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87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以有效降低可动轨排的摆动长度及摆动幅度,实现接轨处齿条的高精度接合。固定轨排包括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岔枕上的道岔固定组件,道岔固定组件包括直股钢轨、直股齿条、斜股钢轨、斜股齿条和辙叉,辙叉位于直股齿条、斜股齿条之间。道岔摆动组件与道岔固定组件的弧形分界线设置于辙叉的近端面之前,道岔摆动组件、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端面分别位于该弧形分界线两侧。滑床台坐落在台下框架上,该台下框架顶面上具有沿线路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床台底面上设置与滑槽相对应的条状滑块。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与滑床台的近端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道岔摆动组件的远端与滑床台的远端形成固定连接。台的远端形成固定连接。台的远端形成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山地轨道交通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

技术介绍

[0002]齿轨铁路是一种服务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城市/景区的交通系统,齿轨铁路选用齿轨车辆,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其与普通的铁路线路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两钢轨之间加装了齿条,通过齿轨机车的齿轮与齿条啮合力提供走行动力,有效克服了普通铁路线路轮轨黏着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齿轨铁路的线路爬坡能力较强。
[0003]齿轨道岔是齿轨列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与普通道岔不同的是,齿轨道岔中直、侧向齿条在导曲线部分存在与直向、侧股尖轨跟端交叉干涉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可动齿条式道岔、整体摆动式道岔两种解决方案。
[0004]可动齿条式道岔主要通过齿条的旋转或平移,解决齿条与钢轨交叉干涉的问题。譬如:在公布号CN11059302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该结构包括直线钢轨和曲线钢轨,道岔区直股道的齿轨与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处,并在此处纵向断开形成第一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一外侧可动齿轨;道岔区曲股道的齿轨与直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处,并在此处断开形成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远离交汇处的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轨枕上,另一端分别与转辙机相连并由转辙机带动绕铰接点进行转动。
[0005]再如,在公告号为CN209276915U的专利技术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齿轨道岔,该齿轨道岔包括第一股轨道和第二股轨道,第一股轨道包括第一股外侧钢轨、第一股内侧钢轨和第一股齿条,第一股齿条位于第一股外侧钢轨和第一股内侧钢轨之间。第二股轨道包括第二股外侧钢轨、第二股内侧钢轨和第二股齿条,第二股齿条位于第二股外侧钢轨和第二股内侧钢轨之间。第一股齿条与第二股外侧钢轨连接组成第一齿条组件,第二股齿条与第一股内侧钢轨连接组成第二齿条组件。第一齿条组件和第二齿条组件通过连杆连接,转辙机与连杆连接。转辙机通过连杆驱动第一齿条组件和第二齿条组件摆动实现第一股轨道和第二股轨道开通转换。能够避免直、侧向齿条在导曲线部分和道岔直向、侧向钢轨产生交叉干涉。
[0006]整体摆动式道岔主要通过将钢轨、齿条、轨枕组成的轨排结构设计为整体可动结构,通过轨排的整体摆动实现转辙。整体摆动式道岔内不存在尖轨结构,因此避免了齿条与尖轨跟端的交叉干涉。譬如,在公告号CN208072102U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前端可动式齿轨道岔转辙机构,该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前基本轨、第二前基本轨与后基本轨之间的可动轨。所述可动轨下设置滑床,滑床表面上纵向间隔布置钢枕,滑床前部具有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内设置弧形滑板,滑床一侧设置作用于弧形滑板的转辙器;组成可动轨的一对钢轨和位于其间的齿轨与弧形滑板和各钢枕固定连接,固定钢轨和齿轨后端的钢枕与滑床固定连接。通过前端轨排的整体摆动,使齿轨列车能够平稳快速的通过道岔。
[0007]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0008]一、可动齿条式道岔(如CN110593026A、CN209276915U)内部存在2根可动尖轨和2根可动齿条,可动零部件较多,整体性与可靠性较差;
[0009]二、既有整体摆动式道岔(如CN208072102U)由于摆动长度及摆动幅度较大,摆动过程中所需扳动力较大,且难以精准控制可动轨排的线型,尤其当道岔切换至侧股开通时,可动轨排的曲线线型难以保持稳定。列车经过时轨排易失稳,危及行车安全。
