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125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换热系统,水冷换热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逆变器和油水换热器;冷却油系统,冷却油系统的管路通过油水换热器与水冷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作业,其中,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油路和电机;阀结构,阀结构设置于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本申请通过设置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进口连通,旁通油路的第二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并设置阀结构用于调节进入电机内冷却油的油量,有效的改变油路的方向,使得冷却油不经过油水换热器冷却,提高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高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高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驱动冷却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逆变器冷却与电机冷却。通常逆变器冷却为水冷,冷却水路与整车形成回路。电机冷却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种方式,对于油冷方式,通过油泵、油水换热器、冷却相关件、电机壳体形成冷却回路。
[0003]这种冷却方式在比较寒冷的外界环境下,在汽车启动初期,冷却油与冷却水均温度较低,在车辆启动的过程中,冷却油由于经过油水换热器温度进一步降低,在流过冷却回路过程中,也会带走定转子的热量,不利于车辆的启动,并且温度的降低会导致冷却油粘度降低,增加了搅油损失,车辆运行效率降低。同时在汽车正常运行时,由于定子、转子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有所不同,而冷却回路始终保持不变,导致冷却油无法及时冷却到热点位置,浪费能耗,降低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换热系统,水冷换热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逆变器和油水换热器;冷却油系统,冷却油系统的管路通过油水换热器与水冷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作业,其中,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油路和电机,第二冷却油路的第一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进口连通,第二冷却油路的第二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阀结构,阀结构设置于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阀结构用于调节进入电机内冷却油的油量,其中,冷却油用于对电机的转子和定子提供能量的。
[0006]进一步地,冷却油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油路、第二冷却油路和第三冷却油路,第一冷却油路进油口与电机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冷却油路的出油口与旁通油路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冷却油路的进油口与第一冷却油路的出油口连通,第二冷却油路的出油口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第三冷却油路的进油口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第三冷却油路的出油口与电机的进油口连通,旁通油路、第一冷却油路和第三冷却油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阀结构。
[0007]进一步地,阀结构包括三通阀,第一冷却油路的出油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第二冷却油路的进油口和旁通油路的第一端连通设置。
[0008]进一步地,阀结构为比例三通阀。
[0009]进一步地,比例三通阀包括:阀体,阀体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进油口与第一冷却油路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出油口与旁通油路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冷却油路的进油口连通的设置;阀芯,阀芯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
腔内,阀芯具有关闭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工作位置,阀芯具有关闭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工作位置。
[0010]进一步地,阀结构为二通阀,阀结构设置于第三冷却油路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油路上还设置有:电动泵,电动泵进油口与电机的出油口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电动泵出油口与阀结构之间,或者,温度传感器位于电动泵出油口和旁通油路进油口之间。
[0012]进一步地,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电动泵出油口的温度过低时,阀芯处于关闭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工作位置,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动泵出油口的温度过高时,阀芯处于关闭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工作位置。
[0013]进一步地,水冷换热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逆变器;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位于逆变器的进水口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进水口之间;电动水泵;电动水泵位于逆变器的出水口与逆变器的进水口之间。
[0014]进一步地,电机内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用于对进入电机内的油体进行过滤。
[0015]进一步地,电动泵出油口设置了精滤装置,精滤装置用于对流出电动泵的油体进行精滤。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冷却系统为上述的电机冷却系统。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进口连通,旁通油路的第二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并设置阀结构用于调节进入电机内冷却油的油量,有效的改变油路的方向,使得冷却油不经过油水换热器冷却,提高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冷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冷却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冷却系统的流程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比例三通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电机;
[0025]20、第一冷却油路;201、电动泵;202、温度传感器;21、三通阀;211、阀体;212、容纳腔;213、阀芯;22、旁通油路;23、第二冷却油路;24、第三冷却油路、25、二通阀;
[0026]30、油水换热器;
[0027]41、逆变器;42、水温传感器;43、电动水泵;
[0028]A、进油口;B、第一出油口;C、第二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2]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换热系统,所述水冷换热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逆变器(41)和油水换热器(30);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油系统的管路通过所述油水换热器(30)与所述水冷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作业,其中,所述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油路(22)和电机(10),所述旁通油路(22)的第一端与所述油水换热器(30)的其中一个进口连通,所述旁通油路(22)的第二端与所述油水换热器(30)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阀结构,所述阀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所述阀结构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电机(10)内冷却油的油量,其中,冷却油用于对所述电机(10)的转子和定子提供能量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油路(20)、第二冷却油路(23)和第三冷却油路(24),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进油口与所述电机(1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的出油口与所述旁通油路(2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油路(23)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油路(23)的出油口与所述油水换热器(30)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油路(24)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水换热器(30)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油路(24)的出油口与所述电机(10)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油路(22)、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和所述第三冷却油路(2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阀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结构包括三通阀(21),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的出油口通过所述三通阀(21)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油路(23)的进油口和所述旁通油路(22)的第一端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结构为比例三通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三通阀包括:阀体(211),所述阀体设置有容纳腔(212),所述容纳腔(212)设有进油口(A)、第一出油口(B)与第二出油口(C),所述进油口(A)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油口((B)与所述旁通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锐高一苍衍苏肇明李哲李彦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