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29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以及第一散热件;主体具有一容纳腔,主体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容纳腔内;第一侧板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且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突出,以在第二部分的周侧形成一散热风道,第一散热件的排风口与散热风道连通,第一散热件用于通过排风口向散热风道吹风。可以延缓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上升速度,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长时间处于快充状态,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时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加入了无线充电支持功能,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表面即可,无线充电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打破了需反复插拔以充电的束缚,做到了即放即充,极大地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
[0003]然而,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内部的温度很容易达到设定的温度保护点,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护电路,这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0005]具体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第一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周侧形成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排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件用于通过所述排风口向所述散热风道吹风。
[000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需要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二部分上,此时由于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突出,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一台阶状结构,此时待充电设备与第一部分之间具有间隙,且此间隙为散热风道的一部分,第一散热件向散热风道吹风时,冷风会从间隙中吹过以带走待充电设备的表面和第一侧板的表面的热量,从而可以同时实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从而可以延缓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上升速度,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长时间处于快充状态,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此外,对于具有后置摄像头且后置摄像头相对待充电设备的本体突出的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可以将待充电设备的本体与第一部分隔开,并为后置摄像头提供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后置摄像头与第一部分抵接导致待充电设备不能平稳放置在第二部分上。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视角下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视角下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充电组件从容纳槽中抽出时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
[0013]10、主体;11、容纳腔;12、外壳;121、底板;122、第一侧板;122a、第一部分;122b、第二部分;123、第二侧板;13、内壳;14、散热空间;15、容纳槽;16、开口;20、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第一充电线圈;22、电路板;30、第一散热件;31、排风口;32、入风口;40、散热风道;50、导风通道;51、出风口;60、间隔件;61、通风口;70、脚垫;80、第二散热件;81、散热壳体;90、第二无线充电组件;91、支架;92、第二充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5]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内部的温度很容易达到设定的温度保护点,从而触发电子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护电路,这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变低的问题。
[0016]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10、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以及第一散热件30。
[0017]其中,主体10具有一容纳腔11,主体10包括外壳12,外壳12包括第一侧板122。可以理解的是,主体10用于为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外壳12的材质可以为导热塑料或导热金属等散热性能较强的材料,以便于容纳腔11内的热量散出,当然,外壳12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材料。
[0018]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位于容纳腔11内,需要说明的是,顾名思义,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可以为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从而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可以依靠电磁波传播,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的具体工作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叙。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等设备。
[0019]其中,第一侧板122包括第一部分122a以及第二部分122b,第二部分122b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122b与第一部分122a连接,且第二部分122b相对于第一部分122a向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突出,以在第二部分122b的周侧形成一散热风道40,第一散热件30的排风口31与散热风道40连通,第一散热件30用于通过排风口31向散热风道40吹风。
[0020]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中的第一充电线圈21以及待充电设备中的受电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使得待充电设备内部的温度很容易达到设定的温度保护点,这会使得待充电设备主动降低充电功率,从而导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降低。
[0021]而在本申请中,需要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二部分122b上,此时由于第二部分122b相对于第一部分122a向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突出,使得第二部分122b与第一部分122a形成一台阶状结构,此时待充电设备与第一部分122a之间具有间隙,且此间隙为散热风道40的一部分,第一散热件30向散热风道40吹风时,冷风会从间隙中吹过以带走待充电设备的表面和第一侧板122的表面的热量,从而可以同时实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0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从而可以延缓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上升速度,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长时间处于快充状态,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此外,对于具有后置摄像头且后置摄像头相对待充电设备的本体突出的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122b可以将待充电设备的本体与第一部分122a隔开,并为后置摄像头提供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后置摄像头与第一部分122a抵接导致待充电设备不能平稳放置在第二部分122b上。
[0022]其中,第一散热件30可以为离心式风扇,相对传统的散热风扇,离心式风扇能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提升散热效果,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第一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周侧形成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排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件用于通过所述排风口向所述散热风道吹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导风通道,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排风口通过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排风口密封连接,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形成一锐角夹角,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散热壳体以及相变材料体,所述散热壳体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触接,所述散热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相变材料体位于所述容置腔且与所述散热壳体触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充电线圈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斌李向源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