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95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包括能行走的车体;负压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在所述负压箱的下部形成有向下伸出的型管且该型管的上部通过延伸至所述负压箱内腔上部的输送通道来与所述负压箱连通;管道风机,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负压箱通过管道结构相连接;一对隔板,该对隔板前后相对地设在所述车体上,与车体上的竖直向轨道结构相匹配;升降驱动单元,固定安装在车体的上部,能够驱动着两个隔板相对所述车体升降移动。借助该装置能在隧道中心水沟的养生工作中,高效率地将掉落在隧道中心水沟内的纸团、落叶、塑料袋等固体垃圾清理出。理出。理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属于隧道养护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中心水沟属隐蔽工程,为避免出现隧道排水堵塞问题,需要提供日常养护。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建设的发展,大量隧道不断投入运营,其引发的隧道中心水沟养护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设备不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对隧道中心水沟养护工作中,其中主要的任务包括对水沟盖板的清洗,更换,同时将掉落在中心水沟内的落叶、塑料袋、纸团等固体垃圾清理出来等。因为隧道中心水沟的上端槽口相对较狭窄,而且水沟深度相对较深,所以工人在清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易观察、不易向外拾取,而且需要徒步逐段检查水沟内垃圾数量、掉落位置等情况,工作耗时较长、清理效率明显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借助该装置能在隧道中心水沟的养生工作中,实现高效率地将掉落在隧道中心水沟内的纸团、落叶、塑料袋等固体垃圾清理出来的目的。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包括:能够行走的车体;
[0005]负压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在所述负压箱的下部形成有向下伸出的型管且该型管的上部通过延伸至所述负压箱内腔上部的输送通道来与所述负压箱连通;
[0006]管道风机,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负压箱通过管道结构相连接,启动所述管道风机能够使得所述负压箱的内腔形成负压腔;
[0007]一对隔板,该对隔板前后相对地设在所述车体上,与车体上的竖直向轨道结构相匹配;
[0008]升降驱动单元,固定安装在车体的上部,能够驱动着两个隔板相对所述车体升降移动。
[0009]进一步,在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胶条,和/或在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二胶条。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自由端均相对所述隔板的边沿向外延伸出一定长度。
[0010]进一步,在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端板。所述端板朝向所述隔板的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隔板的左、右边沿插入的型槽。所述隔板与所述端板之间通过线型轨道结构相匹配,而使所述端板能选择地相对所述隔板沿左右方向向左和向右移动。所述第一胶条固定在所述端板的左侧或者右侧边沿上。
[0011]控制着所述端板相对所述隔板沿左右方向作往复移动,可具体为手动控制或者由安装在所述隔板上的驱动单元来控制。具体采用的控制单元何为双杆液压缸或者由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等能够实现直线传动的传动机构。
[0012]进一步,在所述端板的顶部形成有顶臂,所述顶臂相对所述端板左侧或者右侧的自由端面向左或者向右延伸出由余量。在所述顶臂的下端面上设有胶条,该胶条需要有一定的厚度且压缩变形能力较好或者该胶条为弹簧状的囊。
[0013]进一步,所述负压箱下部的型管端口呈燕尾型管口。
[0014]进一步,还包括连接架,该连接架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且在所述连接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杆。在所述车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导杆上端对应匹配的套供所述导杆向上穿过。在所述导杆上套装有弹簧且该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套及所述连接架相对。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转辊,在该转辊上设有绳索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当所述转辊旋转而将绳索不断缠绕在辊面上时,绳索能拉着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隔板一起向上移动,期间所述弹簧逐渐被压缩。反之,当所述转辊旋转而将绳索不断从辊面上放出时,所述弹簧会推动着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隔板一起向下移动。
[0015]进一步,在所述车体上设有收集箱,该收集箱与所述负压箱内腔的下部相连通。
[0016]还包括刮板单元,该刮板单元包括驱动所述刮板作直线往复移动的动力机构和工字型刮板。所述工字型刮板的一侧板体置入于所述负压箱内,另一侧板体置入于所述收集箱内。
[0017]所述动力机构驱动着所述工字型刮板移动,使处于所述收集箱内的一侧板体压在所述负压箱与所述收集箱的连通口处时,能使所述负压箱的腔体与所述收集箱的腔体间隔断连通关系,此时处于所述负压箱内的一侧隔板移动至所述负压箱上的与连通口相对壁体相背的另一壁体的内壁面。
[0018]所述动力机构驱动着所述工字型刮板移动,使处于所述负压箱内的一侧板体压向所述负压箱与所述收集箱的连通口处时,能挂动着落在负压箱内底面上的固体垃圾移向所述收集箱的腔体且最终能将固体垃圾刮入所述收集箱内。期间,处于所述收集箱内的一侧板体会朝着远离所述连通口的方向移动。
[0019]在所述收集箱的内壁上设有与工字型刮板处于所述收集箱内的一侧板体的两端对应匹配的线型支撑轨道。所述收集箱的内底面距离所述工字型刮板处于所述收集箱内的一侧板体的下端面形成有竖直间距。
[0020]所述工字型刮板处于所述负压箱内的一侧板体的下端面与所述负压箱的内底面接触。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在隧道中心水沟的养生工作中,高效率地将掉落在隧道中心水沟内的纸团、落叶、塑料袋等固体垃圾清理出来,能显著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由隧道中心水沟延伸走向看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由隧道中心水沟宽度方向看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路基,200中心水沟,300固体垃圾;
[0025]1车体,11车轮,2负压箱,21负压腔,22燕尾型管口,23输送通道,24抽气管,3管道风机,4隔板,41端板,411支撑轮,412顶臂,42第一胶条,43第二胶条,44一字轨,5升降驱动单元,6绳索,7连接架,71一字槽,72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7]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包括车体1、负压箱2、管道风机3、隔板4、升降驱动单元5以及连接架7。
[0028]所述车体1上安装有车轮11,使得车体1能够行走。具体实施时,所述车体1的行走可以是作业人员推动着行走;也可以是在车体1上安装的驱动机构(电动动力或者燃油动力均可)驱动着车体1行走;甚至可以是由外部动力车(如养生车)牵引着行走。在将本专利方案下的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携载于诸如养生车等外部动力车上时,可在装置的上部设置与养生车的车架相连接的悬挂机构。可在养生车对中心水沟的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行走的车体;负压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在所述负压箱的下部形成有向下伸出的型管且该型管的上部通过延伸至所述负压箱内腔上部的输送通道来与所述负压箱连通;管道风机,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负压箱通过管道结构相连接;一对隔板,该对隔板前后相对地设在所述车体上,与车体上的竖直向轨道结构相匹配;升降驱动单元,固定安装在车体的上部,能够驱动着两个隔板相对所述车体升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胶条,和/或在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二胶条;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自由端均相对所述隔板的边沿向外延伸出有余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端板;所述端板朝向所述隔板的端面上形成有供所述隔板的左、右边沿插入的型槽;所述隔板与所述端板之间通过线型轨道结构相匹配,而使所述端板能选择地相对所述隔板沿左右方向向左和向右移动;所述第一胶条固定在所述端板的左侧或者右侧边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的顶部形成有顶臂,所述顶臂相对所述端板左侧或者右侧的自由端面向左或者向右延伸出由余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走式隧道中心水沟自动养生与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臂的下端面上设有能被压缩变形的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刘状胡长庚张磊韩建谢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