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脱芯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681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管脱芯方法,具体为:在胶管模制成型后,向模芯与胶管的接触面之间通入高压介质,利用高压介质使胶管径向膨胀,使胶管与模芯相互脱离后,将模芯取出。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胶管脱芯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环状插头,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带模芯胶管,环状插头的一端插装在模芯与胶管的接触面之间,通过环状插头可向模芯与胶管的接触面之间通入高压介质,利用高压介质使胶管径向膨胀,使胶管与模芯相互脱离后,将模芯取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高压气体或高压水的特性,可轻松的将多波纹、大长度胶管的模芯脱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脱芯困难、甚至不能脱芯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所需费用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胶管领域,尤其是胶管脱芯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发动机进、出气系统上设置有各类口 径胶管,在制作这类多波紋、大长度、带波紋且大长度的胶管时,成型模芯极不容易脱出。传统脱芯一般采取以下二种方式 一是将多波紋模 芯中的波紋段制作成分瓣组合结构,在脱芯时将波紋段分开撤出以完成 脱芯。二是将大长度胶管制作成二段或多段的结构,然后通过内插连接 钢管或塑料管、外加卡箍来固定连接多段的胶管。传统多波紋模芯结构具有以下缺点①、胶管在硫化过程的粘流会 造成胶料与胶管的增强纤维层进入模缝隙之中,其会造成修边后的外观 不齐,影响美观,甚至可能会出现胶与纤维均进入模缝隙中,而将纤维 剪切,造成成型后胶管的承压能力下降,而在使用中出现爆破,致使车 辆出现故障。②脱芯时需逐一将多瓣模芯顶出或拉出,工效较低。③模 具加工复杂、费用较高、生产时组合费工费时。④辅助脱芯工装容易将 胶管内层或管体拉裂损坏。传统大长度模芯结构具有以下不足①无法脱芯,限制了大长度胶 管的开发设计。②二段或多段通过内插连接钢管或塑料管外加卡箍固定 连接,工效低、成本高并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情况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管脱 芯方式简单、适用于多波紋、大长度胶管的胶管脱芯方法及其装置。本专利技术胶管脱芯方法,具体为在胶管模制成型后,向模芯与胶管 的接触面之间通入高压介质,利用高压介质使胶管径向膨胀,使胶管与 模芯相互脱离后,将模芯取出。进一步,所述胶管为波紋管、大长度胶管或带波紋且大长度胶管, 所述高压介质为高压气体或高压水。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胶管脱芯装置,包括支架和高压介质源,支架 上设置有支撑装置和环状插头,其中环状插头通过管路与高压介质源相 连,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模制成型后的带模芯胶管,环状插头从一端插装 到模芯与胶管的接触面之间,高压介质源通过环状插头向模芯与胶管的 接触面之间通入高压介质,利用高压介质使胶管径向膨胀,使胶管与模 芯相互脱离后,将才莫芯耳又出。进一步,所述环状插头的内径大于所述^f莫芯外径,通过所述环状插 头内表面与所述模芯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向所述胶管和模芯之间充入高压 介质。进一步,所述高压介质为高压气体,所述模芯中心孔的下端通过密 封堵头密封,所述脱芯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架底座 上,支架上方设置有压模装置,带模芯胶管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和 压模装置之间,并且所述支撑装置和压模装置均与所述带模芯胶管同轴设置;高压气体充入胶管与模芯之间,使其相互脱离的同时,压模装置 向上运动来取出模芯。进一步,所述胶管的长度不大于1000mm。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迷支架底座上的凹槽及与该凹 槽相适配的卡头,该卡头与凹槽之间气密连接,卡头的上端密封连接有 所述环状插头,卡头上设置有中心通气孔,并且在凹槽的中部还"&置有 进气口;所述压模装置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相配合的齿轮和齿条, 该齿条竖直设置,其下端压靠在所迷;H芯的上端上。进一步,所述环状插头上端相对应的所述胶管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 卡箍,该卡箍使得所述胶管下端与所述环状插头上端气密连接。