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启光专利>正文

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及影像器材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82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一种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用以容置一影像镜头,该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包括一外壳体、一透明隔离片以及一粘合件。外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影像镜头能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透明隔离片设置于外壳体的底部。粘合件的内表面固定于外壳体的底面,粘合件的外表面具有粘性且粘合件的外表面与所述透明隔离片的底表面对齐,使影像镜头可以通过透明隔离片拍摄待测区域,并能使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有效固定于待测区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及影像器材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影像器材的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使用光学影像器材用于人体试验时,因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如:呼吸、心跳)所导致的晃动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已采用泵抽真空的方式来稳定光学影像镜头。然而当用户需要移动镜头至其他待观察区域时,必须重新抽真空使镜头得以固定于另一待观察区域,这费时又费力。
[0003]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光学影像器材的重复固定的问题并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并提供一种影像器材组,其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晃动问题,将光学影像器材有效固定于要拍摄的人体待测部位,以减少影像模糊问题,此外,更能在需要时快速变换要拍摄的人体待测部位并实现稳定取像。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用以容置一影像镜头,该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包括一外壳体、一透明隔离片以及一粘合件。外壳体具有一筒身部及一连接于筒身部的底部,底部的周围形成一弯折部,外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影像镜头能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弯折部的内侧具有一斜面,斜面能抵接于一影像镜头的外壳。透明隔离片设置于外壳体的底部。粘合件的一内表面固定于外壳体的底面,粘合件的一外表面具有粘性。
[0006]优选地,弯折部的外侧呈一弧度曲面或是一直角。
[0007]优选地,底部具有一容置通孔,透明隔离片设置于容置通孔。
[0008]优选地,容置通孔的面积大于影像镜头的大小。
[0009]优选地,粘合件为可替换地连接于底部,透明隔离片可替换地设置于底部,粘合件的外表面与透明隔离片的底表面对齐。
[0010]优选地,粘合件为一医疗双面胶带或是凝胶片。
[0011]优选地,外壳体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筒身部,其中筒身部进一步包含一第一连接件,弯折部具有一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能相互接合。
[0012]优选地,粘合件包括至少一卡扣结构、一承载层以及一凝胶层,凝胶层设置于承载层的底侧,卡扣结构设于承载层的顶侧以扣合于外壳体。
[0013]优选地,底部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卡扣凹槽,卡扣凹槽能与卡扣结构相接。
[001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影像器材组,该影像器材组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晃动问题,将光学影像器材有效固定于要拍摄的人体待测部位以减少影像模糊问题,此外,更能在需要时快速变换要拍摄的人体待测部位并
实现稳定取像。
[001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影像器材组,该影像器材组包括一影像镜头以及根据前述技术方案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影像镜头设置于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的容置空间中。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及影像器材组中,外壳体的底部的弯折部内侧具有一斜面,该斜面能与影像镜头的外壳抵接,外壳体的底部具有面积大于影像镜头大小的容置通孔,以便影像镜头能通过容置通孔在单一待测区域进行观察,并通过影像镜头与斜面抵接,使影像镜头能在外壳体内部具有最大的移动空间,以便影像镜头在观察单一待测区域时能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此外,外壳体的底部的粘合件具有粘性,能快速贴合于人体皮肤的待测区域,并隔绝外壳体与人体皮肤待测部位的直接接触,使影像镜头能快速与待测区域的皮肤贴合并使取像过程稳定,并在观测后,能快速替换并达到一次性使用的卫生条件。
[0017]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沿着图1的线II

II截取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部斜面斜度为0度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隔离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沿着图8的线IX

IX截取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及影像器材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需事先声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而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8][第一实施例][0029]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700,用以容置一影像镜头500。该影像镜头可为一水镜或是一般影像镜头。影像镜头500具有一物镜部501,该物镜部501可呈圆筒状、圆锥状,物镜部501周围呈斜面。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700包括一外
壳体10a、一透明隔离片20以及一粘合件30a。外壳体10a形成一容置空间19,容置空间19能容置影像镜头500,并使影像镜头500能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9中。外壳体10a内可盛装液体,该液体在此不受到限制,本实施例的液体可为水,用以使影像镜头作用。外壳体10a具有一筒身部11a、一底部15a以及一锁附部17,筒身部11a的两端分别与底部15a与锁附部17相连。相连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形、或是相互螺接、或是卡合,相连方式在此不受到限制,本实施例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700为一体成形(如图5所示)。锁附部17可与一影像器材的外壳(图中未示出)相接,使外壳体10a能够固定于影像器材的外壳上。相接方式可以为螺接、或是卡合,相接方式在此不受到限制。
[0030]底部15a的周围形成一弯折部151,弯折部151的内侧具有一斜面1551,斜面1551能与影像镜头500的镜筒相抵接,使影像镜头500在容置空间19中能具有最大的移动空间。斜面1551也可使位于容置空间19中的水加以集中,并使水可以集中于影像镜头500与透明隔离片20间。
[0031]底部15a具有一阶梯状凹槽153(如图2所示),阶梯状凹槽153设置于底部15a的中心轴附近的位置。阶梯状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用以容置一影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一筒身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筒身部的底部,所述底部的周围形成一弯折部,所述外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影像镜头能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弯折部的内侧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能抵接于一影像镜头的外壳;一透明隔离片,所述透明隔离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底部;以及一粘合件,所述粘合件的一内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所述粘合件的一外表面具有粘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外侧呈一弧度曲面或是一直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具有一容置通孔,所述透明隔离片设置于所述容置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影像镜头的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头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件为能替换地连接于所述底部,所述透明隔离片能替换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光吴沛哲黄英庭曾筱絜
申请(专利权)人:孙启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