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型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25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散热型光伏逆变器,涉及逆变器结构技术领域。本逆变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体内安装有变压主板,变压主板固定连接有散热片,变压主板顶部安装有隔框,隔框靠近进风口和出风口侧均为开口状,隔框外侧安装有电容组,隔框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风扇和散热风扇,外壳体两侧均设置有恒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的变压主板上设置贯穿状的隔框,将散热片与隔框连接,并在隔框两侧分别安装进气和出气风扇,配合恒压口的气压平衡,实现了对变压主板的全面散热,同时将变压主板的散热通风与隔框外侧的电容组分隔,实现了逆变器整体散热的同时提高了电容组的使用安全性。时提高了电容组的使用安全性。时提高了电容组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型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属于逆变器结构
,具体来说,特别涉及散热型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现在常见的发电方式之一,光伏发电的基本过程为先由太阳能板进行光电效应转换,随后直流电流通过蓄电池进行收集,再通过光伏逆变器进行直流和交流电的相互转换,并最终分配至终端使用;逆变器进行交流电转换时,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量。
[0003]公开号为CN218301985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内壳、风机和防尘组件,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外壳的内壁有间隙,内壳的侧边设有风机,而外壳上设有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包括矩形框架、滤布、压板,矩形框架契合在外壳上的矩形孔内并正对着风机,滤布贴合在矩形框架上并由压板将其压住,而压板可活动安装在矩形框架上。
[0004]该技术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逆变器中的主要结构有用于储藏电流的电容组,以及进行电压交直变换的变压主板,其中变压主板为发热主体,电容组本身发热量较小且不可过热,该逆变器将其内部的电容组和变压主板进行了集成并放置在内壳内,导致发热量大的变压主板距离电容组过近,易损伤电容使用寿命;其次,该装置设置为了内外双层的壳体结构,风道受阻,且仅通过两个风扇进行散热,使得整体散热较差。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散热型光伏逆变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现有逆变器内的变压主板距离电容组较近,采用统一散热方式进行散热,影响电容组使用寿命;同时,双层结构以及仅两风扇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导致散热效果较差。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散热型光伏逆变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变压主板,所述变压主板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变压主板顶部安装有隔框,所述隔框靠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侧均为开口状,所述隔框外侧安装有电容组,所述隔框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风扇和散热风扇,所述隔框用于阻隔所述变压主板和所述电容组;所述外壳体两侧均设置有恒压口。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于所述进风口顶端一侧安装有上短盖,所述外壳体于所述出风口一侧安装有侧板。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口为两个,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风扇相邻且一一对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风扇相邻且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恒压口连接面与所述隔框的贯穿连接面相互垂直,且所述恒压口与所述隔框的相邻侧之间相互分离。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体一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电容组适配
散热孔安装有透气轮。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气轮为两个,且所述透气轮表面均匀设置有挡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在外壳体内部安装变压主板的一侧设置隔框,将隔框两侧贯穿,在两侧贯穿侧分别安装进气风扇和散热风扇,并在外壳体处适配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辅以两侧的恒压口,配合变压主板上安装的散热片的主动散热,形成散热风道,实现了对变压主板的全面散热;
[0016]2、通过将变容组安装在隔框外侧,将变压主板工作时的热量与散热时带入的粉尘与变容组进行分隔,同时在外壳体一侧适配透气轮开设了散热孔,连同对变压主板的散热,满足了逆变器散热的整体需求的同时保证了电容组的使用安全,提高了电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图1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图2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壳体;2、进风口;3、出风口;4、散热孔;5、恒压口;6、变压主板;7、隔框;8、散热片;9、进气风扇;10、散热风扇;11、电容组;12、透气轮;13、侧板;14、上短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型光伏逆变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一侧开设了两个进风口2,外壳体1在远离进风口2的一侧设置了出风口3,外壳体1在进风口2的一侧设置了一组散热孔4,且外壳体1在进风口2和出风口3连接面垂直两侧的同一端均设置了恒压口5。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体1内部一侧安装了变压主板6,变压主板6顶部一侧设置了隔框7,隔框7内部固定连接了散热片8,散热片8优选为铝制散热鳍片,散热片8与变压主板6进行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外壳体1两侧的恒压口5在横向连通时与隔框7相互分离(见图3),即隔框7的一端与恒压口5相邻侧为相互分隔状态,此结构的目的是在平衡风压时,外壳体1两侧的进气不受隔框7的影响;
[0026]隔框7一侧在进风口2处适配安装了两个进气风扇9,进气风扇9通过进风口2进风,并灌入隔框7内,隔框7在进风口2和出风口3方向上的两侧均为开口状,即在进风口2和出风口3连通面上处于贯穿状态,便于进气风扇9气流的灌入,同时隔框7在靠近恒压口5的一侧安装了散热风扇10,散热风扇10和进气风扇9的共同转动构成了完整的散热通道,配合两侧开口的隔框7以及内部安装的散热片8,对变压主板6进行了全面的散热处理,提高了对变压
主板6的散热效果;
[0027]外壳体1内部在隔框7的一侧安装了电容组11,变压主板6在进行交直变换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通过隔框7对变压主板6的散热进行与电容组11的阻隔,电容组11本身用于接收和储存交直转换前后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其发热有限,但其使用寿命受高热影响,故通过隔框7与变压主板6进行分离,隔框7内变压主板6的热量被进气风扇9和散热风扇10及时排出后,有效避免了隔框7内变压主板6散发的热量对电容组11的影响;电容组11靠近散热孔4处安装了透气轮12,透气轮12表面固定连接了大量挡片,用于在排出电容组11内的基本热量的同时避免粉尘进入电容处,需要说明的是,隔框7在进行隔热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气流量较大带入逆变器内部的粉尘对电容组11的影响,即隔框7既阻隔热量也阻隔粉尘,提高了电容组11使用时的安全性。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体1在出风口3的一侧的侧板13通过螺丝与外壳体1主体进行连接,外壳体1在进风口2顶部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了上短盖14,侧板13和上短盖14均通过螺丝与外壳体1可拆卸连接,气流进出位置的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型光伏逆变器,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述外壳体(1)内安装有变压主板(6),所述变压主板(6)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所述变压主板(6)顶部安装有隔框(7),所述隔框(7)靠近所述进风口(2)和所述出风口(3)侧均为开口状,所述隔框(7)外侧安装有电容组(11),所述隔框(7)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风扇(9)和散热风扇(10),所述隔框(7)用于阻隔所述变压主板(6)和所述电容组(11);所述外壳体(1)两侧均设置有恒压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型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于所述进风口(2)顶端一侧安装有上短盖(14),所述外壳体(1)于所述出风口(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隽伟张毅李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科大数字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