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03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雨污分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进水槽,进水槽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雨水盖板,雨水盖板与外部相连通,进水槽的下方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雨水部、分流部和污水部,分流部的顶端开设有分流槽,分流槽一侧的底端斜向下开设有连通槽,分流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先建筑内一部分雨水管直接作为污水管使用,将污水管与一部分雨水管接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部,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分流部将雨水槽与污水槽分隔,雨水可以有限度的进入污水槽,跟污水一同排放被处理,但污水不会进入雨水槽,雨水排放不会受到污水污染。雨水排放不会受到污水污染。雨水排放不会受到污水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雨污分流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小区的居民将部分生活污水和废水排进雨水管道,这些污水和废水最终排入小区雨水管网,造成了堵塞和水环境污染,建筑雨水立管实际上成为了雨污合流管道,因此现在大量小区开始实施小区内雨污分流改造。
[0003]如公告号为CN113622496A的中国专利提出的建筑雨污自动分流装置,其可根据雨量使浮筒带动堵块上浮或下沉间接控制污水出口的直径,但其只设一个进水口供雨水和污水共同使用,在下雨时,污水仍会从进水口进入,因此在雨量较大时,污水会与雨水混流从雨水出口排出,造成污染。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将雨水与污水进行分流,使得雨量无论大小,污水都不会进入雨水槽造成污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进水槽,进水槽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雨水盖板,雨水盖板与外部相连通,进水槽的下方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雨水部、分流部和污水部,分流部的顶端开设有分流槽,分流槽一侧的底端斜向下开设有连通槽,分流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流结构。
[0007]进一步的,雨水部包括雨水槽,雨水槽的顶端设有导流斜面,导流斜面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进水槽相连通,通槽的内侧滑动插接有斜挡板,斜挡板与导流斜面相匹配。
[0008]进一步的,分流结构包括溢流盒,溢流盒的边侧与分流槽的边侧之间均设有间隔,溢流盒两侧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溢流盒顶端的一侧开设有风干口组。
[0009]进一步的,溢流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浮块,浮块的两侧与溢流盒内壁的两侧之间均设有间隔,浮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浮杆,浮杆的顶端穿插溢流盒的顶端延伸至外部,浮杆上固定套接有套圈。
[0010]进一步的,浮杆上套接有横套杆,横套杆位于对应套圈的上方与对应套圈相匹配,横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斜挡板的一侧。
[0011]进一步的,分流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进水槽内壁的顶端,支撑板上设有凹口,凹口位置与分流结构相匹配。
[0012]进一步的,污水部包括污水槽,污水槽的顶端与进水槽的底端相连通,污水槽内壁的一侧与连通槽的一端相连通,污水槽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穿插装
置主体的另一侧并向上弯折,且其端部高于装置主体的顶端。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将原先建筑内一部分雨水管直接作为污水管使用,将污水管与一部分雨水管接入本技术的污水部,且本技术设置了分流部将雨水槽与污水槽分隔,雨水可以有限度的进入污水槽,跟污水一同排放被处理,但污水不会进入雨水槽,雨水排放不会受到污水污染。
[0015]2、本技术可以使得每次较为浑浊的初雨都通过污水槽排出,而当连续下雨时,由于溢流盒内的雨水还没干,因此即使后续雨量较小,较为清澈的雨水也会优先通过雨水槽排出,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00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流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主体;2、进水槽;3、雨水盖板;4、雨水部;401、雨水槽;402、导流斜面;403、斜挡板;5、分流部;501、分流槽;502、连通槽;503、分流结构;504、溢流盒;505、溢流口;506、风干口组;507、浮块;508、浮杆;509、套圈;510、横套杆;511、支撑板;512、凹口;6、污水部;601、污水槽;602、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如公告号为CN113622496A的中国专利提出的建筑雨污自动分流装置,其可根据雨
量使浮筒带动堵块上浮或下沉间接控制污水出口的直径,但其只设一个进水口供雨水和污水共同使用,在下雨时,污水仍会从进水口进入,因此在雨量较大时,污水会与雨水混流从雨水出口排出,造成污染,因此本技术将雨水与污水进行分流,使得雨量无论大小,污水都不会进入雨水槽造成污染。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进水槽2,进水槽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雨水盖板3,雨水盖板3与外部相连通,进水槽2的下方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雨水部4、分流部5和污水部6,分流部5的顶端开设有分流槽501,分流槽501一侧的底端斜向下开设有连通槽502,分流槽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流结构503。
[0026]本技术将原先建筑内一部分雨水管直接作为污水管使用,将污水管与一部分雨水管接入本技术的污水部6,在日常排放污水时,污水直接通过污水部6排出,在下雨时,雨水通过雨水盖板3进入进水槽2,如果雨量较小,雨水会进入分流槽501,然后通过连通槽502进入污水部6与污水一同流出,如果雨量较大,多余的雨水会使分流结构503发挥作用,从而使多余的雨水从雨水部4排出,即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流部5将雨水槽401与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进水槽(2),所述进水槽(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雨水盖板(3),所述雨水盖板(3)与外部相连通,所述进水槽(2)的下方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雨水部(4)、分流部(5)和污水部(6),所述分流部(5)的顶端开设有分流槽(501),所述分流槽(501)一侧的底端斜向下开设有连通槽(502),所述分流槽(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流结构(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部(4)包括雨水槽(401),所述雨水槽(401)的顶端设有导流斜面(402),所述导流斜面(402)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进水槽(2)相连通,所述通槽的内侧滑动插接有斜挡板(403),所述斜挡板(403)与导流斜面(402)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503)包括溢流盒(504),所述溢流盒(504)的边侧与分流槽(501)的边侧之间均设有间隔,所述溢流盒(504)两侧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505),所述溢流盒(504)顶端的一侧开设有风干口组(5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区改造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盒(5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地标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