进一步,所述高压介质为高压水,所述脱芯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水泵, 工作台上相对设置有支撑侧板和保护侧板,所述支撑装置水平设置在支 撑侧板上,所述带模芯胶管设置在支撑侧板和保护侧板之间,所述支撑 装置和环状插头均为中空管结构,支撑装置的左端为进水端,支撑装置 的右端与环状插头的左端密封连接,环状插头的右端插装在所述模芯与 胶管的接触面之间。进一步,所述工作台的下部设置有水箱,所述工作台的工作面板上铺设有耐沖击橡胶软垫,所述保护侧板的内表面上也铺设有耐沖击橡胶软垫;所述环状插头右端相对应的所述胶管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锁紧链条,该锁紧链条使得所述胶管与所述环状插头的右端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高压气体或高压水的特性,可轻松的将多波紋胶管、大长度胶管、带波紋且大长度的胶管的模芯脱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脱芯困难、甚至不能脱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所需费用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高压介质为高压气体。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胶管脱芯装置,包括支架l和高压介质源22,支架1的下部设置有支架底座2,支架底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21,凹槽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 211;凹槽21内装配有与其相适配的卡头3,凹槽21和卡头3构成带模芯胶管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模制成型后的带模芯胶管6;卡头3与凹槽21之间气密连接,卡头3上设置有中心通气孔31,卡头3的上端密封连接有环状插头4。支架1上方设置有压模装置5,带模芯胶管6竖直设置在支撑装置和压模装置5之间,并且支撑装置和压模装置5均与带模芯胶管6同轴"&置。压模装置5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相配合的齿轮51和齿条52,齿条52竖直设置,齿条52的下端压靠在模芯52的上端上。齿轮51套装在轴承座53内,齿轮51和轴承座53之间还设置有轴套54,齿轮51上还连接有手柄55,其中轴承座53通过固定连接在支架1上的支撑板56来支撑固定环状插头4的上端插装在模芯61与胶管62的接触面之间,环状插头4上端相对应的胶管6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卡箍7,卡箍7将胶管61下端压装在环状插头4的上端上,使得两者气密连接。环状插头4的内径略大于模芯62外径,高压介质源22通过环状插头4内表面与模芯62外表面之间的间隙23向胶管61和模芯62之间充入高压气体。工作时,将模芯62的中心孔的下端通过密封堵头8密封,通过进气口211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依次通过中心通气孔31、环状插头4内表面与模芯62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充入到胶管61和模芯62之间,高压气体使胶管61径向膨胀,使得胶管61与模芯62相互脱离。在充气的同时,压模装置5同时向上运动,高压气体顶起模芯62,直到模芯62和胶管61分离。通过压模装置5将模芯62緩慢释放,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防止了高压气体将模芯62突然冲出,而造成的人员、设备等的损害。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高压介质为高压水。如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胶管脱芯装置,包括工作台9和水泵10,工作台9上相对设置有支撑侧板20和保护侧板21 ,支撑装置11水平设置在支撑側板20上,带模芯胶管设置在支撑侧板20和保护側板21之间,支撑装置11和支撑侧板20之间通过螺母12固定连接。支撑装置11的右端与环状插头13的左端密封连接,支撑装置11和环状插头13均为中空管结构,支撑装置11的左端为进水端,水泵10的输出端与支撑装置11的左端相连通;环状插头13的右端插装在模芯15与胶管14的接触面之间,环状插头13右端相对应的胶管14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锁紧链条17,锁紧链条17将胶管14压装在环状插头13的外表面上,使得两者密封连接。工作台9的下部设置有水箱16,及水箱进水口 161和排水阀162。工作台9的工作面板18上铺设有耐沖击橡胶软垫19,保护侧板21的内表面上也铺设有耐沖击橡月交软垫19;工作时,通过水泵10向支撑装置11的进水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胶管脱芯方法,具体为:在胶管模制成型后,向模芯与胶管的接触面之间通入高压介质,利用高压介质使胶管径向膨胀,使胶管与模芯相互脱离后,将模芯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警矫水田矫滨田赵艳高忠军于晓国陈雪江李思全温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元奥特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