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49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后部车身结构包括: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均独立成环,且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部车身结构,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构的耐久可靠性。构的耐久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身主体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特别后部车身结构受力较为复杂,直接承受了路面传递给底盘的力,并将其传递到车身结构中。后部车身结构的强度对车身耐久可靠性等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后部车身结构,所述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包括: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均独立成环,且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且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包括:第一顶部横梁、左天窗纵梁、右天窗纵梁、左后侧围下加强板、右后侧围下加强板、左门槛加强板后段、右门槛加强板后段、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第一顶部横梁、所述左天窗纵梁、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左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右天窗纵梁依次首尾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第一左连接支架和第一右连接支架,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连接。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所述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和所述左后纵梁连接,所述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和所述右后纵梁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包括:第二顶部横梁、左侧围加强板、右侧围加强板、左后轮罩连接板、右后轮罩连接板、左悬挂安装板、右悬挂安装板、左
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所述左侧围加强板、所述左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左悬挂安装板、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悬挂安装板、所述右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右侧围加强板依次首尾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还包括第二左连接支架和第二右连接支架,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右连接支架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后弹簧塔座和右后弹簧塔座,所述左后弹簧塔座与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右后弹簧塔座与所述右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右连接支架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左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左侧围加强板、所述左悬挂安装板和左后轮罩连接板形成反向K型结构,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右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右侧围加强板、所述右悬挂安装板和右后轮罩连接板形成反向K型结构。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和所述左侧围加强板之间连接有左侧围连接支架,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和所述右侧围加强板之间连接有右侧围连接支架。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包括:衣帽架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右后流水槽上板、左后围板、右后围板、后尾横梁,所述衣帽架上横梁、所述左后流水槽上板、所述左后围板、所述后尾横梁、所述右后围板、所述右后流水槽上板依次首尾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还包括衣帽架,所述衣帽架与所述衣帽架上横梁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大灯横梁和右大灯横梁,所述左大灯横梁与所述左后流水槽上板和所述左后围板连接,所述右大灯横梁与所述右后流水槽上板和所述右后围板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且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有利于提升整车的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仰视图;
[002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后部车身结构;
[0028]10、C柱环形结构;101、第一顶部横梁;102、左天窗纵梁;103、右天窗纵梁;104、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6、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8、左后纵梁;109、右后纵梁;110、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2、第一左连接支架;113、第一右连接支架;114、后地板第一横梁;
[0029]20、塔座环形结构;201、第二顶部横梁;202、左侧围加强板;203、右侧围加强板;204、左后轮罩连接板;205、右后轮罩连接板;206、左悬挂安装板;207、右悬挂安装板;208、左后弹簧塔座;209、右后弹簧塔座;210、第二左连接支架;211、第二右连接支架;212、后地板第二横梁;
[0030]30、D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均独立成环,且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环形结构包括:第一顶部横梁、左天窗纵梁、右天窗纵梁、左后侧围下加强板、右后侧围下加强板、左门槛加强板后段、右门槛加强板后段、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第一顶部横梁、所述左天窗纵梁、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左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右天窗纵梁依次首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第一左连接支架和第一右连接支架,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所述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和所述左后纵梁连接,所述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和所述右后纵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包括:第二顶部横梁、左侧围加强板、右侧围加强板、左后轮罩连接板、右后轮罩连接板、左悬挂安装板、右悬挂安装板、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所述左侧围加强板、所述左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左悬挂安装板、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悬挂安装板、所述右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右侧围加强板依次首尾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超刘向征邓赛帮杨万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