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79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其包括筒状的壳体和管箱,壳体的外侧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外侧底部设置有出液口;管箱设置在壳体开口一侧,壳体开口端与管箱之间设置有管板,管板上设置有管束通孔;壳体内设置有U形管束,U形管束包括平行设置的换热管和C形连接管,C形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可拆卸连接,换热管远离C形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管箱内;在管箱内水平设置有隔板,管箱通过隔板分为上下设置的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U形管束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换热结束后,将U形管束进行拆卸分离,对换热管和C形连接管分别进行清洗,便于清洗拐弯处,使C形连接管内不易存留水垢。使C形连接管内不易存留水垢。使C形连接管内不易存留水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常用的换热器有板式换热器、管壳换热器,管壳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为圆筒型,管束设置在壳体内,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冷、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束内和管束与管束和壳体之间流动,通过管束壁实现传热,其中管束包括U型管束,流体从单侧流入管束,再从同侧流出。
[0003]但是U型管束的拐弯处容易出现水垢,不易清理,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换热器。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筒状的壳体和管箱,所述壳体的外侧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外侧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0006]所述管箱设置在壳体开口一侧,所述壳体开口端与管箱之间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束通孔;
[0007]所述壳体内设置有U形管束,所述U形管束包括平行设置的换热管和C形连接管,所述C形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管远离C形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管箱内;
[0008]在所述管箱内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管箱通过隔板分为上下设置的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所述管箱上、下部分别设有冷媒出水口和冷媒进水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结束后,C形连接管与换热管拆卸分离,便于对换热管与C形连接管分别清理,避免C形管拐弯处长时间不清理出现水垢,影响换热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与C形连接管通过套筒连接;
[0011]所述C形连接管端口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换热管靠近C形连接管的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起,所述套筒内圈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和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凹槽与突起配合连接,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配合连接,通过拧动套筒使C形管与换热管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集成式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连接杆、第二连接板、悬浮球、弹簧和第三连接板;
[0014]所述第一连接板水平固设在C形连接管端口的内圈,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板靠近C形连接管端口处的一面中间;
[0015]所述第二连接板水平固设在换热管靠近C形连接管的一端的内圈,第二连接板的中间开设有第二导流孔;
[0016]所述第三连接板水平设置在换热管的内圈,第三连接板中间开设有第三导流孔,所述弹簧与悬浮球设置在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弹簧与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悬浮球与弹簧固定连接;
[0017]所述悬浮球的球径大于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的直径。
[0018]优选的,所述集成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折流挡板,多个所述折流挡板等间距错落设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穿过折流挡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经进液口进入壳体内,通过设置折流挡板增加液体流程,提高换热效率。
[0020]优选的,所述折流挡板与流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涂层。
[0021]优选的,所述涂层的材料为石墨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技术中将U形管设置成直筒的换热管与C形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便于对C形连接管拐弯处进行清理,避免水垢留存,长时间影响换热效果,阻碍流体流通;
[0025]2.本技术中设置连接机构,当拧动套筒锁紧C形连接管时,带动,连接杆下压,推动悬浮球下压,对弹簧进行压缩,使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流过流体,换热时,流体从换热管流向C形连接管,流经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弹簧和第三导流孔,当需要拆卸时,拧动套筒,C形连接管上升,弹簧回弹,拉动悬浮球,悬浮球对第三导流孔封堵,防止换热管中还有遗留流体在拆卸过程流出。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剖面图;
[0028]图3是C形连接管和换热管连接处正视示意图;
[0029]图4是图3中沿A

A向剖面示意图;
[0030]图5是C形连接管和换热管连接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壳体;101

进液口;102

出液口;
[0033]2‑
管箱;201

冷媒进水口;202

冷媒出水口;
[0034]3‑
管板;
[0035]4‑
隔板;
[0036]5‑
U形管束;51

换热管;511

凸起;52

C形连接管;521

第一螺纹;
[0037]6‑
套筒;61

凹槽;62

第二螺纹;
[0038]7‑
第一连接板;71

第一导流孔;
[0039]8‑
连接杆;
[0040]9‑
第二连接板;91

第二导流孔;
[0041]10

悬浮球;11

弹簧;12

第三连接板;121

第三导流孔;
[0042]13

折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集成式换热器。
[004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包括筒状壳体1、管箱2和U形管束5,壳体1的外侧顶部设置有进液口101,外侧底部设置有出液口102;管箱2设置在壳体1开口一侧,在管箱2内水平设置有隔板4,管箱2通过隔板4分为上下设置的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管箱2上、下部分别设有冷媒出水口202和冷媒进水口201;壳体1的开口端与管箱2之间设置有管板3,管板3上设置有管束通孔。
[0046]如图2所示,U形管束5设置在壳体1内,U形管束5包括平行设置的换热管51和C形连接管52,C形连接管52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51可拆卸连接,与C形连接管52连接的换热管51另一端穿过通孔分别伸入至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内。
[0047]如图3和图4所示,C形连接管52与换热管51通过套筒6连接,C形连接管52端口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螺纹521,换热管51靠近C形连接管52的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起511,套筒6内圈设置有与第一螺纹521相适配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1)和管箱(2),所述壳体(1)的外侧顶部设置有进液口(101),外侧底部设置有出液口(102);所述管箱(2)设置在壳体(1)开口一侧,所述壳体(1)开口端与管箱(2)之间设置有管板(3),所述管板(3)上设置有管束通孔;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U形管束(5),所述U形管束(5)包括平行设置的换热管(51)和C形连接管(52),所述C形连接管(52)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51)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管(51)远离C形连接管(52)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管箱(2)内;在所述管箱(2)内水平设置有隔板(4),所述管箱(2)通过隔板(4)分为上下设置的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所述管箱(2)上、下部分别设有冷媒出水口(202)和冷媒进水口(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1)与C形连接管(52)通过套筒(6)连接;所述C形连接管(52)端口的外圈设置有第一螺纹(521),所述换热管(51)靠近C形连接管(52)的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起(511),所述套筒(6)内圈设置有与第一螺纹(521)相适配的第二螺纹(62)和与凸起(511)相适配的凹槽(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琦崔哲赵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万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