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主体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将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在转动固定组件,将其固定在地面上,再将所需架线的电线穿过两组导线辊的中间,在通过控制板驱动电机,带动顶端的主动锥齿轮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合的从动锥齿轮同步转动,同时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外部的调节座进行水平高度移动,从而同步带动三角架和其架线机构进行移动,可以根据实际电线杆和架线的高度对其进行高度调节,升降方便。升降方便。升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专利技术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0003]架线施工是将架空线用连接金具及绝缘子串架设在已组立的杆塔上的安装工序。架线施工是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完成阶段,是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的主要工序,它的任务是将导线及避雷线,按设计的架线应力架设于组立的杆塔上。
[0004]在进行架线作业的时候,两相邻的电线杆之间的线缆需要进行托举,并将线缆送至适当的高度上。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6]1、现有的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在使用中,不能根据电线杆的高度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加了工人施工时的劳动强度;
[0007]2、现有的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在使用中,不能根据排线的需求对电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出现较多的限制,不便于电力施工的排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主体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所述调节机构的右上端安装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上端安装有架线机构,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下端与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的内腔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前侧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固定架的内腔中间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表面设置有调节座,所述架线机构包括架线框,所述架线框的下端与三角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架线框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架线框的内腔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两端内层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中间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安装有导线辊,所述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螺杆,所述架线框的上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安装有滑块,所述架线框的内腔下端安装有滑轨。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顶端与贯穿固定架的主动锥
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前侧与从动锥齿轮的下侧活动连接,且相互齿合。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内腔与丝杠的外部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外部与调节座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且调节座的前端贯穿固定架的右端。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的外部与移动杆的底端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部与导线辊的内腔贯穿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轴承的内侧与连接杆的两端套接活动连接,且连接杆可转动,所述移动杆的底端与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两端与固定组件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且固定组件可旋转,所述调节座的前端与三角架的左端固定连接。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通过驱动箱、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丝杠、调节座的共同作用下,改进后能够根据电线杆的高度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减轻了工人施工时的劳动强度,通过驱动箱安装在底座的上端,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将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在转动固定组件,将其固定在地面上,再将所需架线的电线穿过两组导线辊的中间,在通过控制板驱动电机,带动顶端的主动锥齿轮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合的从动锥齿轮同步转动,同时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外部的调节座进行水平高度移动,从而同步带动三角架和其架线机构进行移动,可以根据实际电线杆和架线的高度对其进行高度调节,升降方便。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通过架线框、伺服电机、移动杆、安装框、轴承、连接杆、导线辊、螺杆、移动槽、滑块、滑轨的共同作用下,改进后的装置能够根据排线的需求对电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防止出现限制,便于电力施工的排线,通过架线框安装在三角架的上端,在使用时,需对电线之间的距离调节时,驱动伺服电机,带动顶端的螺杆顺时针转动,使得外部的移动杆通过移动槽同步向内侧水平移动,进而带动两组的安装框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进而不会出现限制,且移动杆在移动时,带动滑块在滑轨内同步移动,进行辅助导向的功效,同时在拉动电线过程中,两组的导线辊可随着电线移动而带动中间的连接杆在轴承内转动,适用性强,磨损量小,延缓电线的材料疲劳,使其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架线机构细节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体;2、底座;3、固定组件;4、调节机构;5、固定架;6、控制板;7、三角架;8、架线机构;9、万向轮;41、驱动箱;42、电机;43、主动锥齿轮;44、从动锥齿轮;45、丝杠;46、调节座;81、架线框;82、伺服电机;83、移动杆;84、安装框;85、轴承;86、连接杆;87、导线辊;811、螺杆;812、移动槽;813、滑块;814、滑轨。
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4]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底座2,主体1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组件3,底座2的上端安装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5,固定架5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6,调节机构4的右上端安装有三角架7,三角架7的上端安装有架线机构8,底座2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9,底座2的两端与固定组件3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且固定组件3可旋转,调节座46的前端与三角架7的左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
[0025]如图1
‑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调节机构4包括驱动箱41,驱动箱41的下端与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驱动箱41的内腔安装有电机42,电机42的顶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43,主动锥齿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安装用架线施工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安装有固定组件(3),所述底座(2)的上端安装有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6),所述调节机构(4)的右上端安装有三角架(7),所述三角架(7)的上端安装有架线机构(8),所述底座(2)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9);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驱动箱(41),所述驱动箱(41)的下端与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41)的内腔安装有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顶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43),所述主动锥齿轮(43)的前侧设置有从动锥齿轮(44),所述固定架(5)的内腔中间安装有丝杠(45),所述丝杠(45)的外部表面设置有调节座(46);所述架线机构(8)包括架线框(81),所述架线框(81)的下端与三角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架线框(81)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82),所述架线框(81)的内腔安装有移动杆(83),所述移动杆(83)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框(84),所述安装框(84)的两端内层安装有轴承(85),所述轴承(85)的中间安装有连接杆(86),所述连接杆(86)的外部安装有导线辊(87),所述伺服电机(82)的顶端安装有螺杆(811),所述架线框(81)的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牛松涛,张鹏,沈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青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