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12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顶盖包括装配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装配孔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塑胶包括本体和第一凸环,第一凸环外周面与装配孔的周壁抵接;极柱包括法兰部和柱体部,柱体部穿设装配孔并凸出于第二表面,柱体部外周面与第一凸环的内周面抵接;密封件包括基体和多个第二凸环,基体包括通孔、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柱体部外周面与基体的内周面抵接,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设有多个第二凸环,多个第二凸环均环绕通孔且沿通孔的径向排布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第三表面的多个第二凸环抵持于法兰部朝向顶盖一侧的表面,第四表面的多个第二凸环抵持于第一表面和第一凸环朝向法兰部一侧的表面。一侧的表面。一侧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长使用寿命性能的要求。而极柱与顶盖之间的绝缘和密封性能往往成为决定二次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0003]在现有的储能装置
中,极柱与顶盖通常使用塑胶件绝缘和密封;然而,塑胶件与金属制的极柱、顶盖结合性不好,受热膨胀程度也不相同;在二次电池长期充放电使用过程当中,容易因温度的变化而在塑胶件与极柱或顶盖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极柱与顶盖之间的密封失效而造成电解液泄露,降低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顶盖、上塑胶、极柱和密封件,所述顶盖包括装配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装配孔的轴向相背设置,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上塑胶包括本体和第一凸环,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凸环设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环的外周面与所述装配孔的周壁抵接;所述极柱包括法兰部和凸设于所述法兰部的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穿设所述装配孔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周面抵接,所述法兰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密封件包括基体和多个第二凸环,所述基体包括通孔、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相背设置,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凸环,多个所述第二凸环均环绕所述通孔,且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排布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径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环抵持于所述法兰部朝向所述顶盖一侧的表面,所述第四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环抵持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凸环朝向所述法兰部一侧的表面。
[000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环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背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
[0007]通过将第二凸环在通孔的轴向上背离基体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圆弧面,将极柱与顶盖压合固定时,第二凸环受到沿通孔的轴向上的挤压力,第二凸环受压形变形成密接面,受挤压后的圆弧面与第一凸环和第一表面抵接的面积、以及与法兰部抵接的面积均会变大,增加密封件与法兰部、以及密封件与上塑胶和顶盖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端盖组件的密封
性能。且在通孔的径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压合极柱和顶盖时,密封件与顶盖、法兰部之间的间隙存在的空气,被压缩至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避免密封件与顶盖、法兰部之间出现局部困气现象,避免密封件长期使用后老化影响密封性能。
[000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高度为H1,所述第一高度H1满足:0.15mm≤H1≤0.35mm。
[0009]若第二凸环的第一高度H1小于0.15mm,第二凸环受压形变压缩后会导致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变得过小,甚至充满间隙,导致密封件与顶盖、法兰部之间出现困气现象,导致密封件容易老化降低密封性能;若第二凸环的第一高度H1大于0.35mm,第二凸环因高度过高,第二凸环受挤压后,容易偏离通孔的轴向朝向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倾斜后压缩而不是沿通孔的轴向形变压缩,导致倾斜后压缩的第二凸环堵住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性能。本申请通过将第二凸环的第一高度H1设置为大于等于0.15mm且小于等于0.35mm,使得第二凸环受挤压形变后能够沿通孔的轴向压缩,减少或避免第二凸环朝向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倾斜后压缩的现象,确保第二凸环受挤压形变压缩后,在相邻两个第二凸环之间仍具有间隙,提升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00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宽度为W1,所述第一宽度W1满足:0.10mm≤W1≤0.35mm。
[0011]若第二凸环的第一宽度W1小于0.10mm,第二凸环的宽度过小,第二凸环与法兰部、以及第二凸环与第一表面和第一凸环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密封件的密封性能较差;若第二凸环的第一宽度W1大于0.35mm,密封件的宽度固定和第二凸环沿径向排布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会变小,第二凸环受挤压形变压缩后,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也会相应减小,导致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变小,容易出现困气现象,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性能较差。本申请中将第二凸环的第一宽度W1设置为大于等于0.10mm且小于等于0.35mm,确保第二凸环与法兰部、以及第二凸环与第一表面和第一凸环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第二凸环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小,使得密封件在长期使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001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靠近所述法兰部一侧设有多个环状凸起,多个所述环状凸起在所述柱体部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抵接,靠近所述法兰部的一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法兰部在所述极柱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法兰部与所述柱体部的接合处具有圆弧角,所述圆弧角的部分位于靠近所述法兰部的一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法兰部之间。
[0013]柱体部与密封件的抵接位置处设置多个环状凸起,密封件受到沿通孔的轴向上的挤压力时,密封件沿通孔的径向形变,基体的外周面变形后会与环状凸起的背离柱体部的外周面一侧的表面、以及与该表面相连的两个侧面均抵接,使得柱体部与基体的内周面形成更大面积的抵接,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并且,多个环状凸起可在柱体部切铣成型时,通过控制切削刀头进深一次成型,减少了加工步骤,降低成本。
[001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三凸环,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三凸环,多个所述第二凸环位于所述第三凸环在所述通孔的径向上背离所述基体的内周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凸环与所述圆弧角抵持,所述第三凸环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高度为H2,所述第二高度H2大于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高度H1。
[0015]极柱一般是由整个铝块通过机械旋转切削形成柱体部和法兰部的,在柱体部和法兰部的接合处通常是铣刀刀具切削后形成微小的圆弧角过渡,第三凸环在密封件受到压缩力时,会沿着圆弧角向远离柱体部一侧弯折并紧密贴合于柱体部和法兰部的接合处,形成密接面,进一步提升密封件与极柱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设有第三凸环,可以起到防呆效果,即,将密封件任意一面套设于极柱均可以实现密封效果的提升。
[001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凸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齐平,所述第三凸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包括装配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装配孔的轴向相背设置,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塑胶,包括本体和第一凸环,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凸环设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环的外周面与所述装配孔的周壁抵接;极柱,包括法兰部和凸设于所述法兰部的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穿设所述装配孔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周面抵接,所述法兰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密封件,包括基体和多个第二凸环,所述基体包括通孔、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相背设置,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抵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凸环,多个所述第二凸环均环绕所述通孔,且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排布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径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环抵持于所述法兰部朝向所述顶盖一侧的表面,所述第四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环抵持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凸环朝向所述法兰部一侧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环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背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高度为H1,所述第一高度H1满足:0.15mm≤H1≤0.3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宽度为W1,所述第一宽度W1满足:0.10mm≤W1≤0.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靠近所述法兰部一侧设有多个环状凸起,多个所述环状凸起在所述柱体部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抵接,靠近所述法兰部的一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法兰部在所述极柱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法兰部与所述柱体部的接合处具有圆弧角,所述圆弧角的部分位于靠近所述法兰部的一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法兰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三凸环,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三凸环,多个所述第二凸环位于所述第三凸环在所述通孔的径向上背离所述基体的内周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凸环与所述圆弧角抵持,所述第三凸环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高度为H2,所述第二高度H2大于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高度H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基体的内周面齐平,所述第三凸环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上背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度H2满足:0.25mm≤H2≤0.55mm。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环沿所述通孔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宽度为W2,所述第二宽度W2满足: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