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80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包括一第一基板、一间隔组件、一第二基板、一介电液体与多个介电泳粒子;第一基板包括一基底与一电极层。第一基底具有一表面。电极层配置在表面上且具有至少一电极。间隔组件配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配置在间隔组件上。间隔组件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电极适于在容置空间内形成电场。电极的多个平行第一基底的表面的截面以沿着朝向第二基板的一方向而逐渐减小。介电液体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这些介电泳粒子散布在介电液体中。各个介电泳粒子具有一颜色与一不同于第一介电常数的第二介电常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介电泳(dielectrophoresis)原理 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习知的一种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习知的显示器 100 包括一第一基板(substrate) 110、一间隔组件(partition element) 120、一第二基 板 130、一介电液体(dielectric liquid) 140 与多个介电泳粒子(dielectrophoretic particle) 150。第一基板 110 包括一第一基底(base) 112 与一第一电极层(electrode layer) 1140第一电极层114配置在第一基底112上且具有多个呈现白色的第一电极 (electrode) 114a。各个第一电极114a为一长方体。间隔组件12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第二基板130配置在间隔组件120上。间隔组件120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 130之间形成多个容置空间(accommodating room)Sl。各个容置空间Sl可视为一画素单 元。第二基板130包括一第二基底132与一第二电极层134,且第二电极层134配置在第二 基底132上。介电液体140配置在这些容置空间Sl内。介电液体140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 (dielectric constant)与透光性。这些介电泳粒子150散布在介电液体140中。呈现黑 色的各个介电泳粒子150具有一第二介电常数,且第二介电常数小于第一介电常数。图2A是图1的显示器的这些画素单元的其中之一处于一第一运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显示器这些画素单元的其中之一处于一第二运作状态的示意图。请参考图 2k,就此容置空间Sl (亦即此画素单元)而言,当画素单元处于第一运作状态时,第一基板 110与第二基板130在容置空间Sl内形成不均勻电场El,且这些介电泳粒子150会朝向电 场El的强度较弱的区域移动。此时,这些介电泳粒子150覆盖这些第一电极114a,使得使 用者从图2A所示的观视方向Dl观看此画素单元呈现黑色。请参考图2B,就上述容置空间Sl而言,当画素单元处于第二运作状态时,第一基 板110在容置空间Sl内形成另一种不均勻电场E2,且这些介电泳粒子150会朝向电场E2 的强度较弱的区域移动。此时,这些介电泳粒子150不会覆盖这些第一电极114a,使得使用 者从图2B所示的观视方向Dl观看此画素单元呈现白色。然而,现有习知的显示器100的第一基板110的各个第一电极114a为长方体,所 以上述画素单元在第一运作状态(见图2A)时,各个第一电极114a与第二电极层134之间 的电场El的不均勻性(non-uniformity)较低(亦即,在各个第一电极114a附近的电场强 度与在第二电极层134附近的电场强度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现有习知的显示器100的 介电泳粒子150所受的介电泳力较小进而移动速度较慢。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显示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 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 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显示器,实属当前重要研 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显示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 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 显示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显示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 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显示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显示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运作时内部电场的不均勻性较高,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底,具有一表面;以及一第一电极层, 配置在该表面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一间隔组件,配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一第二基板, 配置在该间隔组件上,其中该间隔组件在该第一基底的该表面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至少 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电极适于在该容置空间内形成电场,且该第一电极的多个平行该表面 的截面以沿着朝向该第二基板的一方向而逐渐减小;一介电液体,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其 中该介电液体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以及多个第一介电泳粒子,散布在该介电液体中,其中 各该第一介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一颜色与一第二介电常数,且该第二介电常数不同于该第一 介电常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基底与一第二电极层,且该第二 电极层配置在该第二基底上。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更包括多个电泳粒子,散布在该介电液体中,其中各该电泳 粒子具有一第二颜色,且该第二颜色不同于该第一颜色。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更包括多个第二介电泳粒子,散布在该介电液体中,其中各 该第二介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二颜色与一第三介电常数,该第二颜色不同于该第一颜色,该 第二介电常数大于该第一介电常数,该第三介电常数小于该第一介电常数,且各该第二介 电泳粒子的形状不同于各该第一介电泳粒子的形状。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各该第一介电泳粒子与各该第二介电泳粒子之一的形 状为棒状,且各该第一介电泳粒子与各该第二介电泳粒子的另一的形状为球状。前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该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二颜色,且该第二颜色不同于该第一颜色。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其运作时内部电场的不均勻性较高。该显示器包括一第一基板、一间隔组件、一第二基板、一介电液体与多个第一介电 泳粒子。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与一第一电极层。第一基底具有一表面。第一电极层配 置在表面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间隔组件配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配置在间隔组 件上。间隔组件在第一基底的表面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第一电极适于在 容置空间内形成电场。第一电极的多个平行第一基底的表面的截面以沿着朝向第二基板的一方向而逐渐减小。介电液体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这些第一介电泳 粒子散布在介电液体中。各个第一介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一颜色与一第二介电常数,且第二 介电常数不同于第一介电常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板包括一第二基底与一第二电极层,且第 二电极层配置在第二基底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器更包括多个电泳粒子(electrophoretic particle)。这些电泳粒子散布在介电液体中。各个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二颜色,且第二颜色 不同于第一颜色。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器更包括多个第二介电泳粒子。这些第二介 电泳粒子散布在介电液体中。各个第二介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二颜色与一第三介电常数。第 二颜色不同于第一颜色。第二介电常数大于第一介电常数,且第三介电常数小于第一介电 常数。各个第二介电泳粒子的形状不同于各个第一介电泳粒子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底,具有一表面;以及一第一电极层,配置在该表面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一间隔组件,配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一第二基板,配置在该间隔组件上,其中该间隔组件在该第一基底的该表面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至少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电极适于在该容置空间内形成电场,且该第一电极的多个平行该表面的截面以沿着朝向该第二基板的一方向而逐渐减小;一介电液体,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介电液体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以及多个第一介电泳粒子,散布在该介电液体中,其中各该第一介电泳粒子具有一第一颜色与一第二介电常数,且该第二介电常数不同于该第一介电常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凯丞王子铭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