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99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吊装起重方法,是在横隔舱的A、B面均设置主钩吊环,利用A、B两面主钩在翻身过程中的受力动态变化最终达到均衡一致的特性,从而避免了现有起重技术中增加扶正副钩时出现的钢丝绳斜拉和空钩配重等违章作业问题,充分保障了起重作业的安全性,由于A、B面上的主钩吊点对称于横隔舱重心设置,横隔舱翻至垂直竖立时,能保持很好的水平和垂直精度,因此入坞搭载时不需要用副钩进行扶正,同时提高了横隔舱的吊装定位精度和吊装效率。装效率。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膜型LNG船液货舱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双壳体设计,横隔舱同样为双壳结构设计,目的是确保大舱内围护系统的安全。横隔舱在分段制造、运输及总组等各阶段均以舱壁为基面卧态搁置,在入坞搭载时需要用龙门吊对其进行翻身、转向等起重作业,由于横隔舱上口没有平台及缺少纵隔板,吊环无法布置在重心处,因此只能设置在前后舱壁板上(即A、B面),目前船厂通常的做法是在一侧横舱壁上口设置主钩吊环,另一侧横舱壁下口设置副钩吊环,横隔舱在翻身、转向至搭载方向后,除了#3主钩外,必须用#2钩挂在副钩处进行扶正(即让横隔舱保持垂直),同时需对#1钩进行配重,使得#1、#2钩之间的吊重差满足要求,但这种挂钩方式本身并不符合龙门吊的起重工况要求,其一是副钩处的钢丝绳存在较大的斜拉角,其二是1#钩的配重因无法做到动态调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2111262029.3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段的落地翻身方法,该专利技术利用工装在横隔舱总段起吊翻身过程中使用落地翻身的方法,以解决集装箱船横隔舱的吊装超限的问题,而本申请中薄膜型LNG船横隔舱中由于横隔舱上口没有平台及缺少纵隔板,吊环无法布置在重心处,该方法不适用于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吊装工艺方案中存在的起重安全隐患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吊装起重方法,不仅可提高横隔舱吊装效率,同时也使起重作业满足龙门吊的使用要求,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设置主钩吊环,以横隔舱一侧的舱壁为基面将横隔舱卧态搁置在搁墩上,以横隔舱一侧的舱壁为基面将横隔舱卧态搁置在搁墩上,所述横隔舱与搁墩接触的舱壁为A面,与所述的A面相对设置的前舱壁为横隔舱的B面,在A面的上口设置有翻身主钩吊环,在所述B面的上口设置主钩吊环;
[0008]步骤2,设置翻身副钩吊环,在所述B面的下口处设置所述翻身副钩吊环;
[0009]步骤3,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与现有龙门吊的上小车和下小车的吊钩通过钢丝绳连接;
[0010]步骤4,横隔舱的翻身作业,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同步缓慢提升所述横隔舱,脱离搁墩约200mm高度后检查吊索具的受力情况,在检查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继续提升横隔舱至一定高度;
[0011]步骤5,横隔舱的转向作业,保持主钩吊环不动,副钩吊环缓慢下降将横隔舱逐渐
翻身,翻身过程中,随着角度的变化,横隔舱的A、B两个面上的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钢丝绳高度落差逐渐变小,待横隔舱翻至直立状态时,横隔舱A、B两个面的舱壁上的翻身主钩吊环和主钩吊环的受力达到均衡一致,随后将副钩钢丝绳松掉后卸下,龙门吊的下小车吊钩旋转90
°
,将横隔舱旋转至与船舶建造方向一致后停止;
[0012]步骤6,横隔舱搭载作业,将横隔舱吊装起重到指定位置入坞搭载时,吊点重心与横隔舱结构重心在一条垂向线上,龙门吊的下小车的3#钩挂在A、B两个面上的翻身主钩吊环和主钩吊环;
[0013]步骤7,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完成。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根据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和副钩吊环的不同载荷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钢丝绳和卸扣等吊索具;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的吊索具挂在现有龙门吊的下小车吊钩上(#3钩),副钩吊索具挂在龙门吊的上小车吊钩上(#1/#2钩),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高度为该净空高度>横隔舱所需的翻身高度。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6中,入坞搭载时,此时的吊点重心与横隔舱结构重心在一条垂向线上,仅用下小车吊钩上(3#钩)挂在A、B两个面上的主钩吊索具进行起重作业。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A面上的翻身主钩的在翻身全过程均受力,B面上的主钩吊环在横隔舱翻身至竖立状态和搭载时受力。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面的翻身主钩吊环总载荷≥横隔舱起吊重量,B面主钩吊环总载荷是A面吊环的一半,吊环数量与A面相等。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身副钩吊环总载荷、数量与横隔舱B面上的主钩吊环相同。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挂在横隔舱的A、B面上的翻身主钩吊环、主钩吊环的主钩钢丝绳长度相同。
[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身主钩吊环和所述主钩吊环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0022]本专利技术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吊装起重方法在船舶建造的实践中,经过使用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吊装起重方法,利用A、B两面主钩在翻身过程中的受力动态变化最终达到均衡一致的特性,从而避免了现有起重技术中增加扶正副钩时出现的钢丝绳斜拉和空钩配重等违章作业问题,充分保障了起重作业的安全性。
[0024](2)本专利技术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吊装起重方法,由于A、B面上的主钩吊点对称于横隔舱重心设置,横隔舱翻至垂直竖立时,能保持很好的水平和垂直精度,因此入坞搭载时不需要用副钩进行扶正,同时提高了横隔舱的吊装定位精度和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原有横隔舱搭载起重方法。
[0027]图2本专利技术的横隔舱翻身、转向及搭载起重方法
[0028]图3本专利技术的横隔舱翻身、转向及搭载起重方法的C向视图
[0029]图中标号表示为:1

