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包括触头顶杆,触头顶杆的一端设置有U型安装槽,U型安装槽上表面两侧均连接有触头板,触头板与U型安装槽之间形成U型卡槽结构,U型卡槽内安装有动触头,触头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孔,两个卡接孔内活动插接有卡箍板,卡箍板设置在动触头的上方,动触头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固定片,金属固定片活动连接在U型卡槽内,金属固定片下方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固定片下表面和U型安装槽上表面相抵触;触头顶杆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开关触头,U型安装槽下方固定安装有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整个动触头结构的组装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各个工装也定位方便,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普遍使用在以蓄电池作为能源的车辆上,控制车辆启动、调速等多个动作,直流接触器一般由线圈及外部磁路、灭弧室、静触头、动触头、活动组件、永磁体和塑料外壳等组成,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和储能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驱动动铁芯向上移动,动铁芯通过推杆带动动触片同步上移,使动触片与静触头接触实现导通,从而达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目的。
[0003]而目前传统的接触器动触片由如公开号为CN211150437U记载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结构,其主要包括支架和推杆,支架上至少设有安装窗口一和安装窗口二,安装窗口一和安装窗口二内相应放置有触头弹簧一和触头弹簧二及动触桥一和动触桥二,触头弹簧一一端将动触桥一抵在所述安装窗口一的上底面,另一端抵住所述安装窗口一的下底面,所述触头弹簧二一端将动触桥二抵在所述安装窗口二的上底面,另一端抵住所述安装窗口二的下底面。而这种技术方案由于在动触桥是需要先装配在支架内,再将装配好的U型支架与固定片铆接或者固装到一起,因此在需要生产装配时,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在组装时也难以进行精确定位,导致自动化装配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整个动触头结构的组装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各个工装也定位方便,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包括触头顶杆,所述触头顶杆的一端设置有U型安装槽,所述U型安装槽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头板,所述触头板与U型安装槽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U型卡槽结构,所述U型卡槽内安装有动触头,所述触头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孔,两个卡接孔内活动插接有卡箍板,所述卡箍板设置在动触头的上方,所述动触头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固定片,所述金属固定片活动连接在U型卡槽内,所述金属固定片下方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固定片下表面和U型安装槽上表面相抵触;所述触头顶杆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开关触头,所述U型安装槽下方固定安装有推杆。
[0007]优选地,所述卡箍板的两侧面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触在触头板的外侧面。
[0008]优选地,所述金属固定片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的长度大于U型卡槽的内腔长度,所述限位卡板分别活动安装在U型卡槽的前后两外侧面。
[0009]优选地,所述金属固定片中间开设有圆形槽孔,所述金属固定片下表面中间设置
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圆通过圆形槽孔与金属固定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动触头下表面中间设置有定位卡柱,所述定位卡柱与圆形槽孔相匹配,所述U型安装槽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压簧的上端套接在限位环外侧面,所述压簧的下端套接在限位柱外侧面。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组装时,先将压簧安装到触头板之间的U型卡槽内,再将金属固定片压合到压簧的上端,再将动触头压合到金属固定片上方,再直接将金属固定片插接到触头板两侧面的卡接孔中,即可实现对整个动触头结构的安装工作,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各个工装也定位方便,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金属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
[0017]1、触头顶杆;2、U型安装槽;3、触头板;4、动触头;5、卡接孔;6、卡箍板;7、金属固定片;8、压簧;9、开关触头;10、推杆;11、定位卡柱;12、限位柱;61、限位凸起;71、限位卡板;72、圆形槽孔;7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实施例一,如图1
‑
4所示,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包括触头顶杆1,触头顶杆1的一端设置有U型安装槽2,U型安装槽2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头板3,触头板3与U型安装槽2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U型卡槽结构,U型卡槽内安装有动触头4,触头板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孔5,两个卡接孔5内活动插接有卡箍板6,卡箍板6设置在动触头4的上方,动触头4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固定片7,金属固定片7活动连接在U型卡槽内,金属固定片7下方设置有压簧8,压簧8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固定片7下表面和U型安装槽2上表面相抵触;触头顶杆1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开关触头9,U型安装槽2下方固定安装有推杆10。
[0020]工作原理:
[0021]在组装时,可先将触头顶杆1和触头板3与推杆10进行装配,再将压簧8安装到触头板3之间的U型卡槽内,再将金属固定片7压合到压簧8的上端,再将动触头4压合到金属固定片7上方,再直接将金属固定片7插接到触头板3两侧面的卡接孔5中,即可实现对整个动触头结构的安装工作,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各个工装也定位方便,易实现快速组装效果。
[002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卡箍板6可实现对动触头4的位置限定效果,并通过压簧8的弹性作用,使动触头4始终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条形动触头6向上移动并使其与静触头相接触时,始终有一个弹性压紧力,以保证条形动触头6与静触头相接触的可靠性。另
外在需要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将卡箍板6从卡接孔5中抽出即可。
[0023]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卡箍板6的两侧面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凸起61,限位凸起61抵触在触头板3的外侧面。通过限位凸起61可实现对卡箍板6的位置限定效果,以便于卡箍板6能够直接插接到位。
[0024]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金属固定片7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卡板71,限位卡板71的长度大于U型卡槽的内腔长度,限位卡板71分别活动安装在U型卡槽的前后两外侧面。通过限位卡板71在触头板3的前后两侧面的滑动作用,以实现对整个金属固定片7的移动导向作用,并通过两个限位卡板71相配合夹合在触头板3的前后两侧,以避免金属固定片7发生偏移问题。
[0025]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固定片7中间开设有圆形槽孔72,金属固定片7下表面中间设置有限位环73,限位环73的内圆通过圆形槽孔72与金属固定片7圆弧过渡连接,动触头4下表面中间设置有定位卡柱11,定位卡柱11与圆形槽孔72相匹配,U型安装槽2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柱12,压簧8的上端套接在限位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顶杆(1),所述触头顶杆(1)的一端设置有U型安装槽(2),所述U型安装槽(2)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触头板(3),所述触头板(3)与U型安装槽(2)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U型卡槽结构,所述U型卡槽内安装有动触头(4),所述触头板(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接孔(5),两个卡接孔(5)内活动插接有卡箍板(6),所述卡箍板(6)设置在动触头(4)的上方,所述动触头(4)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固定片(7),所述金属固定片(7)活动连接在U型卡槽内,所述金属固定片(7)下方设置有压簧(8),所述压簧(8)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固定片(7)下表面和U型安装槽(2)上表面相抵触;所述触头顶杆(1)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开关触头(9),所述U型安装槽(2)下方固定安装有推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接触器动触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板(6)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谢宪培,
申请(专利权)人:炬恩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