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18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线缆(40)、连接到线缆(4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42)、连接到线缆(40)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62)的壳体(60)。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收容腔(62)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情况刚好相反。该充电方法包括将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将第二连接器(44)或第三连接器(46)插接到外部设备,使外部设备通过线缆(40)与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适用于不同接口,且成本低。且成本低。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的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充电线具有两个连接器(例如都是Type

C公头)以及串接在该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线缆。其中一个连接器用于插到充电器(也叫适配器),另一个连接器插到被充电设备例如手机。该种线缆的缺点在于,一条充电线只能适用于一种接口类型的被充电设备。如用户携带不同接口的设备外出,就需要携带多根充电线。
[0003]图1是一种现有的改进方案,该方案中,充电线采用一分二的方式,线缆20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器22,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第一连接器22可插到充电器,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可插到不同接口类型的被充电的设备。该种方案的优点在于,一条充电线可适用于两种接口类型的被充电设备。该方案的一个缺点是线缆的体积较大,用户使用第二连接器24时,第三连接器26及其线缆可能会妨碍用户,使用不够方便、优雅。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进行快充。不能进行快充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快充方案都是由被充电设备与充电器根据快充协议进行协商后,提高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实现的,例如,充电器默认输出5V的充电电压,被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与充电器连通之后,通过协商让充电器将充电电压由默认的5V提高到20V。如果第二连接器24在进行快充而把电压提升到20V时,因为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是并联关系,所以第三连接器26也被拉升到20V,当用户将第三连接器26连接到另一个被充电设备时,很容易因为电压过高而损坏被充电设备。因此,为了避免损坏用户的设备,图1所示的充电线不会提供快充功能,而是让所有的被充电设备只能按照默认的5V的电压进行充电。
[0004]图2是另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在图1所示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充电管理模块23,充电管理模块23对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的充电进行管理,例如,将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的初始电压维持在5V,以避免烧毁用户的设备。该方案的依然存在体积较大、使用不够方便、优雅的缺点。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充电管理模块23往往设有成本较高的芯片和/或电路元器件,导致成本较高。
[0005]图3是另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在图1所示的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以及连接件27。第四连接器29通过转换结构与第三连接器26导通,三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连接件27连接到第二连接器24或线缆20。第四连接器29可插接到第二连接器24从而使第二连接器24与第三连接器26导通。即,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是择一地进行使用。该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快充功能。该方案的一个缺点在于,体积较大、使用不够方便、优雅;第二个缺点是成本较高,因为增设了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以及连接件27;第三个缺点是可靠性不够好,一方面是连接件27容易被拉扯而断裂,导致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及第一连接器26整体丢失,另一方面是第三连接器26需要通过转换结构、第四连接器29与第二连接器24实现电连接,路径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能适用于不同接口类型的快充方法。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充电装置的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中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到所外部设备,使所述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定位结构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限位结构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能适用于不同接口类型的设备。
[001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部包括第一定位凹部和第二定位凹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48)进入所述第一定位凹部;所述连接
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48)进入所述第二定位凹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包括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二定位凸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卡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卡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充电装置的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中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到所外部设备,使所述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定位结构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限位结构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4.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