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90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以及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推入腔,所述负压腔与所述推入腔之间设有一开口;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头和设置在所述针头一端的翼状突出部,以及与所述翼状突出部连接的密封部,所述翼状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推入腔内,所述密封部位于开口,用于将所述负压腔密闭;以及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内,并与所述密封部抵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外侧,所述推杆与所述负压腔的壳体滑动密封连接。本申请采用按压推入式的操作方式进针,且通过预先设为负压的负压腔吸取鼓室内积液,便于操作人员单手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便于操作。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鼓膜穿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病,常发作于感冒后,坐飞机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常见耳堵闷,听力下降的症状,其原因是中耳鼓室积液导致。临床上经常应用鼓膜穿刺技术,抽出中耳积液,缓解症状,治疗中耳炎。
[0003]随着耳内镜在耳科的推广使用,使鼓膜穿刺抽液成为耳科门诊常见且简单可靠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施行鼓膜穿刺术,大都是在耳内窥镜下以注射器完成穿刺。操作者一手持耳内窥镜,一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鼓室内,抽出积液,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只能单手抽吸注射器,稳定性较差,易将注射器针头带出,或针头晃动造成鼓膜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该穿刺针的操作便利,便于操作者单手使用,操作过程中可避免针头晃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以及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推入腔,所述负压腔与所述推入腔之间设有一开口;
[0007]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头和设置在所述针头一端的翼状突出部,以及与所述翼状突出部连接的密封部,所述翼状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推入腔内,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负压腔密闭;以及
[0008]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内,并与所述密封部抵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外侧,所述推杆与所述负压腔的壳体滑动密封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穿刺针的翼状突出部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穿刺针的翼状突出部通过管状连接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所述管状连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11]可选地,所述负压腔与所述推入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隔板,且所述开口的形状设置为圆形。
[0012]可选地,所述密封部的形状设置为圆板状,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厚度。
[0013]可选地,所述推入腔的一端设有套管,至少部分所述针头位于所述套管内。
[0014]可选地,所述针头的端部与所述套管的端面齐平。
[0015]可选地,所述翼状突出部与推入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5cm。
[0016]可选地,所述套管的长度为5cm。
[0017]可选地,所述推杆的位于所述负压腔外侧的一端设有圆盘状手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申请的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采用按压推入式的操作方式进针,且通过预先设为负压的负压腔吸取鼓室内积液,便于操作人员单手使用,且操作过程中可避免针头晃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本申请也不再需要负压吸引器即可完成鼓膜穿刺抽液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示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本使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在本申请公开的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0、穿刺针20和推杆30,壳体10内形成有负压腔101和推入腔102,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之间通过开口10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形成有两个圆柱形腔室,该两个圆柱形腔室分别为负压腔101和推入腔102,且负压腔101的直径大于推入腔102的直径,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之间设有开口103,即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相邻处的板体上设有开口103,以使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连通。
[0026]穿刺针20包括针头201、翼状突出部202和密封部203,针头20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为针刺端,翼状突出部202位于针头201的另一端,密封部203与翼状突出部202连接,且翼状突出部202位于推入腔102内,密封部203位于开口103处,用于将开口103封闭,从而使负压腔101密封。针头201的针刺端与推入腔102连通,即针头201的中空结构延伸至翼状突出部202的表面。
[0027]推杆30为杆状结构,其一端位于负压腔101内与密封部203的表面抵接,推杆30的另一端位于负压腔101的外侧,即在壳体10远离推入腔102的一侧表面设有通孔,以使推杆3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0位于其外侧,推杆30与壳体10为滑动密封连接,使得推杆30可相对于壳体10移动,并保持壳体10负压腔101的密封效果。
[0028]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时,预先对负压腔101进行抽真空处理,例如可以在产品出厂前对负压腔101进行抽真空处理。此时,由于密封部203将开口103密闭,使得负压腔101保持为负压状态。操作人员将穿刺针20刺入鼓室后,按动推杆30,使推杆30推动密封部203向上方移动,从而密封部203推动翼状突出部202向上方移动,进而针头201向上方移动进入鼓室内。如图2所示,推杆30移动后,密封部203将开口103打开,使得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导通,由于针头201的针刺端与推入腔102连通,从而鼓室内的积液可被吸入推入腔102内。
[0029]本申请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采用按压推入式的操作方式进针,且通过预先设为负压的负压腔吸取鼓室内积液,便于操作人员单手使用,且操作过程中可避免针头晃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本申请也不再需要负压吸引器即可完成鼓膜穿刺抽液的操作。
[0030]在一个示例中,翼状突出部202通过多个连杆204与密封部203连接,使得密封部
203与翼状突出部202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使推入腔102的长度增大,进而增大推入腔102的体积,使积液能够全部被吸入推入腔102。
[0031]如图3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翼状突出部202通过管状连接部205与密封部203连接,管状连接部20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06,以使针头201的针刺端与推入腔102连通。
[0032]在一些示例中,负压腔101与推入腔102之间设有隔板,开口103开设于所述隔板,开口103的形状为圆形,密封部203的形状也相应设置为圆形,以使密封部203能够封闭开口103。进一步地,密封部203的形状为圆板形,并且密封部203的厚度大于开口103的厚度,从而密封部203能够可靠的封闭开口103。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部203可以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以通过弹性橡胶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开口103的边缘紧密接触,实现对开口103的密封。或者在密封部203的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负压腔以及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推入腔,所述负压腔与所述推入腔之间设有一开口;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头和设置在所述针头一端的翼状突出部,以及与所述翼状突出部连接的密封部,所述翼状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推入腔内,所述密封部位于开口,用于将所述负压腔密闭;以及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内,并与所述密封部抵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外侧,所述推杆与所述负压腔的壳体滑动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翼状突出部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密封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翼状突出部通过管状连接部与所述密封部连接,所述管状连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入式真空鼓膜穿刺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