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76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包括:一驱动装置;一第一齿轮,连接在该驱动装置;一第二齿轮,连接在该第一齿轮;及一导螺杆,该导螺杆的一端装设于第二齿轮;其中,驱动装置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再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因而旋转,并驱使导螺杆旋转,导螺杆上套设有一螺帽,该螺帽是由导螺杆的旋转而可在导螺杆上相对移动,当螺帽移动出导螺杆的一螺纹区域后,螺帽会因导螺杆二端中任一端所具有的限位块所限制移动,螺帽与导螺杆于是呈半脱离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藉助螺纹与螺帽之间的接触行为及较稳定的定位特性,制造出低噪音、高稳定性的控制机构,可以很方便地在各系统上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简单的机构、 低噪音、且不需有复杂的控制单元条件下,达成切换滤光片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摄影机无论是使用CCD或者是CMOS的感测元件,为求在白天与黑夜的影像撷 取状态维持较佳的状态,需要在黑夜与白天的两段使用状态下做切换滤光片的动作,以期 在白天维持较高的影像真实性,在夜晚一样能清楚地运作。因此,这是一个普遍搭配摄影装 置上的一种具切换滤光片功能的结构。然而,一个可以达成切换滤光片的切换机构其控制方法有很多,从控制的角度来 看,大致上可区分成两种A.封闭性回路控制法此为具有回馈信号的控制方式,也就是在控制马达运动, 马达带动机构后,被控制的机构到达一定的位置或条件,即回馈信号到达控制单元,以调整 马达控制的状态。这样的控制方式能掌握动装置的状态,是一种稳定的方法;但缺点是成本 较为昂贵,设计上空间不易减小。B.开放性回路控制法这样的控制方法仅是单向的藉由马达驱动机构,由输入单 元进行主动控制,并无法得知被控制装置的状态;这样的装置简单、廉价,无需特别的控制 器及回馈机构,当然,相对地,这样的机构经常遭遇到的问题是,在没有位置侦测装置(如 开关、感应器)的前提下,当从动装置受到阻碍时,若无法断开致动装置(如马达)与被动 装置之间的运动关系,最终将导致运动链当中的装置受损,可能是马达或是传动机构(马 达的机会是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断开与结合的机制必然存在于这样的控制 机构中,应用摩擦力拘束控制的方式经常被使用,也因此噪音自然伴随产生。此方法的优点 是,可以用较小、较简单的机构达成动作目标,成本也相对低廉;但,有先天上无法克服的控 制缺点,就是无法掌握被控制物的状态以及噪音问题。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经验,特别提出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希企 能解决上述的各项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切换机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应用于摄影装置 的切换机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切换机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 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 结构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切换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 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切换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简单的机构、低噪音、且不 需有复杂的控制单元条件下,达成切换滤光片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长期以来对于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一直存在稳定性及噪音上的困扰,因此,若能 够从设计的角度维持住开放性回路控制的优点,同时解决掉衍生的缺点,将对产品的品质 及竞争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本专利技术的构想主要是希望藉助螺纹与螺帽之间较精细的接触行 为以及较稳定的定位特性,搭配蜗杆蜗轮高减速比的效果,制造出一组低嗓音、高稳定性的 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并可以很方便地在各系统上运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 出的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包括一驱动装置;一第一齿轮,连接在该驱动装 置;一第二齿轮,连接在该第一齿轮;及一导螺杆,该导螺杆的一端装设该第二齿轮;其中, 驱动装置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再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二齿 轮,第二齿轮因而旋转,并驱使导螺杆旋转,导螺杆上套设有一螺帽,该螺帽是由导螺杆的 旋转而可在导螺杆上相对移动,当螺帽移动出导螺杆的一螺纹区域后,螺帽会因导螺杆二 端中任一端所具有的限位块所限制移动,螺帽与导螺杆于是呈半脱离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螺帽连接一平移机构,该平移机 构连接至一滤光片与一玻璃片,当螺帽在导螺杆上移动时,即可直接驱动平移机构,再者可 以移动该滤光片与该玻璃片至一定位置,该位置是相对于螺帽与导螺杆呈半脱离状态的位 置。前述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滤光片或该玻璃片前方更设置一 透镜,滤光片或玻璃片的后方更设置一影像撷取装置。前述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 CXD感光元 件与一印刷线路板。前述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 CMOS感光 元件与一印刷线路板。前述的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是一马达。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包括一驱动装置;一第一齿轮,连接 在该驱动装置;一第二齿轮,连接在该第一齿轮;及一导螺杆,该导螺杆的一端装设于第二 齿轮;其中,驱动装置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再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 驱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因而旋转,并驱使导螺杆旋转,导螺杆上套设有一螺帽,该螺帽是 由导螺杆的旋转而可在导螺杆上相对移动,当螺帽移动出导螺杆的一螺纹区域后,螺帽会 因导螺杆二端中任一端所具有的限位块所限制移动,螺帽与导螺杆于是呈半脱离状态。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 效果本专利技术藉助螺纹与螺帽之间较精细的接触行为以及较稳定的定位特性,搭配蜗杆蜗 轮高减速比的效果,制造出一组低嗓音、高稳定性的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并可以很方便地 在各系统上运用。1.本专利技术使用蜗杆蜗轮做为减速齿轮增加减速比,应用在此切换机构上可提高运 动的可靠度。2.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可以缩小,因此可以很容易将此设计模组化,成为一个在开 放性回路控制上一个廉价、可靠和利用性高的模组。3.本专利技术如果将此模组应用在直线往复运动上,仅需控制螺杆的距离及螺帽限制 的位置,即可决定出往复运动机构的行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包括一驱动装 置;一第一齿轮,连接在该驱动装置;一第二齿轮,连接在该第一齿轮;及一导螺杆,该导螺 杆的一端装设于第二齿轮;其中,驱动装置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再 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因而旋转,并驱使导螺杆旋转,导螺杆上套设 有一螺帽,该螺帽是由导螺杆的旋转而可在导螺杆上相对移动,当螺帽移动出导螺杆的一 螺纹区域后,螺帽会因导螺杆二端中任一端所具有的限位块所限制移动,螺帽与导螺杆于 是呈半脱离状态。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 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驱动装置;一第一齿轮,连接在该驱动装置;一第二齿轮,连接在该第一齿轮;及一导螺杆,该导螺杆的一端装设该第二齿轮;其中,驱动装置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再利用螺纹驱动的方式驱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因而旋转,并驱使导螺杆旋转,导螺杆上套设有一螺帽,该螺帽是由导螺杆的旋转而可在导螺杆上相对移动,当螺帽移动出导螺杆的一螺纹区域后,螺帽会因导螺杆二端中任一端所具有的限位块所限制移动,螺帽与导螺杆于是呈半脱离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泰国王文琪林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