[0010]三、运营实践中发现,可动齿条式道岔在可动齿条的自由端、整体摆动式道岔在可动轨排的末端,均存在着齿条伸缩变形无法约束的难题。在温度变化下,由于齿条端部伸缩量的存在及随气温变化,可动齿条(或可动轨排上的齿条)摆动到位后,难以与道岔固定组件内的齿条实现高精度接合,齿条接口位置处存在错齿误差或齿距误差,无法满足行车时齿轮齿轨的高精度啮合要求。引起列车过岔时冲击振动大、行车平稳性和舒适性差、齿条伤损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卡齿”、“爬齿”等一系列安全事故。
[0011]齿轨铁路的发展,亟需一种整体性好、转辙方便、易于控制,且能在温度变化下实现高精度接合的齿轨道岔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以有效降低可动轨排的摆动长度及摆动幅度,实现接轨处齿条的高精度接合,提高齿轨道岔的整体性、安全性及平稳性,且转辙方便和易于控制,确保齿轨列车过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包括可动轨排和固定轨排,以及作用于可动轨排近端使之沿弧线往复摆动的转辙机构,可动轨排坐落在滑床台上,包括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钢枕上的道岔摆动组件,道岔摆动组件包括可动钢轨和可动齿条,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轨排包括通过扣件固定安装在岔枕上的道岔固定组件,道岔固定组件包括直股钢轨、直股齿条、斜股钢轨、斜股齿条和辙叉,辙叉位于直股齿条、斜股齿条之间;所述道岔摆动组件与道岔固定组件的弧形分界线设置于辙叉的近端面之前,道岔摆动组件、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端面分别位于该弧形分界线两侧;所述滑床台坐落在台下框架上,该台下框架顶面上具有沿线路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床台底面上设置与滑槽相对应的条状滑块;所述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与滑床台的近端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道岔摆动组件的远端与滑床台的远端形成固定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枕在可动轨排的近端至远端的一定长度范围内间隔设置,各钢枕的平面形状为弧形,其弯曲半径均与可动轨排在该位置的转动半径相同;所述滑床台顶面上设置与各钢枕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滑槽,各钢枕的下部坐落在对应的弧形滑槽内。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0017]一、通过将道岔摆动组件与固定组件的分界线设置于辙叉之前、齿条与钢轨交点位置处,在避免齿条与钢轨交叉干涉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可动轨排的摆动长度和摆动幅度,解决了既有整体摆动式道岔所需搬动力大、可动轨排线型难以保持、轨排末端齿条伸缩变形量大的难题。与既有整体摆动式道岔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减小可动轨排长度40%,减小可动轨
排自由端摆动幅度60%;
[0018]二、在滑床台下设置台下框架,滑床台可沿线路方向滑动,构成一种自适应伸缩补偿系统,使可动轨排与滑床台伸缩量相等、伸缩方向相反,通过二者的伸缩位移相互抵消,有效消除了可动轨排末端相对于固定轨排的温度伸缩变形,解决了既有齿轨道岔中可动齿条近端(自由端)伸缩变形难以约束,导致接轨处齿距精度无法保证、啮合面错齿等难题,确保了齿轨列车过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
[0019]三、通过在可动钢轨、可动齿条近端下方纵向间隔设置多个弧形钢枕,且每根弧形钢枕的弯曲半径均与该处轨排的转动半径相同,同时在滑床台上对应设置弧形滑槽,对每根弧形钢枕的摆动轨迹及摆动幅度进行限位,实现了对可动轨排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摆动式齿轨道岔,包括可动轨排(10)和固定轨排(20),以及作用于可动轨排(10)近端使之沿弧线往复摆动的转辙机构(60),可动轨排(10)坐落在滑床台(30)上,包括通过扣件(90)固定安装在钢枕(14)上的道岔摆动组件,道岔摆动组件包括可动钢轨(11)和可动齿条(12),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轨排(20)包括通过扣件(90)固定安装在岔枕(50)上的道岔固定组件,道岔固定组件包括直股钢轨(21a)、直股齿条(22a)、斜股钢轨(21b)、斜直股齿条(22b)和辙叉(23),辙叉(23)位于直股齿条(22a)、斜股齿条(22b)之间;所述道岔摆动组件与道岔固定组件的弧形分界线(C)设置于辙叉(23)的近端面之前,道岔摆动组件、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端面分别位于该弧形分界线(C)两侧;所述滑床台(30)坐落在台下框架(40)上,该台下框架(40)顶面上具有沿线路方向延伸的滑槽(43),滑床台(30)底面上设置与滑槽(43)相对应的条状滑块(35);所述道岔固定组件的近端与滑床台(30)的近端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道岔摆动组件的远端与滑床台(30)的远端形成固定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茂蔡文锋张威风林红松余浩伟徐锡江田春香胡连军徐浩温炎丰陈志辉罗圆钱科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