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87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壳体,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第一气室,气体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壳体均设置于第一气室的外围,第一检测壳体具有配合孔,配合孔与第一气室连通,并且配合孔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壳体,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第二气室,第二检测壳体设置于第二气室的外围,压力检测组件位于第二气室;第二气室与第一气室气体连通,并且第一气室通过配合孔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检测装置有利于提高第二检测单元的防水和防尘性能。利于提高第二检测单元的防水和防尘性能。利于提高第二检测单元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
,尤其是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体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检测单元和电路板,检测单元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检测单元和电路板均位于外壳内腔,通过外壳对检测单元和电路板进行保护。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用于对气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压力补偿,从而提高气体检测单元的检测精度。气体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分别具有各自的开设有通气孔的外壳。气体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分别具有各自的气室,气体检测单元对其气室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压力检测单元对其气室内的气体进行压力检测。检测过程中,可能由于两个气室的压力不同,导致压力检测单元不能对气体检测单元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压力补偿。
[0003]因此,需要对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压力检测单元能够准确地对气体检测单元的结果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的气体检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0007]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壳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第一气室,所述气体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室的外围,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具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
[0008]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壳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室的外围,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气室;
[0009]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一气室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气室通过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检测装置中,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壳体,能够进行气体检测;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壳体,能够进行压力检测。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第一气室,第一检测壳体设置于第一气室的外围,第一检测壳体设置有配合孔,配合孔连通第一气室和第一检测单元的外界。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第二气室,第二气室与第一气室气体连通,第二气室通过设置在第一检测壳体的配合孔与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如此,第二气室与第一气室的压力趋于相同,提高了压力检测单元对气体检测单元的压力补偿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气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的立体剖切图;
[0014]图4为图1所示检测模块和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所示检测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6为图5所示检测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7为图5所示检测模块的立体剖切图;
[0018]图8为图7所示检测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剖切图;
[0019]图9为图5所示检测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10为图2所示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11为图10所示外壳的立体剖切图;
[0022]图12为图2所示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13为本专利技术气体检测装置的第一直线、第二直线的示意图;
[0024]图14为本专利技术气体检测装置的第三直线、第四直线的示意图;
[0025]图15为图2所示第一检测壳体、第二检测壳体的立体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8]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专利技术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0029]如图1至图15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1、检测模块2和电路板3,外壳1具有内腔300,检测模块2的至少部分和电路板3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内腔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气态制冷剂的浓度,以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泄露时,能够及时检测反馈到空调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制冷剂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环境中用于检测其他气体,例如甲
烷,乙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0030]参见图4,检测模块2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均收容于内腔300。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均安装于电路板3,第一检测单元21用于检测气体制冷剂(例如R32、R454B等环保制冷剂)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示意的第一检测单元21采用的是光学检测原理。具体的,第一检测单元21可以采用红外光检测原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21根据其工作原理,还可以是半导体式、热导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超声波型等。第二检测单元22用于检测气体制冷剂(例如R32、R454B等环保制冷剂)的压力。
[0031]电路板3收容于内腔300,外壳1的至少部分与电路板3贴合。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均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电路板3还包括处理芯片(未图示)和若干电子元件(未图示),参见图4,电路板3包括位于其厚度方向相反两侧的第二表面31和第三表面32。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均安装于电路板3的第二表面31,处理芯片和若干电子元件均安装于电路板3的第三表面32。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单元21、第二检测单元22、处理芯片和若干电子元件都可以安装在电路板3的同一侧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壳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有第一气室,所述气体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室的外围,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具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并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壳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具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检测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室的外围,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一气室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气室通过所述配合孔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壳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之间,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暴露于所述第二气室,所述隔板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隔板内凹设,所述通孔与所述凹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为所述凹槽的外围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不共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壳体和所述第二检测壳体为一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霞张加俊李琳龙张宇翔黄隆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