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78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第一厌氧发酵罐包括第一罐体、多个第一隔板及第一溢流槽,第一隔板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罐体内,第一罐体上部设有第一溢流槽燕通过第一出料管与出料口连接相通;第二厌氧发酵罐包括第二罐体、多个第二隔板及第二溢流槽,第二隔板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罐体内,第二罐体上部的第二溢流槽通过第二出料管与出料口连接相通;第一罐体的下部通过脉冲路管和回流管路与第二罐体的下部连接相通,脉冲路管上设有脉冲泵,回流管路上设有平衡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安装施工和维护方便,能解决浆料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短路和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容积负荷率和厌氧发酵效率。高容积负荷率和厌氧发酵效率。高容积负荷率和厌氧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属于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物处理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0003]现在一般厌氧发酵反应器主要有全混合式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和推流式厌氧反应器等。全混合式反应器是在传统厌氧消化器内安装有机械搅拌装置,使发酵浆料和微生物处于完全混合状态,但该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较低,存在浆料短路现象、厌氧发酵不彻底和停留时间长等问题。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主要由布水系统、三相分离器、出水收集系统、排泥系统组成,污水自下而上通过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反应器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床,但这类厌氧发酵反应器内可能出现短流现象,当进水中悬浮物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堵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基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缺点改进的新型厌氧反应器,主要由二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而成,每层厌氧反应器的顶部各设一个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结构较复杂,安装施工和维护不便,同样也存在现浆料短路现象。常规推流式厌氧反应器是将发酵原料从反应器一端推动到反应器的另一端。随着浆料的逐渐推进,厌氧或兼性微生物将发酵原料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器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短路和混合不均匀,抗浆料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安装施工和维护方便,能解决浆料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短路和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容积负荷率和厌氧发酵效率的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
[0005]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独立的第一厌氧发酵罐和第二厌氧发酵罐;
[0006]所述第一厌氧发酵罐包括第一罐体、多个第一隔板及第一溢流槽,所述第一罐体下部设有进料管、顶部的出气口与气管连接相通,所述的进料管伸延进入第一罐体的中部且出口朝上,且第一罐体底部设有带排渣口的第一锥形沉槽,所述第一隔板具有浆料通过的多个流道孔,第一隔板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罐体内并将罐内分隔成多个处理区域,第一罐体在顶部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槽,所述的第一溢流槽通过第一出料管与第一罐体的出料口连接相通;
[0007]所述第二厌氧发酵罐包括第二罐体、多个第二隔板及第二溢流槽,所述第二罐体顶部的出气口与气管连接相通、底部设有带排渣口的第二锥形沉槽,所述第二隔板具有浆料通过的多个流道孔,第二隔板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罐体内并将罐内分隔成多个处
理区域,第二罐体在顶部第二隔板上部设有第二溢流槽,所述的第二溢流槽通过第二出料管与第二罐体的出料口连接相通;
[0008]所述第一罐体的下部通过脉冲路管和回流管路与第二罐体的下部连接相通,脉冲路管上设有脉冲泵,回流管路上设有平衡阀。
[0009]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的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采用独立的第一厌氧发酵罐和第二厌氧发酵罐,而两厌氧发酵罐通过脉冲管路和回流管道在下部连接相通,通过控制脉冲管路上的脉冲泵和回流管路的平衡阀,对各罐体内的浆料整体进行推流搅动在而进行混合,在其中一个厌氧发酵罐中由下至上流动进行推流混合,而另一个厌氧发酵罐则由上至下流动实现推流混合,有利于对浆料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混合,无短流,厌氧反应充分,能大幅度提高处理时容积负荷率。
[0011]2、本技术通过控制脉冲泵和平衡阀来实现两厌氧发酵罐脉冲和平衡的周期循环,结构简洁,安装施工和维护方便,浆料在两厌氧发酵罐中进行脉冲组合,一方面各厌氧发酵罐内的浆料实现全混合,另一方面产生两厌氧发酵罐之间的液位变化,起到整体的推流而进行搅动,浆料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减少浆料在厌氧发酵罐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厌氧发酵效率。
[0012]3、本技术各罐体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隔板,而隔板多个浆料通的流道孔,各隔板将罐体内处理区域分隔成厌氧微生物浓度不同的部分,在浆料推流作用上下流动时,通过各流道孔多次对浆料与微生物混合和搅动,解决浆料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短路和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浆料短路现象,提高厌氧发酵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运行时第一阶段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运行时第二阶段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运行时第三阶段示意图。
[0018]其中:1—第一厌氧发酵罐,1

1—第一罐体,1

2—第一隔板,1

3—进料管,1

4—第一锥形沉槽,1

5—第一溢流槽,1

6—第一出料管,2—保温层,3—无轴叶片输料机构,4—脉冲路管,5—脉冲泵,6—平衡阀,7—回流管路,8—气管,9—第二厌氧发酵罐,9

1—第二罐体,9

2—第二隔板,9

3—第二锥形沉槽,9

4—第二溢流槽,9

5—第二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包括独立的第一厌氧发酵罐1和第二厌氧发酵罐9,该第一厌氧发酵罐1和第二厌氧发酵罐9的处理容量基本相同。
[0020]见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厌氧发酵罐1包括第一罐体1

1、多个第一隔板1

2及第一溢流槽1

5,第一罐体1

1外部设有保温层2,保持厌氧反应所需温度。本技术第一罐体1

1下部设有进料管1

3、顶部的出气口与气管8连接相通,进料管1

3伸延进入第一罐体1

1的中部且出口朝上,第一罐体1

1底部设有带排渣口的第一锥形沉槽1

4,待处理浆料
通过进料管1

3进入第一厌氧发酵罐1内,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而进入罐体内浆料中的无机重质沉淀物会下沉至第一锥形沉槽1

4内而被收集,沉淀物定期从第一锥形沉槽1

4的排渣口排出,保障厌氧发酵罐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第一罐体1

1的第一锥形沉槽1

4的排渣口处设有闸板,闸板下部设有无轴叶片输料机构3,通过无轴叶片输料机构3定期将砂砾等固渣排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推流式厌氧发酵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的第一厌氧发酵罐(1)和第二厌氧发酵罐(9);所述第一厌氧发酵罐(1)包括第一罐体(1

1)、多个第一隔板(1

2)及第一溢流槽(1

5),所述第一罐体(1

1)下部设有进料管(1

3)、顶部的出气口与气管(8)连接相通,所述的进料管(1

3)伸延进入第一罐体(1

1)的中部且出口朝上,第一罐体(1

1)底部设有带排渣口的第一锥形沉槽(1

4),所述第一隔板(1

2)具有浆料通过的多个流道孔,第一隔板(1

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罐体(1

1)内并将罐内分隔成多个处理区域,第一罐体(1

1)在顶部第一隔板(1

2)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槽(1

5),所述的第一溢流槽(1

5)通过第一出料管(1

6)与第一罐体(1

1)的出料口连接相通;所述第二厌氧发酵罐(9)包括第二罐体(9

1)、多个第二隔板(9

2)及第二溢流槽(9

4),所述第二罐体(9

1)顶部的出气口与气管(8)连接相通、底部设有带排渣口的第二锥形沉槽(9

3),所述第二隔板(9

2)具有浆料通过的多个流道孔,第二隔板(9

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罐体(9

1)内并将罐内分隔成多个处理区域,第二罐体(9

1)在顶部第二隔板(9

2)上部设有第二溢流槽(9

4),所述的第二溢流槽(9

4)通过第二出料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栋胡唯琛俞敏洁郭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