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及设在地块上的水肥滴灌控制系统,所述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相邻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水从蓄水池输送至溶解池的第一水泵、将水从溶解池输送至原液池的第二水泵,将水从原液池输送至待用池的第三水泵,溶解池内还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高压爆氧或搅拌装置,原液池内还设有的过滤网、第二液位控制器,水肥滴灌控制系统包括水肥管道、过滤器、控制阀门、水泵、第三液位控制器、原有滴灌系统。通过该装置可将传统有机肥堆肥大量高效转变为适合现代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液态有机肥,并能实现高效大量的低成本自动化灌施。动化灌施。动化灌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生产
,具体为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有机堆肥中含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元素和有益微生物,肥料持效期长,可改良土壤结构,并且施用有机肥种植的瓜果蔬菜品质好。有机堆肥原材料成本低、原料易得,将有机肥原料加入辅料及发酵专用微生物菌种,通过充分腐熟发酵后就可制成堆肥,常作为种植瓜果蔬菜的基肥使用。
[0003]但是在蔬菜生长中后期,或是生长期较长的茄果类蔬菜和果树挂果后,仍需要补充大量的肥料,及时追肥,才能保证植株营养供给充足,防止植株早衰,大大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此时作物已经生长成型无法进行高效且大份量的有机肥料补充。
[0004]此外,市面可用于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追肥的商品化肥料分为两种:一是有机水溶肥。有机水溶肥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小剂量使用或间接性使用效果不明显,大量连续使用生产成本增加。二是化肥。长期大量使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微量元素缺乏,不利于土壤可持续性发展,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对上述追肥的两种商品化肥料,传统追肥方式是购买水溶有机肥或者化肥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施肥,存在成本高,不能完美高效利用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追施有机肥。
[0005]为此,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可低成本、完美高效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利用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达到追施有机肥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旨在解决传统追肥方式通过购买水溶有机肥或者化肥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施肥,存在成本高,不能完美高效利用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追施有机肥的问题。该装置可大量使用商品化有机水溶肥,宜可简单高效的将传统有机堆肥大量简易转化为液态有机肥使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及设置在地块上的水肥滴灌控制系统,所述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相邻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水从蓄水池输送至溶解池的第一水泵、将水溶物从溶解池输送至原液池的第二水泵,将液态肥从原液池输送至待用池的第三水泵,所述待用池和水肥滴灌控制系统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用于过滤待用池的液态肥的第三过滤器;所述溶解池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充分搅拌溶解原料的高压爆氧或搅拌装置,所述原液池内还设有用于过滤的两个过滤网、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二液位控制器,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套在第二过滤网
内;所述待用池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三液位控制器;所述水肥滴灌控制系统包括水肥管道、控制阀门、水泵、液位控制器、原有滴灌系统,所述水肥管道呈网状分布于地块上形成管网,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水肥管道上,原有滴灌系统与水肥管道连接,通过原有滴灌系统控制水肥滴灌控制系统的运作。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均为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目为100目,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目为150目,所述第三过滤器安装在待用池和水肥滴灌系统之间的管道上,且第三过滤器的过滤孔目为200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管在溶解池内,出水管在原液池的第一过滤网内,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管在原液池的第二过滤网外。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一次安装可使用多年,在实际生产中,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保障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购买商品有机水溶肥成本投入,提高施肥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的结构框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池,2、溶解池,3、原液池,4、待用池,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第三水泵,8、第三过滤器,9、第一液位控制器,10、第二液位控制器,11、第一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3、水肥管道,14、控制阀门,15、第三液位控制器。
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号”、“二号”、“三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蓄水池1、溶解池2、原液池3、待用池4,及设置在地块上的水肥滴灌控制系统,所述蓄水池1、溶解池2、原液池3、待用池4相邻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水从蓄水池1输送至溶解池2的第一水泵5、将水溶物从溶解池2输送至原液池3的第二水泵6,将液态肥从原液池3输送至待用池4的第
三水泵7,所述待用池4和水肥滴灌控制系统之间的管道还设有用于过滤储存在待用池4的液态肥的第三过滤器8。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溶解池2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一液位控制器9、用于充分搅拌溶解原料的高压爆氧或搅拌装置,所述原液池3内还设有用于过滤的2个过滤池、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二液位控制器10,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包括第一过滤网11、第二过滤网12,所述第一过滤网11套在第二过滤网12内,通过第一过滤网11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第二过滤网12进行第二次过滤。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用池4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加入合适比例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所述待用池4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三液位控制器15。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肥滴灌控制系统包括水肥管道13、控制阀门14、第三水泵7、第三液位控制器15、原有滴灌系统,所述水肥管道与待用池4连接,并呈网状分布于地块上形成管网,所述控制阀门14设置在与待用池4连接的水肥管道13的输出端上,用于调节水肥混合比例,所述原有滴灌系统与水肥管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有机堆肥转化为液态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及设置在地块上的水肥滴灌控制系统,所述蓄水池、溶解池、原液池、待用池相邻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水从蓄水池输送至溶解池的第一水泵、将水溶物从溶解池输送至原液池的第二水泵,将液态肥从原液池输送至待用池的第三水泵,所述待用池和水肥滴灌控制系统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用于过滤待用池的液态肥的第三过滤器;所述溶解池内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充分搅拌溶解原料的高压爆氧或搅拌装置,所述原液池内还设有用于过滤的两个过滤网、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二液位控制器,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套在第二过滤网内;所述待用池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位的第三液位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莎莎,胡晓燕,王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卫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