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32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含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反射片、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之间。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侧,该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一导光板并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一出光面出射。第二光源设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入光侧,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二出光面出射。其中,第一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与第二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的夹角在170度至179.9度之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改善双面 显示效果的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为侧向入光,光源位于导光板侧边,散射 图案位于导光板下方,并与反射片接触,从而将光源导向液晶单元(cell)的方向。导光板 与液晶玻璃之间可视需要加入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膜片。其中,光源的选用为冷阴极射线 管(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LED会排列成一维阵列,阵列方向与导光板侧边平行。由 LED发出的光直接耦合至导光板内并传播。由于反射片大多为对称结构,两边皆为反射面,现有架构中光线只使用到反射片 一面的反射面,也即只能将光能量向单一出光面传播。此外,目前也有针对双面显示的背光 模块设计方式,以反射片的两边各设置一导光板,两导光板以楔型或平板形状组装,其上再 设置液晶单元。但是以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单元设计而言,为了维持较高穿透率,其偏光板大 多使用无视角补偿的TNC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结合TN型液晶的指向方向与液 晶单元制程中对玻璃基板的摩擦定向,其由上视角观察面板的对比度表现较差,而由下视 角观察面板的对比度表现较好。传统使用笔记本电脑时,打开电脑前盖之后,使用者眼睛会在电脑上方,习惯性会 翻开前盖超过90度,以人眼的方位来观看屏幕。对该双面显示的面板来说,其正面与反面 的显示面恰好为180度,且液晶单元的配向方向对于两边的观察者为同向时,电脑使用者 另一面的观察者易被迫从上视角观看,对比自然会较差,且视角过大,观看的亮度以及对比 会较低。这对于双面显示的效果会打折扣,影响双面显示的正常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于实施、节省空间、高辉度、双面显示面积 可视需要大小相同或相异的模块架构,利用LED阵列与不同导光板形状的搭配,以及反射 片双面皆能反射的特性,再加上液晶单元配向方向的搭配,以使双面液晶显示装置两边的 使用者都可以看到较佳的画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含第一导光板、第 二导光板、反射片、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侧、第一出光面和第一 背面。第二导光板具有第二入光侧、第二出光面和第二背面。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和 第二导光板之间,该反射片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第一背面相对 设置,该第二反射面与第二背面相对设置。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侧,该第 一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一导光板并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一出光面出射。第二光源设 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入光侧,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二出光面出射。其中,第一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与第二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的夹角在 170度至179. 9度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背光模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为LED阵列。更进一步地,第一 光源和第二光源为顶发光型LED或侧发光型LED。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背光模组,第一导光板为楔形或平板型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为 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导光板。第一导光板的第一背面和第二导光板的第二背面分布有印刷形 式或射出形成的图案结构。更进一步地,该图案结构为点状或半圆形图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液晶单元和第 二液晶单元。第一液晶单元设置于背光模组的第一出光面。第二液晶单元设置于背光模组 的第二出光面,其中第二液晶单元的液晶分子配向方向与第一液晶单元的液晶分子配向方 向相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第一液晶单元与第二液晶单元的大小不 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还包含光学膜片,设置于背光模组与第一液晶单 元或第二液晶单元之间。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图6、图7和图8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 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可 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10包含第一导光板11、第二导光板12、反射片13、第一 光源15和第二光源16。第一导光板11具有第一入光侧111、第一出光面112和第一背面 113。第二导光板12具有第二入光侧121、第二出光面122和第二背面123。反射片13设 置于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之间,该反射片13具有第一反射面131和第二反射面 132,第一反射面131与第一背面113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面132与第二背面123相对设置。 第一光源15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的第一入光侧111,第一光源15发出的光进入第一导光 板11并经第一反射面131反射后从第一出光面112出射。第二光源16设置于第二导光板 12的第二入光侧121,第二光源16发出的光进入第二导光板12并经第二反射面132反射 后从第二出光面122出射。其中,第一出光面112的出光方向110与第二出光面122的出 光方向120的夹角在170度至179. 9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5和第二光源16为LED阵列。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光源 15和第二光源16可以为顶发光型LED (TOP VIEW LED)或侧发光型LED (SIDE VIEW LED)。 以侧发光型LED组成的LED阵列,LED可以固定在同一个硬性电路板的两侧,或者固定在两 个软性或硬性电路板上且两个电路板背面相靠。以顶发光型LED组成的LED阵列,LED固 定在硬性或软性电路板上,并固定或黏贴在固定框的侧边。两个光源集中于导光板侧面中的同一边,导光板的另外三个侧边不设置任何光 源。LED阵列固定在软性电路板或硬板上,呈2行排列,两行的LED数量可为相同或不同,其 出光方向面对导光板的入光侧。第一光源15的发光面与第一导光板11的入光侧面直接接 触,第二光源16的发光面与第二导光板12的入光侧面直接接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11的第一背面113和第二导光板12的第二背面123 分布有印刷形式或射出形成的图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图案结构可以为点状或半圆形 图案。反射片13的双面皆可反射光线,第一导光板11与第二导光板12的图案结构都与反 射片13接触。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不 同的是,图2中的第一导光板21为楔形导光板,第二导光板22为平行四边形导光板。在该 实施例中,第一光源25和第二光源26为顶发光型LED,反射片23也为双面反射。图3所示 的背光模组30包含第一导光板31、第二导光板32、反射片33、第一光源35和第二光源3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35为平板型导光板,第二导光板36为梯形导光板。需要说明的 是,这些导光板的结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双面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侧、第一出光面和第一背面;第二导光板,具有第二入光侧、第二出光面和第二背面;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和该第二导光板之间,该反射片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一背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反射面与该第二背面相对设置;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侧,该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一导光板并经该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该第一出光面出射;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第二导光板的该第二入光侧,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进入该第二导光板并经该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该第二出光面出射;其中,该第一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与该第二出光面的出光方向的夹角在170度至179.9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治良张豫修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