚度精度要求高,均增大了注塑加工的难度。3、生产成本高,采用输液袋进行输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输注针穿刺时内塞不被带入输液袋的内腔,输注针拔出时不能被带出接头管外,因此,内塞的固定十分关键,对内管体和外盖体的强度要求高,进而对注塑时形成内管体或者外盖体的材料强度要求高,而高强度且满足医用要求的材料种类有限,且价格相对昂贵,增大了材料成本,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及输液袋,以解决现有的输液袋上的输注接头生产效率低、注塑加工难度大以及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包括接头座以及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以及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容纳端部,容纳端部包括第一容纳壳体,容纳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外密封部,容纳壳体的内侧壁和第一外密封部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布设有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内塞,容纳壳体的内侧壁还卡接有用
于分隔容纳腔和第一连通腔的内密封部,内密封部的中部包括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进一步地,内密封部还包括与容纳壳体的内侧壁卡接的内密封环,内密封环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容纳腔连通的下沉腔,内密封环的下端部与穿刺部位一体成型,穿刺部位用于分隔第一连通腔和下沉腔。
[0008]进一步地,内密封环的外侧壁包括沿轴向向下并沿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弧形卡台,容纳壳体的内侧壁包括沿轴向向下并沿径向向外凹陷形成的弧形卡槽,弧形卡台和弧形卡槽卡持连接,且弧形卡台的下端面和弧形卡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接。
[0009]进一步地,第一外密封部为易折帽或者拉环,第一外密封部和容纳壳体之间设有用于便于第一外密封部折断或者拉断以露出内塞的易断裂结构,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容纳腔的径向尺寸。
[0010]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包括两个容纳端部,两个容纳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连通。
[0011]进一步地,接头包括两个第一接头管,两个第一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
[0012]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第一连接端部,容纳端部和第一连接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连接端部包括第一连接壳体,第一连接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有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一连接腔,第一连接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有用于密封第一连接腔的上端开口的第二外密封部。
[0013]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二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二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二连通腔以及与第二连通腔连通的第二连接端部,第二连接端部包括第二连接壳体,第二连接壳体的内侧壁沿周向围合形成有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腔,第二连接壳体的上端部一体成型有用于密封第二连接腔的上端开口的第三外密封部。
[0014]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第三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三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均安装于同一个接头座上,第三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三连通腔、用于连接外盖体的连接平台以及连接平台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连通的用于连通外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口。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上述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接头座采用注塑工艺注塑成型,第一接头管随接头座的注塑一并成型,或者第一接头管采用注塑工艺单独注塑成型后,再与接头座焊接固定,第一接头管在注塑过程中形成可与输液袋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连通腔和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容纳端部,以在输注针穿刺容纳端部后,即可进行药液输注,容纳端部由容纳壳体、第一外密封部和内塞组成,容纳壳体和第一外密封部在第一接头管注塑过程中一并成型,并围合形成容纳腔,再采用注塑工艺在容纳腔中填充形成内塞,容纳腔容纳内塞,以通过内塞实现对输注针穿刺后的密封,再单独注塑成型出内密封部,以通过容纳壳体的内侧
壁卡接内密封部,内密封部再通过中部设置穿刺部位,以降低穿刺难度,通过内密封部分隔第一连通腔和容纳腔,以防止内塞与药液接触,保证大部分材质的内塞均可应用于本方案中,在穿刺前,通过第一外密封部防止内塞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保证输液安全,本方案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首先采用先一体注塑成型出除内密封部和内塞以外的其他部分,再注塑成型出内塞的双料注塑工艺,然后单独注塑出内密封部,内密封部与容纳壳体卡接以防止药液与内塞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工艺步骤得到了简化,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仅需要考虑内密封部和容纳壳体的卡接装配,装配难度低,内密封部单独注塑成型,形状规则,便于注塑成型,第一接头管内部结构相对简单,也便于注塑成型,使得注塑加工难度低,此外,内塞的固定,主要取决于内塞与容纳壳体两者材料基体之间的粘合相容连接,对注塑材料的强度要求低,以增加了注塑材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包括接头座(100)以及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以及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容纳端部(220),其特征在于,容纳端部(220)包括第一容纳壳体(221),容纳壳体(221)的上端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外密封部(223),容纳壳体(221)的内侧壁和第一外密封部(223)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容纳腔(222),容纳腔(222)内布设有用于通过注塑工艺填充成型的内塞(224),容纳壳体(221)的内侧壁还卡接有用于分隔容纳腔(222)和第一连通腔(210)的内密封部(230),内密封部(230)的中部包括用于输注针穿刺的穿刺部位(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密封部(230)还包括与容纳壳体(221)的内侧壁卡接的内密封环(232),内密封环(232)的内侧壁围合形成与容纳腔(222)连通的下沉腔(234),内密封环(232)的下端部与穿刺部位(231)一体成型,穿刺部位(231)用于分隔第一连通腔(210)和下沉腔(2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密封环(232)的外侧壁包括沿轴向向下并沿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弧形卡台(233),容纳壳体(221)的内侧壁包括沿轴向向下并沿径向向外凹陷形成的弧形卡槽,弧形卡台(233)和弧形卡槽卡持连接,且弧形卡台(233)的下端面和弧形卡槽的下端面水平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密封部(22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第一外密封部(223)和容纳壳体(221)之间设有用于便于第一外密封部(223)折断或者拉断以露出内塞(224)的易断裂结构,易断裂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容纳腔(222)的径向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内卡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包括两个容纳端部(220),两个容纳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
‑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师宏,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