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6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梯形槽,所述三个梯形槽内设置有三个梯形块,所述三个梯形块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与电源切换装置。通过三个梯形槽、横杆、三个梯形块之间的相互卡合,使得主电源接触器、电源切换装置、备用电源接触器能很好的固定,同时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拆卸,而且拆卸时不需要拧螺丝,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员漏装螺丝导致装置松动。通过第一横轴、第二横轴与U形板的内部相切使主电源与备用电源能很好的同步切换,很好的降低了自动转换时松动和卡滞导致推不上去,同时也方便了操作人员检修和更换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成,用于检测电源电路,并将一个或多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到另一个电源的电器。是一种性能完善、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000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通过两台断路器之间具有可靠的机械联锁装置和电气联锁保护,彻底杜绝了两台断路器同时合闸的可能性,使得主电源因故突然断电时,通过机械联锁装置自动连接到备用的电源上,但有时机械连锁机置因松动和卡滞导致推不上去,不能很好的进行主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切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申请号为“CN201510700285.4”,其通过两个传动臂上对应所述的拨杆处均设置有卡槽,各拨杆在随传动盘转动的过程中,可在相对应的卡槽内滑动,且两个拨杆可带动相对应的传动臂转动使得主电源与备用电源能之间进行切换,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各结构运动可能存在干扰导致主动电源与备用电源能之间切换的不够顺畅,同时也不方便工作人员的安装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通过三个梯形槽、横杆、三个梯形块之间的相互卡合,使得主电源接触器、电源切换装置、备用电源接触器能很好的固定,同时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拆卸,而且拆卸时不需要拧螺丝,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员漏装螺丝导致装置松动。通过第一横轴、第二横轴与U形板的内部相切使主电源与备用电源能很好的同步切换,很好的降低了自动转换时松动和卡滞导致推不上去,同时也方便了操作人员检修和更换装置。
[0005]本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梯形槽,所述三个梯形槽内设置有三个梯形块,所述三个梯形块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与电源切换装置,所述电源切换装置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前侧通过方形槽螺纹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轴,所述第一横轴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跳闸开关,所述第一跳闸开关与主电源接触器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备用电源接触器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跳闸开关,所述第二跳闸开关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轴,所述U形板与第二横轴的左端相接触;所述主电源接触器的左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从底座的两侧穿过,且与三个梯形块相抵触,所述三个梯形槽与三个梯形块相卡合,所述第一横轴与U形板的内部两侧相切。
[0006]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横杆从三个梯形槽的两侧穿过。通过横杆穿过三个梯形槽能很好的对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与电源切换装置进行固定安装,同时该结构简单,方便工作人员的拆卸和安装。
[0007]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U形板左侧开设的槽为方形,且槽的两侧与第一横轴相切。通过方形的槽能很好的对第一横轴、第二横轴进行卡合,使得U形板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横轴、第二横轴转动,很好同步切换主电源与备用电源。
[0008]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螺丝孔,且四个螺丝孔等距分布,所述四个螺丝孔位于第一跳闸开关的上方。通过四个螺丝孔方便螺丝穿过对电线进行紧固,降低了电线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
[0009]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方形槽位于转杆的两端,所述方形槽与轴杆的下侧、前后两侧相抵触。通过方形槽对轴杆的三个方位进行抵触,降低了它的转动过程中活动偏移的可能,使得转杆能很好的通过轴杆传导带动U形板转动。
[0010]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的后表面开设有四个插线孔,且四个插线孔等距分布。通过四个插线孔能很好的安装放置电线,同时也能够保护电线,降低了电线长时间暴露空气当中被侵蚀。
[0011]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电源切换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手动自动切换装置、四个供电指示灯,所述四个供电指示灯均匀分布于手动自动切换装置的两边。通过四个供电指示灯方便检修人员观察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转换情况。
[0012]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电源切换装置位于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的中间。通过电源切换装置与主电源接触器、备用电源接触器使得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切换能很好的进行切换,同时长时间电源供应能较为平稳。
[0013]有益效果
[0014]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通过三个梯形槽、横杆、三个梯形块之间的相互卡合,使得主电源接触器、电源切换装置、备用电源接触器能很好的固定,同时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拆卸,而且拆卸时不需要拧螺丝,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员漏装螺丝导致装置松动。
[0015]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通过第一横轴、第二横轴与U形板的内部相切使主电源与备用电源能很好的同步切换,很好的降低了自动转换时松动和卡滞导致推不上去,同时也方便了操作人员检修和更换装置。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主视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底座;2、横杆;3、三个梯形槽;4、插线孔;5、四个螺丝孔;6、主电源接触器;7、第
一跳闸开关;8、第一横轴;9、U形板;10、轴杆;11、螺丝;12、转杆;13、电源切换装置;14、第二跳闸开关;15、四个供电指示灯;16、手动自动切换装置;17、备用电源接触器;18、第二横轴;19、三个梯形块;20、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4,本技术实施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底座1,支撑其它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梯形槽3,与梯形块相卡合,三个梯形槽3内设置有三个梯形块19,分别固定主电源接触器6、备用电源接触器17与电源切换装置13,三个梯形块19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电源接触器6、备用电源接触器17与电源切换装置13,用于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电源切换装置13位于主电源接触器6、备用电源接触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梯形槽(3),所述三个梯形槽(3)内设置有三个梯形块(19),所述三个梯形块(19)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电源接触器(6)、备用电源接触器(17)与电源切换装置(13),所述电源切换装置(13)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有螺丝(11);所述螺丝(11)的前侧通过方形槽(20)螺纹连接有轴杆(10),所述轴杆(1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U形板(9),所述U形板(9)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轴(8),所述第一横轴(8)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跳闸开关(7),所述第一跳闸开关(7)与主电源接触器(6)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备用电源接触器(17)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跳闸开关(14),所述第二跳闸开关(14)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轴(18),所述U形板(9)与第二横轴(18)的左端相接触;所述主电源接触器(6)的左侧设置有横杆(2),所述横杆(2)从底座(1)的两侧穿过,且与三个梯形块(19)相抵触,所述三个梯形槽(3)与三个梯形块(19)相卡合,所述第一横轴(8)与U形板(9)的内部两侧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华胡昊胡佩何金信马力胡明慧陈隆陈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益开关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