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09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夹紧固定该灯管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合固定灯管脚,从而实现灯管的自动化组装,减少组装时间,提高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 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 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 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器件普遍净皮应用于笔i己本电 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录影机、PDA等携带式的电子产品中。除此之外, 随着大尺寸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日渐成熟,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宽广,例如桌 上型液晶显示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CRT屏幕,液晶电视凭借其体积轻巧的优 势,目前也正在市场上与传统电视竟争。液晶面板(LCD Panel )即为该领域 中最关健的显示元件,然而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藉由背光源的设置才得以 进行显示。现今已存在有许多种背光源技术,而在大尺寸(约20英寸以上) 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中,经常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组(bottom lighting module) 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不使用导光板,而是直接在液晶屏的背面 设置多个光源。目前较为常用的光源是平行组合多个冷阴极管(CCFL)的线 性光源并配合光扩散板来实现高传输性、亮度均匀的背光照明。现有技术中, 在组装该背光模组的过程中,这些冷阴极管的组装以及固定大多以人工操作 为主,所以会增加组装时间,并因此减少产率,进而导致成本无法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固定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装置以 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灯管,减少 组装时间,且能有效防止灯管的跳脱,减小灯管损坏几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脚的固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 体以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 上,该第一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 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其中该 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分别自该第一 基座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 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相对设置并分别自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朝外一体化对称延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该灯管脚经由该第二开 口进入该第二容置腔,进而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第一容置腔。至少一第二 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该第二 固定件具有第 一缺口以及自该第 一缺口两侧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 一 夹臂和 第二夹臂,该第一缺口供该第一固定件通过,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 置,该第二固定件经由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夹持 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进而带动该第 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收缩夹紧并固定 该灯管脚。其中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部件和该第 四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还分别包括第一加强件 和第二加强件,该第一加强件和该第二加强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内。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且 该第一容置腔的最小宽度小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夹臂,该第三夹臂连接该第一夹臂和 该第二夹臂的自由端。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至少一第 一固定孔设置于该第 一基座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该至少一卡合件 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卡合。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藉由固定元件与该至少 一第 一 固定孔锁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灯管,该灯管端部具有灯管脚;以及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组装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基板。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 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 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结合 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的第一本体与图7中的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放 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常,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组以及组装在其上的显示基板,其中背光 模组中包含有灯管,灯管端部具有灯管脚,以及灯管脚固定装置。背光模组的 灯管脚固定装置用于定位并夹持灯管脚,从而自动化组装并固定灯管。请参 见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本体100以及第二本体110,其中第一本体 100包括第一基座11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3,第二本体110包括第二基座 12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4。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3设置于第一基座11上, 第一固定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131和第二弹性臂132。第一弹性 臂131包括第一部件133和第二部件134,第二弹性臂132包括第三部件135 和第四部件136,其中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相对-i殳置,且第一部件 133和第三部件135分别自第一基座11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 成具有第一开口 15的第一容置腔A。例如第一容置腔A可以是梯形结构或类 似于梯形的结构,其中梯形的短边与第一基座11相接。第二部件134和第四 部件136相对设置并分别由第二部件133和第四部件135朝外一体化对称延 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 16的第二容置腔B。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 件136例如为相对设置的圆弧形,那么第二容置腔B即为两端均开口的圓弧 腔。灯管脚17经由第二开口 16进入第二容置腔B,进而经由第一开口 15进 入第一容置腔A。第二开口 16的宽度大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以便灯管脚 17能顺利进入第二容置腔B。可以理解的,第二开口 16的宽度亦可以小于灯 管脚17的直径,此种情况下,灯管脚可利用第一弹性臂131和第二弹性臂132 的可形变特征卡入第二开口 16进入第二容置腔B。另外,第一开口 15的宽度 大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当灯管脚17进入第二容置腔B后便于灯管脚17 顺利进入第一容置腔A,且第一容置腔A的最小宽度小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 径。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 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110包括第二基座12 以及至少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 第一基座;以及 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该第一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 部件,该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其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分别自该第一基座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相对设置并分别自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朝外一体化对称延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该灯管脚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第二容置腔,进而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第一容置腔;以及 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 第二基座;以及 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 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该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一缺口以及自该第一缺口两侧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该第一缺口供该第一固定件通过,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该第二固定件经由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夹持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进而带动该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收缩夹紧并固定该灯管脚; 其中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戌来
申请(专利权)人: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