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材料及具备该减反射材料的电子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32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反射材料及具备该减反射材料的电子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反射材料(10)是在透明树脂薄膜(11)上至少依次层叠保护层(12)、第1光学干涉层(13a)、第2光学干涉层(13b)而构成。且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12)的折射率,两者折射率之差被设定为0.01~0.05。再者,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折射率低于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折射率,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膜厚的比率被设定为1.6~1.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反射材料可使视感度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固定,抑制涂布层的膜厚变动引发的着色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反射材料及具备该减反射材料的电子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减反射材料可使视感度波长范围(光线波长500 650 nm)内的反 射率固定(以下,称为反射率的平缓化),抑制涂布层的膜厚变动引发的着 色不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显示器被广泛用于电视、监视器。尤其是显示器进一步薄 型化、大型化,电浆显示器(PD)、液晶显示器(LCD)、有机EL显示器 (OELD)等倍受瞩目。为提高视认性而对该等大型显示器实施防反射处理 的同时,为解决色彩重现性问题还需要采用着色少的减反射材料。例如,提出有可显示无多余影像及着色、高画质的诊断图像的医疗用显 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医疗用显示器所采用的防反射膜具有透 明支持体、设置在其上的保护层以及设置在该保护层上的防反射层,该防反 射层由3层形成,自透明支持体侧开始,依次为中折射率层、高可挠性层及 低可挠性层。CIE标准光源D65下正反射光的色彩度"*值、M值)等被设 定在特定范围内。再者,本专利申请人提出有如下减反射材料,即在透明树脂薄膜上设置 保护层,再在该保护层上设置减反射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若采用 该减反射材料,光线波长500 650 nm的反射率振幅之差的最大值被设定为 1%以下,C正标准光源D65下视感度反射率被设定为2%以下,CIE标准光 源D65下ab色度Cah^二( (a*) 2+ (b*) 2}1/2被设定为10以下。日本特开2004-295055号公报(第2页、第5页及第18页) 日本特开2006-116754号公报(第2页、第3页及第12页) 然而,专利文献l所揭示的防反射膜中,防反射层(减反射层)为3层 结构,减反射特性优秀,但视感度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变化较大,不固定(平 缓)。即,防反射层易发生膜厚变动,该膜厚变动会造成着色不均,无法充分发挥减少着色的效果。又,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减反射材料中,减反射层由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构成时,两者膜厚比为1.0 1.1(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4及实施例7)。 因此,若采用专利文献2的减反射材料,视感度波长范围内相对于光线波长的反射率的光谱变动变大,难以使反射率固定。由于此种差异,导致无法抑 制减反射材料的着色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反射材料及具备该减反射材料的电 子图像显示装置,该减反射材料可使视感度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固定,抑制 涂布层的膜厚变动引发的着色不均。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是在透明树脂薄膜上至少依次层叠有保护层、第1光学干涉层、第2光学干涉层。其技术要点在于上述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的折射率,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01 0.05, 且第2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低于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第1光学干涉层 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的膜厚的比率为1.6 1.8。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中,光 线波长500 650nm区域的反射率振幅之差的最大值为1%以下,且基于JIS Z8720的CIE标准光源D65下,基于JIS Z8729的ab色度Cab* = { (a*) 2 + (b*) 2}1/2为5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或第2技术方案 中,基于JIS Z8720的CIE标准光源D65下,基于JIS Z8701的视感度反射 率Y为1.5%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图像显示装置是在显示器前面具备第1 至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减反射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发挥如下效果。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 的折射率,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01 0.05,且第2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被设 定为低于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第1光学干涉层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 的膜厚的比率被设定为1.6 1.8。因此,可使视感度波长范围内减反射材料的反射率(反射光谱)接近固定(平缓化),抑制相对于光线波长的反射光 谱的变动。从而可使视感度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固定,抑制涂布层的膜厚变 动引发的着色不均。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光线波长500 650 nm区域的反射率 振幅之差的最大值为1%以下,且基于JIS Z8720的CIE标准光源D65下,基 于JISZ8729的ab色度Cal^二《(a*) 2+ (b*) 2}1/2为5以下。因此,除具 备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外,还可有效抑制透明树脂薄膜与保护层的折射率差 引发的干涉不均,并可抑制由包含第1光学干涉层及第2光学干涉层的减反 射层的结构带来的着色。根据第3技术方案的减反射材料,基于JIS Z8720的C正标准光源D65 下,基于JISZ8701的视感度反射率Y为1.5%以下。因此,除具备第l或第 2技术方案的效果外,由于视感度反射率低,故可提供可视性更优秀的减反々m 'i- i u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图像显示装置是在显示器前面具备上述减反射材 料。因此,可在电子图像显示装置中发挥第1至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 案的减反射材料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减反射材料的结构的概要剖面图。 图2是表示减反射材料的其他方式的概要剖面图。图3 (a)是表示实施例1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b) 是表示比较例l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c)是表示实施 例2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d)是表示比较例2的光线 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e)是表示实施例3的光线波长与反射 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f)是表示比较例3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 光谱图;图3(g)是表示实施例4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 3 (h)是表示比较例4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0是表 示实施例5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图3 (j)是表示比较例5 的光线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光谱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减反射材料11:透明树脂薄膜12:保护层13:减反射层13a:第l光学干涉层13b:第2光学干涉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述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减反射材料〕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减反射材料10是在透明树脂薄膜11上至少依次层叠有保护层12、作为减反射层13的第1光学干涉层13a、同样作为减反射层13的第2光学干涉层13b。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12的折射率,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01 0.05,且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折射率低于第1光学千涉层13a的折射率,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膜厚的比率为1.6 1.8。使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12的折射率,将两者折射率之差设定为0.01 0.05,且使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折射率低于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折射率,将第1光学干涉层13a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13b的膜厚的比率设定为1.6 1.8。通过该结构,可抑制反射率的变动,实现反射率的平缓化,抑制着色不均。从而可有效抑制膜厚变动引发的着色不均。再者,减反射材料10在视感度波长范围(光线波长500 650nm)的区域内反射率振幅之差的最大值较好的是1%以下,更好的是0.5%以下。若该最大值大于1%,则由透明树脂薄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反射材料,在透明树脂薄膜上至少依次层叠有保护层、第1光学干涉层、第2光学干涉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高于保护层的折射率,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01~0.05,且第2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低于第1光学干涉层的折射率,第1光学干涉层的膜厚/第2光学干涉层的膜厚的比率为1.6~1.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岛孝之矢野裕史山本昌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