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24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屏,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雨盖,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调节组件;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主体底部的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该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能够提供一个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效果,防止在外界产生推力的时候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再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操作。
[0003]目前,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需要用到方便移动的室外充电桩,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大多是在壳体底端设置移动轮,利用移动轮实现室外充电桩的快速移动,但是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移动到指定工作位置后,由于移动轮会在外界产生推力的时候容易使位置产生偏移,从而不能稳定地固定在工作位置上,进而导致室外充电桩放置不稳,影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的正常工作,降低了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具备了能有效提高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能有效提高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屏,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雨盖,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调节组件;
[0008]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主体底部的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丝杆的外侧之间螺纹连接有升降板,两个所述一号锥齿相对一侧均啮合有二号锥齿,两个所述二号锥齿相对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支板,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所述从动锥齿的背面啮合有主动锥齿,所述主动锥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呈矩形均匀排列的四个万向轮。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丝杆呈左右对称,所述丝杆的顶端依次贯穿升降板和一号锥齿并延伸至支撑箱的内顶壁上通过轴承与支撑箱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长度和宽度与支撑箱内侧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的高度大于限位块底部到升降板底部之间的距离。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动支板呈左右对称,所述转动杆的左端依次贯穿两个转动支板并延伸至左侧二号锥齿的右侧与左侧二号锥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位于转动杆的中心处,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箱的内顶壁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显示屏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通过充电桩主体上的智能显示屏、控制器、防雨盖和移动调节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提供一个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效果,使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在放置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在外界产生推力的时候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升降板连接结构的左视剖面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系统示意图
[0022]图中:1充电桩主体、2智能显示屏、3控制器、4防雨盖、500移动调节组件、501支撑箱、502丝杆、503一号锥齿、504限位块、505升降板、506二号锥齿、507转动杆、508转动支板、509从动锥齿、510主动锥齿、511连接杆、512电机、51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充电桩主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屏2,智能显示屏2的型号可为:PLD

1200,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的型号可为:OHR

PR10,充电桩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雨盖4,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调节组件500,通过充电桩主体1上的智能显示屏2、控制器3、防雨盖4和移动调节组件50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提供一个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效果,使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在放置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在外界产生推力的时候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现有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中移动调节组件500是用于对充电桩主体1进行调节移动的结构。
[0026]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移动调节组件500包括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主体1底部的支撑箱501,支撑箱501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502,丝杆502的外侧固定连
接有一号锥齿503,丝杆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4,两个丝杆502的外侧之间螺纹连接有升降板505,两个一号锥齿503相对一侧均啮合有二号锥齿506,两个二号锥齿506相对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07,转动杆507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支板508,转动杆50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509,从动锥齿509的背面啮合有主动锥齿510,主动锥齿5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11,连接杆511的顶端与电机5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512的型号可为:ISMH1

75B30CB

U131Z,升降板5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呈矩形均匀排列的四个万向轮513。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丝杆502呈左右对称,丝杆502的顶端依次贯穿升降板505和一号锥齿503并延伸至支撑箱501的内顶壁上通过轴承与支撑箱501转动连接,是为了让丝杆502转动更加稳定。
[0028]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板505的长度和宽度与支撑箱501内侧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是为了升降板505更加稳定的进行升降。
[0029]另外,万向轮513的高度大于限位块504底部到升降板505底部之间的距离,是为了防止限位块504过长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室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屏(2),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3),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雨盖(4),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调节组件(500);所述移动调节组件(500)包括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主体(1)底部的支撑箱(501),所述支撑箱(501)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502),所述丝杆(5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503),所述丝杆(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4),两个所述丝杆(502)的外侧之间螺纹连接有升降板(505),两个所述一号锥齿(503)相对一侧均啮合有二号锥齿(506),两个所述二号锥齿(506)相对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07),所述转动杆(507)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支板(508),所述转动杆(50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509),所述从动锥齿(509)的背面啮合有主动锥齿(510),所述主动锥齿(5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11),所述连接杆(511)的顶端与电机(5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5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呈矩形均匀排列的四个万向轮(5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秋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森南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