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79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进油管和第一射流管;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射流管;所述第一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射泵;所述第二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射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解决现有的马鞍型油箱内由于仅设置一个油泵,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受限,无法满足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需求,并且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箱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

技术介绍

[0002]部分燃油车由于底盘布局的需要,油箱需要设计成马鞍式,也就是说油箱两头大,中间小,跟马鞍一样的造型。传统的马鞍型油箱需要一个油泵和一个引射泵,油泵安装在油箱的一侧,引射泵安装在油箱的另一侧,油泵工作时泵出的油一部分提供给发动机,另一少部分通过油泵旁通路进入文氏管内,并通过引射泵将油箱另一侧内的燃油吸到油箱一侧内,同时油位传感器监测油箱内的燃油量。
[0003]现有的马鞍型油箱为单油泵设置,通过单个油泵向发动机输送燃油,油泵的工作能力有限,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不能超过240L/H,导致部分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受限;同时,在加油时,如果油量不超过油箱的马鞍结构位置,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影响车辆续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用于解决现有的马鞍型油箱内由于仅设置一个油泵,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受限,无法满足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需求,并且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的下中部向上凸起使油箱本体呈马鞍型,还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油泵的上端并列连接有第一出油管和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进油管和第一射流管;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油泵的上端并列连接有第二出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射流管;所述第一进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油盘;所述第二进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油盘;所述第一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射泵;所述第二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射泵。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包括第一储油桶、第一支架、第一泵体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储油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油桶内,所述第一泵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出油管和第一回油管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
一法兰盘上,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所述第一进油管的管身穿过所述第一储油桶,所述第一引射泵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储油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射泵相对的第一喷射口。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包括第二储油桶、第二支架、第二泵体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储油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油桶内,所述第二泵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上,所述第二出油管和第二回油管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所述第二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的管身穿过所述第二储油桶,所述第二引射泵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上,所述第二储油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射泵相对的第二喷射口。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盘和第二吸油盘的下端均固定设有滤油网,所述第一吸油盘和第二吸油盘内均设有数个进油通道,所述第一吸油盘和第二吸油盘的上端均设有与数个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管的另一端或者第二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桶和第二储油桶的下端均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L形的立块与所述油箱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均布设有数个第一缓震弹簧,所述第一缓震弹簧压触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内底壁上。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桶和第二储油桶的外侧端均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通过螺纹件连接。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套装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外围,所述内层与所述油箱本体之间通过数个第二缓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缓震弹簧的两端固定设有缓震垫,所述中间层套装在所述内层上,所述中间层与内层之间填充有干粉灭火剂,所述外层套装在所述中间层上,所述外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石棉层。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油箱本体之间设有数个加热管,数个所述加热管与数个所述第二缓震弹簧相间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箱本体、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在使用时,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同时工作,通过第一泵油管和第二泵油管同时给发动机供油,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可达到>400L/H。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同时工作时,用70~80%的负荷就能满足大排量的车型进行燃油供给。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在启动时,驱动第一引射泵和第二引射泵工作,第一引射泵和第二引射泵向所位于的油箱一侧或者另一侧喷射燃油,使油箱本体的两侧均可以注入燃油,保证车辆的续航。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布置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引射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吸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储油桶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防护组件与油箱本体的安装示意图。
[0026]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1、油箱本体;2、第一油泵;21、第一出油管;22、第一回油管;23、第一进油管;24、第一储油桶;25、第一泵体;26、第一法兰盘;3、第二油泵;31、第二出油管;32、第二回油管;33、第二进油管;34、第二射流管;341、第二引射泵;35、第二储油桶;36、第二泵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的下中部向上凸起使油箱本体呈马鞍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油泵的上端并列连接有第一出油管和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进油管和第一射流管;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油泵的上端并列连接有第二出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射流管;所述第一进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油盘;所述第二进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油盘;所述第一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射泵;所述第二射流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射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包括第一储油桶、第一支架、第一泵体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储油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油桶内,所述第一泵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出油管和第一回油管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和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所述第一进油管的管身穿过所述第一储油桶,所述第一引射泵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储油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射泵相对的第一喷射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两侧引射功能的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包括第二储油桶、第二支架、第二泵体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储油桶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油桶内,所述第二泵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曦刘广华刘长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