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83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操作性和插入性的活动式导管。一种活动式导管,其具有挠性的软管(2),所述软管具有插入体内的远端和在体外配置的近端,所述软管具有:鞘主体部(20),其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受到压缩力,柔软性也实质上不改变;以及偏转部(21),其由将聚四氟乙烯多孔化而得到的多孔软管构成,以与该鞘主体部的远端连续的方式配置,所述活动式导管具有:操作单元,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使偏转力起作用,所述偏转力使所述偏转部偏转。所述偏转力使所述偏转部偏转。所述偏转力使所述偏转部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式导管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80016125.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3月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活动式导管”。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用于实施各种治疗、检查等的医疗用治疗器具的导管,特别涉及能够使顶端部等自如地偏转的活动式导管(Steerable Catheter)。

技术介绍

[0003]作为通过体腔、管腔或血管等插入至各种脏器(例如,胆管、心脏)等目标组织的医疗用治疗器具(例如包括造影剂注入用导管、电极导管、消融导管、导管鞘),已知有如下的活动式导管,即,为了实现使其插入或向目标组织接近变得容易等,通过操作在配置于体外的导管的基端(近端)侧设置的操作部,能够使插入到体内的导管的顶端(远端)的朝向偏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0004]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导管是用于为了检查胆管内而向胆管内注入X射线造影剂等的内窥镜用导管,该导管经由内窥镜插入至十二指肠内后,通过从体外侧操作(推出或拉紧)操纵线以使顶端部容易从十二指肠侧向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并到达胆管内,从而能够对顶端部进行偏转(弯曲)操作。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导管具有与用于注入造影剂等的大直径的管腔不同的、插入用于对顶端部进行偏转操作的操纵线的管腔,由于操纵线通过等离子焊接等方法与在导管的顶端部设置的顶端头部接合,所以通过拉紧体外侧的操纵线就能够使导管的顶端部偏转。
[0005]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顶端活动导管是用于为了对心脏实施导管消融治疗而将消融导管引导至心脏的要治疗部位等的导管,为了将消融导管的顶端容易引导至心脏的所期望的位置,通过从体外侧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能够对其顶端部进行偏转(弯曲)操作。构成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导管的引导软管(catheter tube)除了具有插入各种治疗器具的主管腔以外,在其管壁内的互为180
°
的相向的位置上还具有一对丝线用管腔。而且,引导软管的顶端部的要偏转的部分被设定成例如随着靠近顶端其刚性阶段性降低,利用激光焊接等方法将穿插到各丝线用管腔的一对丝线的各自的顶端与一体地安装于其顶端部的环(拉环)连接,该一对丝线各自的基端与操作部连接。而且,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来拉紧一方的丝线并使另一方的丝线松弛,能够控制软管顶端的朝向。
[0006]然而,在这种活动式导管中,活动部(偏转部)需要具有通过操作丝线能够容易且自如地使其偏转(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但是,当考虑操作性而采用柔软(软质)的结构时,在使其冲破(贯穿)例如胆管等管腔内的狭窄部的情况下发生弯折、压曲,有可能插入性降低。相反地,当考虑操作性而采用坚硬(硬质)的构成时,有可能牺牲操作性。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27267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188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操作性和插入性的活动式导管。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活动式导管具有挠性的软管,该软管具有插入体内的远端和在体外配置的近端,
[0015]所述软管具有:第一软管部,其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受到压缩力,柔软性也实质上不改变;以及由多孔软管构成的第二软管部,其以与该第一软管部的远端连续的方式接合,所述多孔软管与在轴心方向上作用的压缩力的程度对应地被压缩而变成硬质,通过解除该压缩力恢复原状而变成软质,
[0016]所述活动式导管具有操作单元,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使用于在轴心方向上压缩所述第二软管部的压缩力和使该第二软管部偏转的偏转力起作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活动式导管,适当地操作操作单元,在尽量不使压缩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而是维持软质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偏转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从而能够使第二软管部偏转,由于此时第二软管部是软质的状态,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性。另一方面,在使其冲破(贯穿)例如胆管等的体内管腔内的狭窄部的情况下,适当地操作操作单元,使压缩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而成为硬质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发生弯折、压曲的情况,能够提高插入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操作性和插入性的活动式导管。
[0018]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活动式导管中,所述软管在该软管的管壁内具有从该软管的近端部到远端部互相分离地配置的至少三个丝线用管腔,所述操作单元具有至少两根丝线,所述丝线的一个端部侧的大致一半部分穿插到一个所述丝线用管腔,所述丝线的中间部分在所述第二软管部的远端部被折回,所述丝线的另一端部侧的大致一半部分穿插到另一个所述丝线用管腔,所述丝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到达所述第一软管部的近端。通过在各丝线间以相同的拉力将所有的丝线(或者与丝线用管腔的配置对应的适当的一部分丝线)各自的两端部(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拉紧,以使压缩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从而能够使第二软管部变成硬质的状态。此外,通过在各丝线间使拉力具有差异来进行拉紧(或者仅拉紧一部分丝线),以使偏转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从而能够与该拉力的差异对应地使第二软管部偏转。
[0019]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活动式导管中,所述软管在该软管的管壁内具有从该软管的近端部到远端部互相分离地配置的至少三个丝线用管腔,所述操作单元具有至少三根丝线,所述丝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二软管部的远端部连接,所述丝线穿插到一个所述丝线用管腔,所述丝线的近端到达所述第一软管部的近端。通过在各丝线间以相同的拉力将所有的丝线(或者与丝线用管腔的配置对应的适当的一部分丝线)各自的近端拉紧,以使压缩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从而能够使第二软管部变成硬质的状态。此外,通过在各丝线间使拉力具有差异来进行拉紧(或者仅拉紧一部分丝线),以使偏转力作用于第二软管部,从而能够与该拉力的差异对应地使第二软管部偏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活动式导管的外观结构的图。
[0021]图2A是沿着图1的IIa

IIa线切割的剖视图。
[0022]图2B是放大地示出图1的活动式导管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23]图2C是将图2B的活动式导管的远端部用穿过一对丝线用管腔的各自的轴心的面进行切割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放大地示出图1的活动式导管的远端部的图,是用于说明偏转部的动作的图。
[0025]图4A是表示增加了向图2B的活动式导管的丝线用管腔穿插的丝线的数量的情况的立体图。
[0026]图4B是将图4A的活动式导管的远端部用与其轴心正交的面进行切割的剖视图。
[0027]图4C是将图4A的活动式导管的远端部用穿过一对丝线用管腔的各自的轴心的面进行切割的剖视图。
[0028]图5A是表示图4A的活动式导管的变形例的图。
[0029]图5B是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式导管,其具有挠性的软管,所述软管具有插入体内的远端和在体外配置的近端,所述软管具有:鞘主体部,其即使在轴心方向上受到压缩力,柔软性也实质上不改变;以及偏转部,其由将聚四氟乙烯多孔化而得到的多孔软管构成,以与该鞘主体部的远端连续的方式配置,所述活动式导管具有:操作单元,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使偏转力起作用,所述偏转力使所述偏转部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导管,其中,所述软管在该软管的管壁内具有从该软管的近端部到远端部互相分离地配置的至少三个丝线用管腔,所述操作单元具有至少两根丝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彻山田笃史岛辰也米道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