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99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浮锚杆,涉及建筑辅助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的内侧通过固定组件均匀设置有钢筋;主体组件包括外筒体,以及通过第一螺纹杆活动套接在外筒体内侧的内筒体;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通过第二螺纹杆滑动设置的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利用主体组件中的第一螺纹杆带动内筒体相对外筒体进行运动,实现了对外筒体和内筒体外壁上浇注孔进行错位,解决了现有的在浇注之前浇注孔发生堵塞现象的问题,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利用固定组件中的第二螺纹杆带动夹块对钢筋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的问题。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的问题。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浮锚杆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辅助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抗浮锚杆。

技术介绍

[0002]抗浮锚杆是建筑辅助件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新型抗浮锚杆在使用时,现有的抗浮锚杆不便于对浇注孔进行防护,从而导致在浇注之前其浇注孔发生堵塞现象,进而影响到浇注过程,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0004]2、现有的新型抗浮锚杆在使用时,现有的抗浮锚杆不便于对内部的钢筋进行固定,从而导致钢筋容易发生移位的现象,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0005]因此,现有的新型抗浮锚杆,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抗浮锚杆,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利用主体组件中的第一螺纹杆带动内筒体相对外筒体进行运动,实现了对外筒体和内筒体外壁上浇注孔进行错位,解决了现有的在浇注之前浇注孔发生堵塞现象的问题,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利用固定组件中的第二螺纹杆带动夹块对钢筋进行固定,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的内侧通过固定组件均匀设置有钢筋;
[0009]主体组件包括外筒体,以及通过第一螺纹杆活动套接在外筒体内侧的内筒体;
[0010]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通过第二螺纹杆滑动设置的夹块。
[0011]进一步地,外筒体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内筒体的底端活动连接在外筒体的内侧,内筒体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耳座的底部中心位置上,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第二耳座的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
[0012]进一步地,外筒体前后端面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耳座,内筒体前后端面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耳座,第三耳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底端贯穿第四耳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13]进一步地,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浇注孔。
[0014]进一步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筒体的内壁上,固定板相向面的上方和下方
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夹块分别活动连接在安装板相邻之间,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夹块的背向面中心位置上,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0015]进一步地,安装板相向面上方和下方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分别贯穿夹块外壁上方和下方的前后端。
[0016]进一步地,钢筋的外壁上方和下方分别抵触连接在夹块相邻之间,钢筋的顶端和底端均贯穿外筒体,钢筋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0017]进一步地,底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均间隙连接有预埋柱。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在浇注之前,其内筒体位于外筒体的内侧,此时外筒体和内筒体上的浇注孔处于错位状态,从而避免浇注孔的内侧卡接有杂物,当浇注时,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内筒体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外筒体和内筒体上浇注孔处于同一位置,使得外筒体内的混凝土通过浇注孔流入到基坑中,实现了对抗浮锚杆与基坑之间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浇注孔在浇注之前容易发生堵塞现象的问题。
[0020]2、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在安装时,先将钢筋贯穿外筒体,并使得钢筋位于夹块之间,再通过第二螺纹杆带动夹块对钢筋进行卡接,从而实现了对钢筋的固定,避免钢筋发生移位现象,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一种新型抗浮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主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第一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底板的拆解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主体组件;11、外筒体;111、浇注孔;12、第一螺纹杆;121、第一耳座;122、第二耳座;123、第一旋钮;13、内筒体;14、限位杆;141、第三耳座;142、第四耳座;143、限位板;2、固定组件;21、固定板;22、第二螺纹杆;221、第二旋钮;23、夹块;231、安装板;232、滑杆;3、钢筋;31、底板;32、通孔;33、预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包括主体组件1,主体组件1
的内侧通过固定组件2均匀设置有钢筋3;
[0032]主体组件1包括外筒体11,以及通过第一螺纹杆12活动套接在外筒体11内侧的内筒体13;
[0033]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板21,以及通过第二螺纹杆22滑动设置的夹块23;
[0034]在安装时,首先,将钢筋3的两端贯穿外筒体11,并位于夹块23相邻之间,再转动第二旋钮221,第二旋钮221带动第二螺纹杆22进行同步转动,且在第二螺纹杆22和安装板231之间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纹杆22带动夹块23进行运动,从而通过夹块23对钢筋3进行夹持固定,实现了对钢筋3与外筒体11之间的安装;
[0035]接着,将钢筋3的顶端折弯,并将钢筋3的底端焊接在底板31上,并在基坑的底部埋上预埋柱33,并通过底板31上的通孔32将底板31与预埋柱33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将该锚杆安装在基坑中;
[0036]最后,转动第一旋钮123,第一旋钮123带动第一螺纹杆12进行同步转动,且在第一螺纹杆12和第二耳座122之间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纹杆12带动第一耳座121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内筒体13相对外筒体11进行运动,使得外筒体11和内筒体13上浇注孔111处于同一位置,并向外筒体11的内侧浇注混凝土,其外筒体11内侧混凝土通过浇注孔111流入到基坑中,从而实现了对锚杆的安装。
[0037]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外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包括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侧通过固定组件(2)均匀设置有钢筋(3);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外筒体(11),以及通过第一螺纹杆(12)活动套接在所述外筒体(11)内侧的内筒体(13);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板(21),以及通过第二螺纹杆(22)滑动设置的夹块(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1)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122),所述内筒体(13)的底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外筒体(11)的内侧,所述内筒体(13)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121),所述第一螺纹杆(12)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耳座(121)的底部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螺纹杆(12)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二耳座(122)的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1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1)前后端面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耳座(142),所述内筒体(13)前后端面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耳座(141),所述第三耳座(141)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底端贯穿所述第四耳座(142)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俊王鹏飞车文婷于振昶
申请(专利权)人:嘉恒世卓青岛建筑设计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