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95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它包括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素砼外包封;所述预制仿沉井检查井采用无底板的结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的底端预留有用于穿过现状管道的素砼流槽,现状管道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的外部通过素砼外包封进行密封配合;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在下放到位之后,在其底端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通过直接放置无底板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方形支护框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减少了传统支护结构的使用,避免了支护结构施工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减少了征地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减了施工造价。缩减了施工造价。缩减了施工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墩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某县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某集镇区域管道采用定向钻技术施工,先进行管道牵引施工,再进行检查井施工,检查井位于人行道上且检查井埋深较深,管道两侧为现状店铺及现状国道,施工空间有限,无放坡空间,传统支护方式(钢板桩等基坑支护方式)施工困难且施工效率较慢、施工造价较高,难以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直接放置无底板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方形支护框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减少了传统支护结构的使用,避免了支护结构施工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减少了征地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减了施工造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它包括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素砼外包封;所述预制仿沉井检查井采用无底板的结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的底端预留有用于穿过现状管道的素砼流槽,现状管道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的外部通过素砼外包封进行密封配合;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在下放到位之后,在其底端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
[0005]所述素砼流槽的宽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高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
[0006]所述素砼流槽和现状管道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膨胀止水条进行填充密封。
[0007]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C30混凝土现浇,设置双层双向直径14mm

20mm间距0.2m

04m的多级钢筋,底板厚度0.3m

05m,待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吊装到位后再进行底板施工,现状管道下方土层应进行清掏,再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施工。
[0008]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膨胀止水条。
[0009]所述素砼流槽在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安装到位之后,采用素砼进行填充,素砼为C15素混凝土。
[0010]位于预制仿沉井检查井中间位置的现状管道,为现状牵引PE管道或者混凝土现状排水管道,待检查井施工完成后,切割现状管道与素砼流槽所在部位的素砼一起作为流槽。
[0011]所述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的框架采用角钢焊接骨架,采用角钢作为骨架四角立柱,采用多道角钢作为框架的水平支撑及斜支撑,骨架外侧钢丝绳绑扎安装木模板,绑扎间距不大于0.5m。
[0012]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挖好的沟槽位置采用机械吊装无底板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至沟槽底部;步骤二:待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吊装到位后,将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吊装到位;步骤三:待组合支护结构吊装组合到位后,下人进行现状管道下方土层的清掏及底板钢筋绑扎;步骤四:待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施工;步骤五: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现浇完毕后,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与预制仿沉井检查井的井壁之间应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止水条设置完毕后,对素砼外包封进行支模,然后现浇素砼流槽和素砼外包封;步骤六: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相应等级,拆除模板并切割现状管道使之成为流槽,然后安装相应的井室、盖板、井筒,安装完毕后,将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吊装出来,回填基坑;步骤七:检查井施工的开挖与回填,再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
[0013]所述沟槽深3m~5m,长X宽为2.5X2.5m;所述膨胀止水条采用型号20*30mm的方形止水条。
[0014]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通过直接放置无底板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方形支护框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减少了传统支护结构,例如放坡、钢板桩的使用,避免了支护结构施工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减少了征地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减了施工造价。
[0015]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钢筋连接技术相比,使用膨胀止水条这种柔性构造增强了预制结构与现浇结构之间的连接性,且止水条相对钢筋施工简单,有效且经济快速的解决检查井的防水及连接问题。
[0016]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工艺相比,组合支护结构无需重新浇筑流槽,可利用现有管道作为流槽,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7]4、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素砼外包封,使得外侧管道与检查井无缝衔接,避免了因管道与检查井连接不密实,导致漏水等问题。
[0018]5、本专利技术同时解决了检查井位于人行道上,施工空间有限,无支护空间,检查井埋深较深,支护结构施工困难且阻力较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仿沉井的剖面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查井组合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维正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维俯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维底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三维正视图。
[0028]图中: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1、现状管道2、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素砼外包封4、素砼流槽5、膨胀止水条6、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如图1

8所示,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它包括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1、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和素砼外包封4;所述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采用无底板的结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的底端预留有用于穿过现状管道2的素砼流槽5,现状管道2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的外部通过素砼外包封4进行密封配合;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在下放到位之后,在其底端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通过直接放置无底板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和方形支护框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减少了传统支护结构,例如放坡、钢板桩的使用,避免了支护结构施工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减少了征地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缩减了施工造价。
[0031]进一步的,所述素砼流槽5的宽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高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通过采用上述尺寸的素砼流槽5,保证了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能够顺利下方支撑在现状管道2的顶部,同时也保证了后续能够对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和现状管道2之间进行可靠的密封,保证了密封质量和效果。
[0032]进一步的,所述素砼流槽5和现状管道2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膨胀止水条6进行填充密封。通过上述的膨胀止水条6实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体式方形支护框架(1)、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和素砼外包封(4);所述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采用无底板的结构,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的底端预留有用于穿过现状管道(2)的素砼流槽(5),现状管道(2)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的外部通过素砼外包封(4)进行密封配合;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在下放到位之后,在其底端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砼流槽(5)的宽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高度不小于管道外径
±
0.4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砼流槽(5)和现状管道(2)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膨胀止水条(6)进行填充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采用C30混凝土现浇,设置双层双向直径14mm

20mm间距0.2m

04m的多级钢筋,底板厚度0.3m

05m,待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吊装到位后再进行底板施工,现状管道(2)下方土层应进行清掏,再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的施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7)和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膨胀止水条(6)。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支护条件检查井施工的预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砼流槽(5)在预制仿沉井检查井(3)安装到位之后,采用素砼进行填充,素砼为C15素混凝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