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13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包括电池包本体,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安全保障机构,所述安全保障机构包括固定壳、设于所述固定壳两侧的载气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壳的容置腔内的供电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固定连接的充气组件以及与所述充气组件固定连接的抽气组件,所述载气组件通过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充气组件连通,所述充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包本体上设置安全保障机构,可在电池包本体气密性衰减时继续维持电池的使用环境,降低电池起火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或削弱电池起火时的影响,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的安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能大大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且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因此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其中,电动汽车更是千万家庭代替燃油汽车的首选。
[0003]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电池不稳定的工作特性使得电池极易遭受外界破坏,从而引起电池起火等安全事故,现有的电动汽车一般设有电池包对电池进行保护,电池包是将多块电池,电池保护板,电池连接件,电池辅料等集合成一体并提供保护的装置,气密性完好的电池包能保障电池的使用环境,进而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0004]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时,电池包的气密性会因为车辆的使用环境等因素发生衰减,无法继续保障电池的使用环境,容易导致电池起火等情况,对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本体气密性降低时无法保障电池的使用环境,导致电池起火影响驾乘人员行车安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包括电池包本体,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安全保障机构,所述安全保障机构包括固定壳、设于所述固定壳两侧的载气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壳的容置腔内的供电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固定连接的充气组件以及与所述充气组件固定连接的抽气组件,所述载气组件通过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充气组件连通,所述充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内部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载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两相对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气罐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气罐进行限位的限位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罐与所述供电组件的连通子组件。
[0008]可选地,所述限位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限位壳、与所述限位壳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限位壳活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连通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连接管、设于所述连接管内的捅针以及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壳与所述供电组件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与所述气管固定连接的安装筒、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气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与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的转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
杆上的线圈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杆靠近所述气管的一端上的扇叶,所述线圈靠近所述扇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所述安装筒内部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安装筒的筒壁上均匀地布设有若干磁铁,且相邻的两个磁铁磁极相反。
[0011]可选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气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充气管、由所述第一充气管朝外延伸出的第二充气管、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内部的挡气块以及单向阀,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壳的外壁连通,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固定壳的连通口内固定连接有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充气管与所述电池包本体内部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安装筒以及所述第二充气管的连通口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挡气块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充气管与所述第二充气管的连通口处,所述挡气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装筒、所述第二充气管与所述第一充气管的连通口的直径,所述挡气块远离所述抽气组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出口位于所述单向阀靠近所述挡气块的一侧。
[0013]可选地,所述抽气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管固定连接的第一抽气管、与所述第一抽气管远离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抽气管、与所述第二抽气管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的推块,所述第二抽气管通过所述第一抽气管与所述第一充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抽气管与所述电池包本体内部连通。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抽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抽气管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电池包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抽气管靠近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推块进行限位的推杆。
[0015]可选地,所述安全保障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上的信号发送器,所述信号发送器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池包本体上设置安全保障机构,可在电池包本体气密性衰减时继续维持电池的使用环境,降低电池起火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或削弱电池起火时的影响,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具体地,通过设置载气组件实现对气罐的便捷更换,确保电池包本体破损泄漏时充气组件与抽气组件的正常运行,并在载气组件与充气组件之间设置供电组件,使得安全保障机构在无外部电源独立供电的情况下,能及时向车载系统发送避险信号,使驾乘人员及时避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保障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子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保障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抽气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

电池包本体;20

安全保障机构;21

固定壳;22

载气组件;221

第一支架;2211

套管;222

第二支架;2221

套筒座;223

限位子组
件;2231

限位壳;2232

第一弹簧;2233

限位块;224

连通子组件;2241

连接管;2242

捅针;2243

气管;23

供电组件;231

安装筒;232

固定环;233

转杆;234

线圈;235

扇叶;236

第一导电环;237

第二导电环;238

磁铁;24

充气组件;241

第一充气管;242

第二充气管;243

挡气块;244

单向阀;25

抽气组件;251

第一抽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包括电池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安全保障机构,所述安全保障机构包括固定壳、设于所述固定壳两侧的载气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壳的容置腔内的供电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固定连接的充气组件以及与所述充气组件固定连接的抽气组件,所述载气组件通过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充气组件连通,所述充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两相对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气罐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气罐进行限位的限位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罐与所述供电组件的连通子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限位壳、与所述限位壳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限位壳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连接管、设于所述连接管内的捅针以及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壳与所述供电组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行车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与所述气管固定连接的安装筒、与所述安装筒远离所述气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与所述固定环转动连接的转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杆上的线圈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杆靠近所述气管的一端上的扇叶,所述线圈靠近所述扇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所述安装筒内部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安装筒的筒壁上均匀地布设有若干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敏黄勤赵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