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48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一泵油管,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二泵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解决现有的马鞍型油箱内由于仅设置一个油泵,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受限,无法满足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需求,并且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箱
,具体涉及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

技术介绍

[0002]部分燃油车由于底盘布局的需要,油箱需要设计成马鞍式,也就是说油箱两头大,中间小,跟马鞍一样的造型。传统的马鞍型油箱需要一个油泵和一个射流泵,油泵安装在油箱的一侧,射流泵安装在油箱的另一侧,油泵工作时泵出的油一部分提供给发动机,另一少部分通过油泵旁通路进入文氏管内,并通过射流泵将油箱另一侧内的燃油吸到油箱一侧内,同时油位传感器监测油箱内的燃油量。
[0003]现有的马鞍型油箱为单油泵设置,通过单个油泵向发动机输送燃油,油泵的工作能力有限,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不能超过240L/H,导致部分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受限;同时,在加油时,如果油量不超过油箱的马鞍结构位置,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影响车辆续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用于解决现有的马鞍型油箱内由于仅设置一个油泵,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受限,无法满足大排量车辆的燃油供给需求,并且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无法到达油箱另一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的下中部向上凸起使油箱本体呈马鞍型,还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一泵油管,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二泵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连接。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泵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所述第一泵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侧端竖直设有第一吸油管,所述第一泵体的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管,所述第一吸油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油管的管身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所述第一驱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侧端连接有第一油位传感器。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夹,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夹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夹固定。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泵体上,所述第二泵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所述第二泵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体的侧端竖直设有第二吸油管,所述第二泵体的上端设有第二驱动管,所述第二吸油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输油管的管身连通,所述第二驱动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所述第二驱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体的侧端连接有第二油位传感器。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体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夹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夹固定。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均布设有数个缓震弹簧,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和另一侧均对称设有L形的立块,所述支撑座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和另一侧,所述支撑座位于两个所述立块之间,所述立块的下端与所述油箱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立块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侧端通过螺纹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下侧端均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通过螺纹件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箱本体、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在使用时,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可同时工作,通过第一泵油管和第二泵油管同时给发动机供油,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及额定工作压力下最大流量可达到>400L/H。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同时工作时,用70~80%的负荷就能满足大排量的车型进行燃油供给。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也极大的降低了降低了车辆行驶中熄火的风险,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在加油过程中,第一油泵通过第一输油管向油箱本体的另一侧输送燃油,第二油泵通过第二输油管向油箱本体的一侧输送燃油,使油箱本体的两侧均可以注入燃油,保证车辆的续航。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布置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油泵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1、油箱本体;11、立块;2、第一油泵;21、第一泵油管;22、第一输油管;23、第一泵体;24、第一法兰盘;25、第一吸油管;26、第一驱动管;27、第一油位传感器;28、第一固定夹;29、连接块;3、第二油泵;31、第二泵油管;32、第二输油管;33、第二泵体;34、第二法兰盘;35、第二吸油管;36、第二驱动管;37、第二油位传感器;38、第二固定夹;4、支撑座;41、缓震弹簧。
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1,所述油箱本体1的下中部向上凸起使油箱本体1呈马鞍型,还包括第一油泵2和第二油泵3;所述第一油泵2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油泵2的上端设有第一泵油管21,所述第一油泵2的侧端设有第一输油管22;所述第二油泵3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1的左侧,所述第二油泵3的上端设有第二泵油管31,所述第二油泵3的侧端设有第二输油管32;所述第一输油管22远离所述第一油泵2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1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二油泵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油管32远离所述第二油泵3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1的右侧并与所述第一油泵2固定连接。
[0025]本实施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包括油箱本体,所述油箱本体的下中部向上凸起使油箱本体呈马鞍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一泵油管,所述第一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油泵的上端设有第二泵油管,所述第二油泵的侧端设有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一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一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油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油箱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油泵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泵体上,所述第一泵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所述第一泵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侧端竖直设有第一吸油管,所述第一泵体的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管,所述第一吸油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油管的管身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所述第一驱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侧端连接有第一油位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式马鞍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上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夹,所述第二输油管远离所述第二油泵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夹并通过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曦刘广华刘长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