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套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30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一种液冷套,在将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时,具有:制冷剂流路,其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能够在第三方向一侧配置散热部件;底面部,其位于所述制冷剂流路的第三方向另一侧;以及突起部,其从所述底面部向所述第三方向一侧突出,配置有一个或在第一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突起部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设置有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处的所述突起部的第三方向高度长。长。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套及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套。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用于水冷的水套。在水套中收容有散热部件。水套内部成为冷却水的流路,发热体经由散热部件被水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20382号公报
[0004]在此,水套除了要求提高冷却性能之外,还要求抑制压力损失。当压力损失变大时,根据使冷却水循环的泵的性能,有时无法确保所希望的流量。或者,为了确保所希望的流量,需要采用大型、高价的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状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确保冷却性能和抑制压力损失的液冷套。
[0006]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液冷套,在将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时,具有:制冷剂流路,其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能够在第三方向一侧配置散热部件;底面部,其位于所述制冷剂流路的第三方向另一侧;以及突起部,其从所述底面部向所述第三方向一侧突出,配置有一个或在第一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突起部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设置有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处的所述突起部的第三方向高度长。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液冷套,能够同时实现冷却性能的确保和压力损失的抑制。
附图说明<br/>[000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突起部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突起部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9是表示使用各种突起部的情况下的冷却装置的模型的模拟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符号说明)1冷却装置2液冷套3散热部件3A第三方向一方侧面4A、4B、4C、4D、4E、4F发热体20制冷剂流路21A突起部21A、21B、21C、21D、21E、21F突起部22A突起部22A、22B突起部22A、22B、22C、22D、22E、22F突起部22C、22D突起部22C、22D第二突起部22C、22D、22E、22F突起部22E、22F第一突起部22E、22F突起部23A突起部23A、23B、23C、23D、23E、23F突起部23B~23F突起部24A突起部24A、24B、24C、24D、24E、24F突起部24A~24E突起部24F突起部201第一流路202第二流路203第三流路204入口流路205出口流路210下游侧壁面部211第一倾斜部211R圆弧212顶面部213上游侧壁面部214C面220A上游侧突起部220B下游侧突起部
221第一倾斜部222第二倾斜部231第一倾斜部234C面241第一倾斜部BT底面部Vx旋涡W制冷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10]另外,在附图中,将第一方向作为X方向,将X1表示第一方向一侧,将X2表示第一方向另一侧。第一方向是沿着制冷剂W流动的方向F的方向,下游侧表示为F1,上游侧表示为F2。下游侧F1是第一方向一侧,上游侧F2是第一方向另一侧。另外,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为Y方向,将Y1设为第二方向一侧,将Y2设为第二方向另一侧。另外,将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设为Z方向,将Z1设为第三方向一侧,将Z2设为第三方向另一侧。另外,上述正交也包括从90度稍微偏离的角度的交叉。另外,上述的各方向不限定将冷却装置1组装到各种设备时的方向。
[0011]&lt;1.第一实施方式&gt;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从第二方向观察用与第二方向正交的切断面切断的状态的图。
[0012]冷却装置1具有液冷套2和散热部件3。冷却装置1是利用制冷剂W对多个发热体4A、4B、4C、4D、4E、4F(以下称为4A等)进行冷却的装置。制冷剂W是水等液体。即,冷却装置1进行水冷等液体冷却。另外,发热体既可以是6个以外的多个,也可以是单个。
[0013]液冷套2是具有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延伸的各边的长方体状。液冷套2例如是由铝等金属制成的压铸件。液冷套2在内部具有用于使制冷剂W流动的流路。
[0014]具体而言,液冷套2具有制冷剂流路20、入口流路204和出口流路205。入口流路204配置在液冷套2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呈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圆柱状。
[0015]制冷剂流路20具有第一流路201、第二流路202和第三流路203。第一流路20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一侧倾斜。第一流路201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与入口流路204的第一方向一侧端部连接。第二流路20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流路202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与第一流路201的第一方向一侧端部连接。第三流路203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另一侧倾斜。第二流路202的第一方向一侧端部与第三流路203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连接。
[0016]出口流路205配置在液冷套2的第一方向一侧端部,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第三流路203的第一方向一侧端部与出口流路205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连接。
[0017]由此,流入入口流路204的制冷剂W流入第一流路201而在第一流路201内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一侧流动,流入第二流路202而在第二流路202内向第一方向一侧流动,流入第三流路203而在第三流路203内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另一侧流动,流入出口流
路205而向液冷套2的外部排出。
[0018]在此,散热部件3是具有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各边的长方体状的平板,在第三方向上具有厚度。散热部件3例如是铜板。在未将散热部件3安装于液冷套2的状态下,第一流路201、第二流路202以及第三流路203各自的第三方向一侧露出于外部。散热部件3通过配置在第一流路201、第二流路202以及第三流路203的第三方向一侧而安装在液冷套2上。由此,第一流路201、第二流路202以及第三流路203各自的第三方向一侧不会露出到外部。
[0019]即,液冷套2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且在第三方向一侧能够配置散热部件3的制冷剂流路20。
[0020]发热体4A等在第一方向上并排配置。发热体4A等与散热部件3的第三方向一侧面3A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从发热体4A等产生的热经由散热部件3传递到在第二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套,其特征在于,在将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时,具有:制冷剂流路,其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能够在第三方向一侧配置散热部件;位于所述制冷剂流路的第三方向另一侧的底面部;以及从所述底面部向所述第三方向一侧突出的一个或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多个的突起部,在至少一个的所述突起部的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设置有向第一方向一侧且第三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长度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处的所述突起部的第三方向高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一侧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的直线相对于底面部的角度为45
°
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的突起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设有C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的突起部配置有多个,所述C面的第一方向长度在配置于最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突起部中最长。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配置多个的突起部包括配置在第一方向另一侧的至少一个上游侧突起部和配置在第一方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裕多西川和宏井上健吾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