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38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VA纤维和动物绒毛纤维伴纺得到第一单纱;将PVA纤维和涤纶纤维伴纺得到第二单纱;将第一单纱和第二单纱混纺得到混纺纱;将混纺纱织造得到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面料;将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面料置于退维溶液中进行退维处理,其中,退维溶液包括过氧化氢、四乙酰乙二胺和二氧化硅;再经过漂洗和烘干,得到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本申请在退维处理的同时改善了动物绒毛纤维的毡缩现象,得到的织物轻薄透气、保暖性能好、强度高,且毡缩率低。且毡缩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VA纤维,即聚乙烯醇纤维,是一种水溶性合成纤维。在纺织行业,PVA纤维可与其他纤维伴纺,然后在纺织加工后经过退维处理,即用水溶解PVA纤维,得到轻薄的细纱高档纺织品。
[0003]授权公开号为CN102121181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绒毛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针织物退维,退维温度93~97℃,退维时间10~20分钟,排水、脱水后再次退维,退维温度维持在93~97℃范围内;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3)加入丝光整理剂升温至45~55℃浸泡15~30分钟;4)缩绒,漂洗,烘干;针织物为水溶性PVA短纤维与动物绒毛纤维混纺生产的粗纺或半精纺毛衫制品。然而,由于羊毛等动物绒毛的纤维表面通常具有鳞片层,在高温条件下,鳞片张开并相互缠绕,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纤维之间相互靠近,导致毛织物在水洗过程中容易出现毡缩现象,即俗称的“缩水”。采用相关技术方案,退维温度高于90℃,在如此高温下,动物绒毛纤维容易出现毡缩现象。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使退维步骤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降低加工出的织物的毡缩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工艺中的退维步骤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使得加工出的织物毡缩率低。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单纱的制备:取PVA纤维和动物绒毛纤维,经过伴纺得到第一单纱;(2)第二单纱的制备:取PVA纤维和涤纶纤维,经过伴纺得到第二单纱;(3)混纺纱的制备:将第一单纱和第二单纱并合,经过混纺得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4)织造:将所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进行织造,得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5)退维处理:将所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置于退维溶液中进行退维处理,所述退维溶液包括过氧化氢;(6)漂洗、烘干,得到所述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含有PVA纤维的混纺纱织造得到混纺面料后,使用退维
溶液对PVA纤维进行溶解,从而增加动物绒毛纤维之间以及涤纶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混纺面料更加轻薄,且透气性更好,捻度降低使面料更加柔软、蓬松,进而提高面料的保暖性能;退维处理时,退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将PVA中的羟基氧化成羰基和羧基,将PVA的长链降解成短链,同时减弱PVA的分子内氢键作用,使PVA更容易溶于水中;另一方面,退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将动物绒毛纤维的角质层中的部分二硫键、肽键氧化水解,使角质层表面的鳞片脱落,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减少动物绒毛纤维的毡缩现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PVA纤维的重量份为10~30份,动物绒毛纤维的重量份为70~90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PVA纤维的重量份为10~30份,涤纶纤维的重量份为70~90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A在第一单纱或第二单纱中的比例越小,在退维处理时PVA越容易溶解,但是若PVA的比例过小,则退维前后的纱支数量减少不明显,不能有效地增加动物绒毛纤维之间以及涤纶纤维之间的空隙,导致面料在轻薄透气、蓬松保暖等方面的性能提升不明显;PVA在第一单纱或第二单纱中的比例越大,退维后动物绒毛纤维之间以及涤纶纤维之间的空隙越大,过大的纤维间隙会使织物的强度降低,同时过高的PVA比例也会增加退维的难度,综合考虑织物性能和生产成本,PVA在步骤(1)和步骤(2)中的重量比例控制在10~30%。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退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1%~3%。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A的降解速率和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水解速率均随退维溶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退维溶液中过氧化氢含量过高,PVA的降解速率和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水解速率的增加并不明显,且造成过氧化氢的浪费,因此退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优选为1%~3%。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退维溶液还包括四乙酰乙二胺,过氧化氢和四乙酰乙二胺的质量比为(80~100):1。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乙酰乙二胺是过氧化氢的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与双氧水解离出的过氧化氢阴离子反应,生成具有更高活性的过氧酸,过氧酸进一步释放出羟自由基,使过氧化氢对PVA的降解效率提高,从而增大PVA的溶解速率;同时过氧化氢对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水解速率提高,进而减少动物绒毛纤维的毡缩现象。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退维溶液还包括二氧化硅,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80~100):1。
[0016]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0.5~80μm,优选为5~20μ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退维过程中,二氧化硅在动物绒毛纤维的表面摩擦,使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更容易脱落,有助于减少动物绒毛纤维的毡缩现象;当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0.5~80μm时,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与动物绒毛纤维的直径尺寸相当,有助于使二氧化硅颗粒与动物绒毛纤维之间产生有效地摩擦。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退维处理为在60~80℃下以100~300rpm的转速搅拌10~30min。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温和搅拌有利于增加PVA的溶解速率,同时搅拌还能够使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更容易脱落。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退维处理在超声条件下进行。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波有助于增加PVA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从而提高退维效率;同时,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二氧化硅颗粒在动物绒毛纤维表面的摩擦更加剧烈,也有助于加快动物绒毛纤维表面鳞片的脱落速率,从而减少动物绒毛纤维的毡缩现象。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将含有PVA纤维的混纺纱织造得到混纺面料后,使用退维溶液对PVA纤维进行溶解,从而增加动物绒毛纤维之间以及涤纶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混纺织物更加轻薄,织物的透气性不低于40mm/s,且在保持透气性的同时兼顾保暖性能、织物强度和柔软性,织物的热阻可达到50m2·
k/w以上,断裂强力可达到8.0cN/dtex以上,断裂伸长率可达到10%以上;2.本申请通过在退维溶液中添加过氧化氢和四乙酰乙二胺,利用过氧化氢将PVA中的羟基氧化成羰基和羧基,将PVA的长链降解成短链,减弱PVA的分子内氢键作用,使PVA更容易溶于水中,从而降低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单纱的制备:取PVA纤维和动物绒毛纤维,经过伴纺得到第一单纱;(2)第二单纱的制备:取PVA纤维和涤纶纤维,经过伴纺得到第二单纱;(3)混纺纱的制备:将第一单纱和第二单纱并合,经过混纺得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4)织造:将所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纱进行织造,得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5)退维处理:将所述含有PVA纤维、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置于退维溶液中进行退维处理,所述退维溶液包括过氧化氢;(6)漂洗、烘干,得到所述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PVA纤维的重量份为10~30份,动物绒毛纤维的重量份为70~9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绒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PVA纤维的重量份为10~30份,涤纶纤维的重量份为70~9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亚陈海连黄振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顶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