翻身主钩吊环、2

主钩吊环、3

翻身副钩吊环、4

上小车、5

下小车、6

卸扣、7

上口、8

下口、9

临时配重、10

钢丝绳、11

扶正副钩12

翻身过程不受力、13

翻身过程受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翻身主钩吊环(1)和主钩吊环(2),以横隔舱一侧的舱壁为基面将横隔舱卧态搁置在搁墩上,所述横隔舱与搁墩接触的舱壁为A面,与所述的A面相对设置的前舱壁为横隔舱的B面,在A面的上口设置有翻身主钩吊环(1),在所述B面的上口(7)设置主钩吊环(2);步骤2,设置翻身副钩吊环(3),在所述B面的下口(8)处设置所述翻身副钩吊环3;步骤3,所述翻身主钩吊环(1)、主钩吊环(2)和副钩吊环(3)与现有龙门吊的上小车(4)和下小车(5)的吊钩通过钢丝绳(10)和卸扣(6)连接;步骤4,横隔舱的翻身作业,所述翻身主钩吊环(1)、主钩吊(2)环和副钩吊环(3)同步缓慢提升所述横隔舱至一定高度;步骤5,横隔舱的转向作业,保持主钩吊环(2)不动,副钩吊环(3)缓慢下降将横隔舱逐渐翻身,翻身过程中,随着角度的变化,所述翻身主钩吊环(1)、主钩吊环(2)的钢丝绳(10)之间高度落差逐渐变小,待横隔舱翻至直立状态时,翻身主钩吊环(1)和主钩吊环(2)的受力达到均衡一致,随后将副钩吊环(3)的钢丝绳(10)松掉后卸下,龙门吊的下小车(5)吊钩旋转90
°
,将横隔舱旋转至与船舶建造方向一致后停止;步骤6,横隔舱搭载作业,将横隔舱吊装起重到指定位置入坞搭载时,吊点重心与横隔舱的结构重心在一条垂向线上,吊点的重心对称于横隔舱重心设置,主钩吊点龙门吊的下小车(5)挂在A、B两个面上的翻身主钩吊环(1)和主钩吊环(2)进行起重作业;步骤7,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型LNG船横隔舱的吊装起重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飞吴佩孙辉庄劲松金健博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