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乡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872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S1、制备丹皮酚亲水胶束;S2、制备微针基质溶液;S3、制备微针背衬层溶液;S4、将微针基质溶液和微针背衬层溶液进行脱气泡;S5、微针基质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中填平表面,抽真空,离心,刮去带有气泡胶体,在倒入微针基质溶液填平表面,并反复抽真空、离心,至针孔填满;S6、微针背衬层溶液倒入微针模具,离心使微针模具底部平整无气泡,然后干燥,微针脱模,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穿透浅表皮屏障的同时避免与表皮中的重要神经和毛细血管接触,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者上部真皮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透皮吸收效率,实现丹皮酚精准治疗银屑病的目标,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银屑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上造成的伤害与癌症、心肌梗死和抑郁症相当,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银屑病患者达到6000万人,而且仍在逐年增加。银屑病自身具有强烈的遗传易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致病特征,临床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表皮增厚,皮肤出现明显浸润性红斑,斑块可以相互合并覆盖大面积皮肤,经常出现在人体头皮、躯干和四肢,且瘙痒斑块处出现大量银色鳞片。此外,银屑病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患者常伴随出现银屑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与2型糖尿病等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0003]银屑病的常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甲氨喋呤、环孢素A和乌司奴单抗等药物,这些药物成本低效益好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大剂量使用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此外,银屑病的反复发作进一步增加了药物的使用剂量追加和毒副作用的产生。另外一种是传统外用局部给药方式,例如软膏剂、搽剂和维生素D3,虽然局部给药可以有效的减低毒副作用,但是皮肤角质层的增生降低了涂抹药物的皮肤渗透率,药物吸收率低,降低了治疗效果。丹皮酚是中草药牡丹皮的主要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心脏保护和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最新研究发现,丹皮酚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丹皮酚的水溶性较差,且人体自身的首过效应导致口服药物后全身循环药量减少,银屑病引起的皮肤角质层增厚使用软膏外用涂抹大大降低了药物的皮肤渗透效率。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新型丹皮酚给药方式用于皮肤角质层增生后提高的药物利用率,减轻毒副作用。
[0004]微针给药系统利用透皮给药的方式,通过皮肤输送药物,克服传统给药方式药物利用率低,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药物逐渐释放,具有灵活性、时空选择性和侵入性弱等优点。微针贴片是由多个微米级细小的针尖以阵列的方式排列在背衬层,微针的大小、长度和形状可根据治疗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针体一般长度为10

2000μm,兼顾了侵入性针头注射器的有效性和无痛微创性,通过穿透浅表皮屏障的同时避免与表皮中的神经和毛细血管接触,形成微米级给药通道,将药物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者上部真皮层,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药物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开发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用于提高透皮给药效率,减轻患者治疗带来的毒副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制备方法及应用,可有效解决银屑病治疗透皮给药效率低,药物毒副性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质量浓度1 mg/mL的丹皮酚甲醇溶液与质量浓度2mg/mL的普朗尼克F68甲醇溶液以溶质质量比1:2置于室温混匀,旋蒸15

25min去除甲醇,得均匀透明的薄膜,将去离子水和薄膜分别置于60℃水浴锅中预热4

5 min,将预热好的去离子水加入薄膜中超声4

6 min,然后2800

3200 rpm离心4

6 min,去除多余溶解性较差的药物,得质量浓度3 mg/mL的丹皮酚亲水胶束;S2、将5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600 mg,分次混入2 mL浓度为3 mg/mL的丹皮酚亲水胶束,搅拌均匀,超声10

12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微针基质溶液;S3、将20万分子量的普鲁兰多糖加去离子水搅拌溶解,超声10

12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质量浓度200 mg/mL的微针背衬层溶液;S4、将微针基质溶液和微针背衬层溶液分别以2800

3200rpm离心2

5min进行脱气泡;S5、将脱气泡后的微针基质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中填平表面,抽真空1

2min,将模具置于套管4000

4500rpm离心8

12 min,刮去带有气泡胶体,在倒入微针基质溶液填平表面,并反复抽真空、离心,至针孔填满;S6、将脱气泡后的微针背衬层溶液230 mg倒入微针模具后,1800

2200rpm离心2

4min使微针模具底部平整无气泡,然后32

37℃干燥70

75h,微针脱模,即得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
[0007]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将丹皮酚亲水胶束制备成微针贴片通过穿透浅表皮屏障的同时避免与表皮中的重要神经和毛细血管接触,形成微米级给药通道,将丹皮酚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者上部真皮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透皮吸收效率,改善了患者对药物顺应性,实现丹皮酚精准治疗银屑病的目标,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亲水胶束粒径分布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亲水胶束TEM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亲水胶束红外图谱。
[001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亲水胶束体外溶血实验结果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亲水胶束对HUVEC细胞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明场图。
[0015]图7是本专利技术阿霉素微针整体明场图。
[0016]图8是本专利技术阿霉素微针整体荧光图。
[0017]图9是本专利技术台盼蓝微针及其透皮溶解性结果图;其中9A为台盼蓝可溶透皮微针明场图;9B为刺入小鼠耳朵溶解图。
[0018]图10是本专利技术近红外染料IR820可溶透皮微针荧光图。
[0019]图11是本专利技术近红外染料IR820可溶透皮微针与丹皮酚微针荧光对比图。
[0020]图12是本专利技术近红外染料IR820可溶透皮微针刺入小鼠耳朵荧光图。
[0021]图13是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体内治疗效果实验结果图;其中,13A为小鼠模型耳朵厚度量化图;13B为治疗期间小鼠体重变化图。
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2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质量浓度1 mg/mL的丹皮酚甲醇溶液与质量浓度2mg/mL的普朗尼克F68甲醇溶液以溶质质量比1:2置于室温混匀,旋蒸15min去除甲醇,得均匀透明的薄膜,将去离子水和薄膜分别置于60℃水浴锅中预热4 min,将预热好的去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质量浓度1 mg/mL的丹皮酚甲醇溶液与质量浓度2mg/mL的普朗尼克F68甲醇溶液以溶质质量比1:2置于室温混匀,旋蒸15

25min去除甲醇,得均匀透明的薄膜,将去离子水和薄膜分别置于60℃水浴锅中预热4

5 min,将预热好的去离子水加入薄膜中超声4

6 min,然后2800

3200 rpm离心4

6 min,去除多余溶解性较差的药物,得质量浓度3 mg/mL的丹皮酚亲水胶束;S2、将5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600 mg,分次混入2 mL浓度为3 mg/mL的丹皮酚亲水胶束,搅拌均匀,超声10

12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微针基质溶液;S3、将20万分子量的普鲁兰多糖加去离子水搅拌溶解,超声10

12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质量浓度200 mg/mL的微针背衬层溶液;S4、将微针基质溶液和微针背衬层溶液分别以2800

3200rpm离心2

5min进行脱气泡;S5、将脱气泡后的微针基质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中填平表面,抽真空1

2min,将模具置于套管4000

4500rpm离心8

12 min,刮去带有气泡胶体,在倒入微针基质溶液填平表面,并反复抽真空、离心,至针孔填满;S6、将脱气泡后的微针背衬层溶液230 mg倒入微针模具后,1800

2200rpm离心2

4min使微针模具底部平整无气泡,然后32

37℃干燥70

75h,微针脱模,即得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丹皮酚可溶透皮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质量浓度1 mg/mL的丹皮酚甲醇溶液与质量浓度2mg/mL的普朗尼克F68甲醇溶液以溶质质量比1:2置于室温混匀,旋蒸15min去除甲醇,得均匀透明的薄膜,将去离子水和薄膜分别置于60℃水浴锅中预热4 min,将预热好的去离子水加入薄膜中超声4 min,然后2800rpm离心6 min,去除多余溶解性较差的药物,得质量浓度3 mg/mL的丹皮酚亲水胶束;S2、将5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600 mg,分次混入丹皮酚亲水胶束,搅拌均匀,超声10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微针基质溶液;S3、将20万分子量的普鲁兰多糖加去离子水搅拌溶解,超声10 min使其完全溶解,得质量浓度200 mg/mL的微针背衬层溶液;S4、将微针基质溶液和微针背衬层溶液分别以2800rpm离心5min进行脱气泡;S5、将脱气泡后的微针基质溶液倒入微针模具中填平表面,抽真空1min,将模具置于套管4000rpm离心12 min,刮去带有气泡胶体,在倒入微针基质溶液填平表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续恒万国运构瑞玲陈红丽王海蛟李瑶嘉常佳鑫陈嘉玉李小玉关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